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强化三资管理促进乡村振兴
强化“三资”管理促进乡村振兴“三资”指农村集体经济中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与要求,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强化制度保障,促进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后出台了《X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关于在全县建立村级财务“一折付”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二是开展清产核资,夯实了“三资”管理基础。截止目前,全县148个村(居)总计清理核查出集体资金6232.79万元;集体资产总额2.376亿元;集体土地54000亩。三是推行网络监管,促进了“三资”保值增值。按照“见底见量、应进必进”的要求,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实时联网,实现了全县村级“三资”情况网络全覆盖。四是推进社区股份合作,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全县148个村(居)中97个经济薄弱村都成立了社区股份合作社,入股国有平台公司运作,形成长期稳定的收入,这一做法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我县“三资”管理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我县乡村振兴、跨越赶超的要求,先进地区的做法相比,仍存在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高,“三资”管理不到位。少数镇区工作人员对“三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乏力;一些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负责任,对“三资”管理应差敷衍,弄虚作假。二是缺乏行之有效监管,“三资”流失问题严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财务制度不执行、审批手续不全、报销凭证不规范等现象;在资产资源管理方面,存在资源被抢占、不及时发包、闲置,合同签订不规范等问题;在资产资源交易方面,目前仍然有不少村(居)没有实现“应进必进”的要求,集体资产资源还存在私自交易的行为。三是管好用活举措匮乏,“三资”开发与利用率低。创新合作模式,促进“三资”利用多样化、开发产业化等方面显得不足。四是农经队伍不稳定,“三资”管理力量薄弱。基层农经队伍编制较少、人员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三资”管理水平较低。为推进我县“三资”管理进程中各类问题的有效解决,不断提升“三资”管理水平,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活力。现就我县加强“三资”管理工作建议如下: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形成“三资”管理强大合力一是突出抓一把手、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要通过召开会议、学习文件等方式方法,消除部分领导干部的畏难情绪,增强推进“三资”管理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做好宣传动员,统一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要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实时传达“三资”管理相关文件精神和最新进展,提高基层干部思想认识,增进广大群众对“三资”管理工作的了解,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三资”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统一梳理问题,做好答疑解惑。要梳理编印农村产权改革相关工作流程和改革问答,为基层和群众答疑解惑,夯实工作基础,保证农村产权工作有序推进。二、创新举措,精准发力,切实增强“三资”管理成效对清产核资中分离出来的经营性型资源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在巩固深化社区股份合作社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行集中居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二是针对集体资源多、资金少的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三是对于不愿独立经营或“三资”少的村,组建股份经济联合社,打造专业特色村,以此壮大村级集体,增加农户收入。三、完善机制,加大监管,严格规范“三资”管理行为一是建好“一个平台”,严把“清产核资”关。按照“应进必进”要求,阳光动态管理信息,确保“三资”看得见、来去明、管得住。二是建好“一套制度”,严把“经营理财”关。试点推广“村财镇管村用”的管理模式,规范资产资源发包,规范工程建设,规范财务收支。三是建好“一支队伍”,严把“监督考核”关。建立健全县镇村“三资”监管机构,强化责任落实,从严绩效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四、强化队伍,提高技能,全面提升“三资”管理水平一是强化农经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农经队伍,满足农村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需要。二是层层落实责任把“三资”管理责任层层传递、压实压到位,推进村级各类事务规范化运行。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加强对镇村相关农经工作人员进行“三资”管理业务培训,全面提高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
本文标题:强化三资管理促进乡村振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845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