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货币学习目的掌握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了解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认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要求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职能;了解货币流通规律及通胀与通缩的概念;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认清价值规律在不同商品经济中的作用Contents第一节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与货币的流通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第二节第三节第一节价值形式的演变与货币的起源商品价值形式的四个发展阶段: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商品两种表现形式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可以直接感触到的商品的自然体本身。价值的客观性与表现形式:交换中表现性质:是和简单的、偶然的物物交换相适应的公式一只绵羊=2把斧子作用:主动作用被动作用地位: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等价物(价值镜)意义:“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都隐藏在这个简单的价值形式中。”一、简单的价值形式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又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统一表现在:二者互为条件,缺一不可;对立表现在:即同一商品不能同时处于等式的两极,只能居其一。但二者的对立又是相对可变的,其地位“取决于它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还是表现价值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质:把自己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对方身上量:相对的(取决于两端商品本身价值量的大小)价值量,其变动有四种情况:如果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B(斧子)的价值不变,而商品A(绵羊)的相对价值与它自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动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A(绵羊)的价值不变,而商品B(斧子)的价值发生变动,则商品A的相对价值与商品B的价值成反比例变动。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A(绵羊)的价值与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B(斧子)的价值按相同方向和相同比例发生变动,则商品A(绵羊)的相对价值不变。如果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A(绵羊)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B(斧子)的价值按同一方向不同比例、或按相反的方向发生变动,则对商品A的相对价值的影响可以根据上述三种情况推知。1.左端——相对价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之所以能表现别种商品的价值,是因为它自己就是作为价值体存在的。等价形式的三个特征: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私人劳动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2.右端——等价形式矛盾: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内在矛盾外溢为一般商品同等价物商品的外部对立。左端商品只是直接当作使用价值,其价值通过右端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右端商品只是当作价值,其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左端商品价值的材料。作用: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局限: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的价值只表现在一种商品上,因而是不充分的,还没有充分体现价值的本质;处于等价形式的商品只是个别等价物,只能表现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价值形式的矛盾、作用、局限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斧子中,(1)左端商品的价值通过右端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右端商品充当表现左端商品价值的材料。(2)左端商品的价值通过右端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3)左端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右端商品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4)左端商品的使用价值通过右端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二、扩大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斧子80斤粮食60尺布5张兽皮一定量其他商品含义:某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即:意义1.质: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绵羊)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的其他商品上,使价值第一次表现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2.量:交换的经常发生使价值量基本稳定,商品交换的比例越来越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规定了。缺点和局限性:1.从相对价值形式来看,商品价值的表现是无限的2.从等价形式来看,可以无限延伸,每一种商品都可以成为特殊的等价物,没有一个社会公认的共同等价物,所以,商品的相对价值仍然不能获得最终的完全表现。从而给交换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三、一般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斧子80斤粮食60尺布5张兽皮一定量其他商品含义: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大家公认的某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的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即: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其他商品的统一的价值表现材料的特殊商品。一般价值形式的优点:质的飞跃,不是简单位移1.价值表现是单一的(而非无限延长)——绵羊2.价值表现是统一的(而非特殊的),一切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人类劳动凝结的性质,完全充分地表现出来了。3.价值表现是一般的,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成了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缺点和局限性——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时、空上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所以,适应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客观上要求等价物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地区上具有统一性。含义及公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由货币来表现,货币固定地独占了一般等价物的地位,成为价值和财富的化身,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即:2把斧子=80斤粮食=60尺布=5张兽皮=一定量其他商品=1两黄金四、货币形式及其发展货币形式的特点、作用1.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相当长时期稳定在一种商品上:货币2.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3.货币的出现解决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使得商品交换能以最高效率和最低成本进行,极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4.货币形式是从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逐步发展过来的。货币的本质在于它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首先,它和普通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因而能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其次,它又有别于普通商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形式的发展特点: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和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即实物货币是以货币商品本身的价值为基础,它们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货币材料:布、贝缺点:体积大、不易携带;质地不均匀、不易分割;质量不稳定,不易保存优点: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坚固,不易损坏和变质,宜于长期保存;质地均匀,便于分割或熔合成不同重量的条块。发展历程:金属块、铸币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特点:货币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有十足的贵金属储备,并可自由兑换金属货币。形态:辅币→纸币可能:货币的媒介作用优点:成本低;便于携带和运输;可以避免金属货币流通中所产生的问题特点: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无十足储备不承诺兑换;基本保证是国家和银行的信誉形态:银行券银行券和纸币的区别:(1)纸币产生于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的职能,银行券则产生于信用体系(2)纸币由政府发行、依靠国家权力强制流通的,银行券则是由银行通过短期商业票据贴现方式发行的(3)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兑现(4)纸币如超量发行就会贬值,而银行券不会贬值现代货币(按流动性大小)M0=现金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他金融机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他短期流动性资产(国库券、债券、保单、承兑票据等)电子货币(信用卡)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货币流通规律一、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派生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短世界货币1.含义: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把不同商品的价值尺度出来,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外在价值尺度与内在价值尺度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如:1件上衣=2两黄金3.价格标准:是国家法律规定的货币单位及其等分4.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货币的区别:衡量对象不同:价值尺度用来衡量各种不同商品的价值;价格标准则代表一定的金属含量,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数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不同:价值尺度会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价格标准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无关。产生条件不同:价值尺度是在商品经济发展中自发产生的,并不依存于国家权力;而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价值尺度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商品—货币—商品,W-G-W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后商品交换分成两个阶段:卖的过程:W-G,“惊险的跳跃”;的过程:G-W,比较容易3.作用和问题:打破了商品交换在时空上的限制,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同时包含着危机的可能性。4.作为流通手段货币的要求: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它可以由包括纸币在内的价值符号替代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保存、收藏起来2.产生过程:多余贮藏—再生产必要—求金欲驱使3.特殊作用:贮藏货币就像天然的蓄水池,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不会产生通胀。4.贮藏手段的货币职能及性质:必须是现实且足值的货币,诸如金银或金银饰品贮藏手段1.含义:在以延期付款形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2.产生前提:商业信用3.主体关系:债权债务关系4.货币的两种职能:前期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后期清偿债务(现实的货币)5.作用和问题:减少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解决了现金交易中买者暂时不能支付货币的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加深了危机的可能性。支付手段1.含义:货币超越国界,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2.货币性质:金银——世界主要货币——特别提款权(SDR):即根据成员国在IMF分摊的基金份额按比例分配的记账单位,这种单位只能用于政府间的结算,可与黄金(含金量0.888671)、美元一起作为外汇储备,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贷款,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支付。(如何看待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3.主要职能:(1)作为国际间支付手段,用来支付国际收支差额(2)作为国际的一般购买手段(3)充当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的联系与区别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联系它们共同体现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使货币的一般等价物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方面的表现。区别具体职能衡量、表现价值实现价值保存、再生产必要延期支付世界流通货币性质观念上的货币现实货币现实且足值的货币从观念到现实货币从黄金到世界主要货币危机潜藏危机的可能性加剧危机的可能性1.含义:货币流通规律是指决定在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2.决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的因素:(1)待售商品数量(正比);(2)商品价格水平(正比);(3)货币流通速度(反比)。3.公式:通速度(次数)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商品价格总额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二、货币流通规律VPQM支付手段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全部商品赊销商品的到期的相互抵消的价格总额价格总额支付总额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纸币流通规律是指流通中纸币总量所代表的价值量决定于货币需要量的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具有内在价值的金属货币数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少于商品流通所需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货币升值、物价下跌的现象,叫做通货紧缩。通货紧缩的原因:生产能力过剩、有效需求不足、政府支出缩减和放松管制等。三、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胀和通缩第三节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基本内容作用表现形式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为什么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贯穿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始终,体现在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2.制约着商品经济的其他规律和矛盾运动,支配着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命运;3.调节着商品经济的全部运动过程,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整个发展。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价值决定和实现规律):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以价值量为基础等价交换。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1第一种含义含义:范围:同一部门内部生产同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产生:是部门内部竞争和比较的结果举例:优、中、劣生产单位产品劳动耗费234小时第二种含义含义:范围:全社会对某种商品的供求比例一致时耗费的劳动时间产生:是部门之间竞争和比较的结果举例:甲、乙、丙三部门需求:50100150件150200300小时供给:60100120件180200
本文标题:第二章 政治经济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