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市年度干部管理使用情况汇报原创投稿
XX市年度干部管理使用情况汇报2021年,XX市着眼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鲜明树立干部担当作为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考核评价机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探索设立“担当指数”,对其担当作为水平进行专项评定、量化赋分、精确评价,为激励干部提供有效依据。一、建立科学有效的常态化知事识人工作机制。一是严格标准尺度,建立判断担当作为的“度量衡”。突出政治素质考察,重点考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等情况。突出工作实绩考察,重点考察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与自贸港建设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中锐意改革创新、勇于担当作为情况,考察在乡村振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斗争中的表现。突出廉洁自律考察,把清正廉洁作为底线要求,对列为推优对象的市管干部、中层正职和优秀年轻干部人选,集中进行“四必”审核,切实把好廉洁关。二是优化方式方法,打造验证担当作为的“试金石”。改进谈话方式,通过广泛深入的个别谈话,了解掌握考察对象担当作为的活情况,专门针对优秀年轻干部特点设计面谈参考提要,将必谈问题和随机提问有机结合,做到往深里谈、往实处谈。分类统计数据,将市管干部、其他干部等推荐主体的推荐票分级分类统计,结合干部表现重要行为特征和具体事例进行分析研判,提出优秀干部人选并按成熟度排序。统筹信息资源,运用综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巡视巡察、审计、信访等结果识别评价干部,同时委托省统计局开展社会评价,使评价的依据更充分、作出的结论更可靠。三是强化结果运用,树立激励担当作为的“风向标”。对敢担当善作为的优秀干部,特别是在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加大激励力度,在选拔任用时优先考虑。今年以来,提拔或者进一步使用的市管干部中,81.5%是组织掌握的优秀干部。对表现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干部,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诫勉或组织调整。对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分口分类设计培养方向,制定个性化培养措施,统筹纳入中青班培训,推动健全优秀干部培育、选拔、管理、使用环环相扣的全链条机制。二、运用“担当指数”评定干部担当作为水平。一是采取“综合评价+分类评定”,设置科学指标体系。紧扣干部担当作为有关要求,突出政治担当、历史担当、责任担当和事业担当,科学设置“担当指数”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干部本人述、党员群众评、主要领导评、组织部门评“一述三评”方式,多渠道多角度了解干部担当作为水平;另一方面将市级机关、县区、开发区以及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纳入重点测评对象,区分主要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两类分别评定,其中对市级机关主要负责人、县区党政班子副职,增设征求分管市领导意见环节,让“知情人”说“知情话”。二是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赋分”,优化完善测评方式。将担当作为总体评价结果分为突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等5个等次,运用强制分布法原理,规定同一班子内被评为表现突出人员比例不超过20%,一般及以下等次人员比例不低于20%,实事求是、严格评价,减少“好人票”和“随意票”。科学设置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结果系数、评分者差异平衡系数、班子成员数量比系数、服务对象评价系数等4项纠偏系数,结合年度考核专项调研结果,对初步得分进行纠偏校准,力求与干部真实表现更好契合。三是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深化评定结果运用。将“担当指数”评定结果与选拔任用、表彰奖励、岗位调整等挂钩,对“担当指数”排名靠前的干部,授予全市“担当作为领跑者”荣誉称号,推荐为年度考核优秀,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对“担当指数”评定排名靠后的干部,第一时间反馈评定结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年度考核不得评优,并结合平时了解情况进行岗位调整。三、健全受处分干部回访教育和重新使用机制。一是加强政治引领,让受处理处分干部“跌倒不掉队”。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健全完善回访教育周、定期思想汇报等制度,推动受处理处分干部从政治上深刻认识和反省自身问题,主动接受“回炉锻造”。开展干部处理处分期政治表现专项考察,通过联系走访、工作调研等,多方位了解干部受处理处分以来接受教育管理、参加组织活动等情况,考准考实疫情防控紧要关头、重点任务推进关键阶段的表现。截至目前,全市已对119名受处理处分干部开展政治表现专项考察,并建立了政治素质档案。二是实行分类帮扶,让受处理处分干部“暖心卸包袱”。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分类帮扶机制,对受处理处分的单位主要负责人,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部门联合开展帮扶,分管市领导牵头负责;其他受处理处分的干部,由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帮扶,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负责。针对不同职务职称、性格特点、犯错情形等,个性化制定帮扶方案,全面落实常态回访、谈心谈话等暖心举措,帮助疏导负面情绪、卸下思想包袱。三是强化实效评估,让受处理处分干部“整装再出发”。建立“综合评估+影响评估”双重评估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在受处理处分期满前开展综合评估,根据处分期内作风状态、工作实绩等情况,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给出评定意见,对被评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干部按程序解除处分,纳入正常选用范围。在重新使用前开展影响评估,通过走访调研、个别面谈等,深入评估干部纠错态度、群众口碑等,对表现突出的予以推荐使用。近年来,全市已为41名干部解除处分并纳入正常选用范围,2名受处分市管领导干部得到进一步使用或提拔。四、持续不断传递激励干事创业的强烈信号。研究制定《干部澄清保护暨查处诬告陷害实施办法》,健全完善澄清正名机制,切实保护干部声誉、维护队伍形象,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当改革先锋。“澄”之有据,让评判执行者有章可循。针对适用情形难认定、澄清方式难把握等问题,列出4类澄清正名适用情形,规定提出建议、批准实施、谈心谈话、备案管理等4步认定流程,细化谈话澄清、书面澄清、会议澄清、通报澄清、媒体澄清等6种方式,准确划定澄清界限,明确方法步骤,对因主动担当、大力推进工作等出现信访举报、反映内容失实的,坚决予以澄清保护。“澄”之有方,让干事创业者得到保护。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公安、信访等健全完善诬告信息定期梳理分析、移送反馈制度,实现信息联通、力量联合、案件联查。在突出做好对区管领导干部澄清正名工作的同时,及时把澄清重点延伸到基层干部,两年来共为8名村(社区)干部实施失实举报澄清。按照稳定有序、统筹兼顾原则,对澄清条件不成熟、不宜扩大知晓范围、被举报人存在一定过错的暂缓实施澄清,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澄”之有罚,让诬告陷害者受到惩戒。在澄清不实举报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刹住恶意诬告歪风。对冒用他人名义进行诬告陷害、干扰换届选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等行为予以严肃处理,释放“让诬告陷害者付出代价”的信号。同时,努力让干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旗帜鲜明鼓励干事创业。坚持“鼓励干事创业、区别对待过错、坚持依纪依法”3项原则,客观看待和正确处理单位或个人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支持和鼓励干部尽职担当、敢闯敢试,防止宽容变纵容、保护变庇护。实事求是界定容错情形。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从问题性质、工作依据、主观动机等8个方面认真研判。对于工作中产生的过失过错,属于不可抗力导致或同时符合“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或符合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精神”等4个方面条件的,可予以容错;符合“在先行先试中出现探索性失误”等9种情形的,可申请容错;在脱贫攻坚期间,存在“工作履职到位但因群众不合理诉求”等29种情形的,可按程序申请容错。严格规范审核认定。市县成立容错纠错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分别负责市县党委管理干部容错纠错的实施认定,重大事项报同级党委研究审定。同时,按照提出申请、受理查核、认定反馈、纠错改正、跟踪回访、报备归档等6道程序开展容错纠错,确保依纪依法、认定准确,让干部吃下“定心丸”、鼓足精气神。
本文标题:XX市年度干部管理使用情况汇报原创投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5959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