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一、基本县情XX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XX省西南部,位于普洱、临沧、西双版纳三州(市)交汇处,国土面积8807平方公里,县域面积居XX省第二位、普洱市第一位,山区、半山区面积占98.8%。全县辖20个乡(镇)、161个村委会(社区)、1909个自然村、260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7万人。XX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拉祜、佤、哈尼、彝、傣、布朗、回、景颇8种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3万人,占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21.5万人,占总人口的43%。XX是XX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25个边境县之一,与缅甸接壤,边境线80.563公里,有5种少数民族跨境而居,有2个边境乡、8个边境村、82个边境村民小组。XX是国家和省扶贫工作重点扶持县,是由原始社会末期、封建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化时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直过区”,经济建设起步晚,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薄弱,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目前尚有16.67万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33.5%。XX县境内土地、森林、矿产、水电等资源丰富,有博大精深的普洱茶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全县耕地保有量313万亩、人均6.3亩,其中基本农田269万亩、人均5.4亩。林业用地面积838.65(835.49林业)万亩,森林覆盖率63.72%,有17片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原始森林,总面积104.4万亩。有铁、铅锌、褐煤等30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其中铁矿储量22亿吨,占XX省探明储量的一半以上。有大小河流153条。XX江过境流程142公里,建成装机容量585万千瓦的糯扎渡水电站。作为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和普洱茶的故乡,XX县有野生茶树11.8万亩,有全世界迄今发现最古老的过渡型大茶树—富东邦崴千年古茶树,有全世界迄今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惠民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林。XX是《芦笙恋歌》唱响的地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祜族创世史诗《牡帕密帕》和“芦笙舞”,有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扩塔(春节)、山康茶祖节等节庆活动,有南岭勐炳野阔拉祜、酒井老达保快乐拉祜等特色村寨,素有“拉祜山乡,边陲宝地”之美誉。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20XX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1.86亿元,同比增长7.8%;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下降49.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62亿元,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93元,增长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37元,增长12.1%。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0.7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31.26∶39.97∶28.77。20XX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亿元,同比增长0.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下降27.9%;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亿元,同比下降9.1%;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5亿元,同比下降31.2%;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57万美元,同比下降8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34元,同比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1元,同比增长10%。(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纳入统计公路里程7123公里,其中:国道171公里,省道328公里,县道829公里,乡村组道路5795公里,公路密度81公里/百平方公里。出县5条交通主干道有4条实现二级公路,19个乡(镇)实现油路化,101个村实施了通村道路硬化项目。XX机场于20XX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县城主城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08平方公里。建成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6座,小(二)型水库34座,有小水电站21座;888个村寨、4.14万户、20.53万人架设了自来水设施。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接入户分别达1.6万部、31.87万部和1.74万户,4G网络建设加快推进,通讯信号覆盖村村寨寨。(三)产业培植情况。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着力促进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注重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以渔牧、茶、林、蔗糖、电、矿、民族文化旅游7个支柱产业为主,核桃、橡胶、咖啡、柠檬等新兴产业为补充的产业结构。20XX年,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24.6万吨,农民人均有粮398公斤,被列为国家粮食生产基地县。渔牧产业,生猪出栏37.35万头,大牲畜出栏2.43万头,实现肉类总产量2.96万吨,畜牧业产值7.2亿元;水产养殖24.6万亩,渔业产值1.5亿元。茶产业,有茶园面积37.4万亩,毛茶产量1.38万吨,茶叶产值15.04亿元。林产业,生产木材15.66万立方米,生产销售松香6000吨、松节油600吨,林业产值11.76亿元。蔗糖业,有甘蔗种植面积21.5万亩,完成甘蔗产量76.4万吨,实现工农业产值5.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2亿元、工业产值2.5亿元。电力产业,装机585万千瓦的糯扎渡水电站建成发电,甲俫波4.8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电力工业产值25.74亿元。矿产业,生产水泥12.8万吨,原煤14.81万吨,矿业产值4亿元。民族文化旅游业,基本建成景迈芒景景区、惠民旅游小镇、酒井老达保等景区景点,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2亿元。核桃、橡胶、咖啡、柠檬种植面积分别达15万亩、15万亩、10.34万亩、0.5万亩。(四)扶贫开发情况。一是,着力提高扶贫开发精准性。瞄准最困难的村寨、最困难的群体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积极争取投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20XX至20XX年,扶贫部门共争取到各类专项扶贫资金5.07亿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2.6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74%下降到41.17%。二是,着力推进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总要求,切实把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全力打好拉祜族聚居区扶贫攻坚战,作为探索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发展新路子来抓。20XX年10月至20XX年12月,累计投入拉祜族聚居区综合扶贫开发项目资金12.0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4000万元、市级专项资金2500万元、县级专项资金3103.2万元,整合部门资金8.81亿元,群众自筹2.29亿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356个,易地搬迁914户4173人,基本解决了356个深度贫困自然村6万拉祜族群众的贫困问题。(五)社会事业发展情况。“两基”攻坚通过国家验收,小学、中学入学巩固率分别为99.08%和98.17%。一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批弘扬拉祜文化、宣传拉祜山乡的文艺团体和精品节目频频走上央视荧屏和全国舞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保护项目7项、代表性传承人11人,建成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基地11个,组建村文艺队161支。景迈芒景千年万亩古茶林荣获20XX年中国十大休闲胜地称号,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快推进。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3.14万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为97.5%和93.5%。有卫生机构26个,卫生技术人员864人,新农合参合率97.54%。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20XX年,共投入各类强农惠农资金15亿元,其中发放城乡低保等各类救助资金3.24亿元,47.55万人次得到民政救助。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3152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4666人4503.96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16850户。三、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历经多年建设发展,XX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困难问题:一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省下达XX县贫困人口分解测量结果为166727人,贫困发生率为41.17%。贫困人口数量占全市的36%,占全省的2.9%,贫困人口数量列XX省第四位、普洱市第一位;有建档立卡贫困乡(镇)11个、贫困行政村103个、贫困危房户5.3万户、需易地搬迁1.68万人。还有竹笆房、木板房、挂墙房1.83万户。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发展能力不强。交通方面,全县还有1个乡没有通乡油路、60个村没有通村油路、三分之二的村民小组组内道路没有硬化。水利方面,全县有效灌溉率为16.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7个百分点、比全市低6.1个百分点,还有23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需要解决。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群众增收困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体量小、带动力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5户,贫困农户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四是财源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源结构较为单一,一次性税源所占比重较高,加之教育卫生基础设施、二级公路、保障性住房、水利、市政设施等项目建设历史欠账多,目前正处于偿债最高峰,地方偿债压力大,收支矛盾较为突出。五是,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建设发展所需人才匮乏。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3年,低于全省人均水平3.2年、全市2.2年,其中:拉祜族5.8年,佤族6年,哈尼族5.9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的总体部署,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八次、九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拉祜文化中心、绿色经济通道“两大目标”,加快实施改革开放活县、绿色经济强县、科教人才兴县、拉祜文化名县、和谐社会建县“五大战略”,深化改革添活力,紧盯投资强基础,培植产业快致富,振兴事业惠民生,依法治理保稳定,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推动XX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达56.8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35%,达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剔除糯扎渡水电站投资),达28.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达1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达207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达7190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2.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围绕既定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狠抓项目建设,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坚持投资拉动不放松,把项目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实。全力加快XX机场、澜阿一级公路、通村道路硬化项目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南丙河中型水库、南掌河小(一)型水库、平水河小(一)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认真实施“兴地睦边”农田整治、土地治理、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今年底前全面完成景谷地震受损民房恢复重建任务。二是,狠抓产业发展,着力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产业致富工程,推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县域经济实力。着力提升渔牧、茶、林、蔗糖、电、矿、民族文化旅游7个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核桃、橡胶、咖啡、柠檬、生物药业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加快绿色工业发展。全力抓好茶祖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认真做好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工作。三是,狠抓城乡建设,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一批市政精品项目,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水平,加快培育惠民旅游小镇等中心集镇和特色小镇,精心打造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建筑风格突出的美丽村庄,做强县城、做活乡镇、做美农村。四是,狠抓改革开放,着力增强发展活力。按照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稳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XX省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战略机遇,发挥资源、区位、生态优势,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五是,狠抓社会事业发展,着力
本文标题:XX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27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