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最新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最新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人教版五年数学复习课教案【第一篇】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课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教学完五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教学设计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来安排教学内容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改革要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因为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学生一旦拥有它,将终身受益。为此,我在这节课上,首先以学过的五个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回忆整理其中所应用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然后,我设计了四道实际应用的题目:(1)实际操作题;(2)观察发现题;(3)先估后验题;(4)解决“买地”题。我不以得出答案为满足,而以学生能否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评价等过程,提高学习的能力,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目标:1、情感性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方法和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热爱。2、探索性目标:通过操作、讨论、合作等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探索灵活应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技巧。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3、知识性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已学图形各面积公式,能灵活地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教学流程:第一阶段:回忆整理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个单元,你们说说学了这个单元有什么用呢?(可以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实践活动课?(电脑了出示课题。)1、逐个出示各种图形学生用字母公式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电脑出示图形和面积公式。)2、逐个梳理推导过程。(1)小组活动:他们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每一组选一种图形,利用桌面上的参考资料,少熬夜!学具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2)汇报:在师生共同口述推导时电脑出示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从三个方面来回答:①推导什么图形,②用什么方法③它的面积公式是。例:我推导的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用数方格的方法推导出来的,它的面积公式是s=ab。)3、整理完善知识结构。(1)你们推导这些面积公式最初是从哪一个图形开始的(长方形)它可以推出哪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接着又从哪个图形继续推导。(电脑出示网络图如下:)(2)引导观察,体会:现在老师把这幅图转过来看就象一棵大树,而长方形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电脑出示网络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些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数学方法?{(割补法、平移法)比如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拼合法、旋转法)比如三角形到平行四边形。}(迁移法:如: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思想:如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课件出示以上所归纳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学生齐读思想与方法。运用刚才所学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第二阶段: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1、结合情景,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观察一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黑板、书画等。)以小组为单位,请你们在教室里找到一种物体它的面上有我们学过的图形,测量出它的必备条件,求出它的面积。(注意测量时只要取整数)汇报:①测量什么图形?②测量什么条件?③面积多少(读算式)(学具:卷尺、计算器)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知道了:长、宽、底和高,以及它们的面积。发现了:①相同点:②不同点)小结:刚才这些同学发现了这么多,是因为同学们运用了观察对比的方法找这些图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先估后算:(1)、在图中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的一半,高相等。你怎么知道它是等底等高的呢?)中点(2)(如图1)梯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涂色部分面积是多少?(汇报:怎样求的?其实这道题我们用观察法也可以算出来的。电脑演示:)三、发散思维:(开放性作业设计)某村有一块荒地,(如上图2)准备以每平方米200元的价格出售,如果买方有万元你认为够不够买?问:(1)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参考资料,少熬夜!(2)你能想出多少种求这个图形面积的解决方法?(注意只要求计算其中最简单的一种图形的面积,其它方法只要画出来。)(所用的方法附后)让学生根据分割的块数进行汇报。①先汇报分割中分割成两块的有哪几种?②有没有分成三块的?分成两块就能解决问题,你分成三块必须有特殊的作用。老师出示分割成三块的图形,你们观察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两个半的长方形,这样就能使计算简便,这就叫找等量的方法,)想想看,这题除了按长方形去找等量外,你们不可以按什么图形去找等量?③有没有用补足法的?补成什么图形?④刚才你们所用的方法至少都出现了两块,能不能运用你们所学的办法把它转化成一种图形,如果能的话不是更简便了吗?想想看,有没有办法。小结:你们做的方法肯定不止这些,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分割法、找等量的方法、补足法、移位法。)你们刚才已经选出最简便的一种,算出它的面积了吗?假如用这种方法算(找等量的方法)怎么算呢?如果用(移位法)怎么算?(渗透优化思想)2、现在你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如果买方有万元够不够呢?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有意义吗?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回答)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第二篇】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复习过程:1、复习概念: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2、练习讲评:(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二)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注意:基础概念题,主要是给学生对知识做个梳理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判断: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四)画高:注:重点也是难点,放慢速度,让学生用幻灯展示作业,大家来评一评做对了没有。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1、用三角板画垂线,用虚线2、要标上垂直符号(五)计算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教案三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过程:联系生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2播放录像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3导入新课。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师生互动引导探索(一)三角形的意义: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参考资料,少熬夜!(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学生会认为(1)、(2)、(3)(4)为三角形,但对(2)、(3)(4)有争议]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1)三角形的边、角、顶点(2)三角形表示法;(3)三角形的高和底(二)三角形的特性: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这与它三条线段的长短有关。现在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到底组成三角形的这三条线段有什么特点?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1)6,7,8;(2)5,4,9;(3)3,6,10;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5巩固练习:为了营造更美的城市,许多城市加强了绿化建设。这些绿化地带是不允许踩的。(电脑动画演示有人斜穿草地的实践问题)。他运用了我们学习过的什么知识?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什么?(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四、反思回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三角形的认识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下册【第三篇】经过初三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上升到了比以前更高的水平。他们已经用归纳法去理解事物,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学习粗心,懒惰,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因此,根据这些特点,这学期的数学课不仅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要有吸引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本教材包括:大数的理解,角度的度量,三位数乘二位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二
本文标题: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课教案(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3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