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教学要求了解经济效益的概念、分类;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体系(收益指标、耗费指标、综合指标);了解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投资、成本、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技术经济分析的各基本经济要素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三、教学内容§1费用效益分析理论与方法1、费用与效益(1)项目方案具有明确的投入和产出并能独立发挥功能的单元、政策或活动。(2)效益项目或其他经济措施对国民经济目标的贡献。(3)费用项目或其他经济措施对国民经济目标的负的贡献。2、经济效果经济效果E是指经济活动中占用和消耗的劳动量C(包括活劳动与物化劳动)与取得的有用成果B(产品或劳务)之间的比较,也就是投入与产出、费用与效益的比较。《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2(1)E=B-C,用绝对量表示经济效益,即净效益。技术方案可行的经济界限是:B-C>0 选择比较方案的标准是B-C→max(2)E=B/C,有用成果与劳动耗费之比,即效益费用比。技术方案可行的界限是B/C>1选择技术方案的标准是B/C→max3、技术经济分析指标体系(1)产出指标1)产品数量指标可用实物量(吨、台、件)和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表示。2)品种指标指经济用途相同而实际使用价值有差异的同类产品。如品种数、规格数等。(2)质量指标指产品性能、功用和满足使用者要求的程度。(3)利润指标(4)投入指标主要有产品总成本指标、投资指标、活劳动消耗指标、物资耗用指标、劳动占用指标、自然资源占用指标及时间指标。(5)综合经济效益指标主要有财务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和社会评价指标.§2-2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经济要素1、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1)效益满意原则效益满意原则就是正确处理各种经济效益之间关系,使项目所取得的效益达到《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3决策者的期望目标。(2)方案可比原则1)需求的可比性2)产量指标可比性3)质量指标可比性4)品种可比性5)费用效益的可比性包括:指标形式可比性、计算价格的可比性和计算范围的可比性。6)时间因素的可比性①对使用寿命不同的方案进行经济效果比较,必须用相同的计算期作为比较的基础。②技术方案在不同时间产生的费用和效益,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利用统一的复利计算至同一基准时刻再进行比较。(3)系统分析原则1)用系统思想确定技术经济分析的导向,包括系统思想主要有反馈性观点、有序性观点、整体性观点。2)用系统分析确立技术经济分析的内涵。3)用系统方法作为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2、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经济要素主要包括:投资、成本、收入、利润、税金等。(1)投资1)投资的基本概念①广义的概念是指人们的一种有目的的经济行为,即以一定的资源投入某项计划,以获取所期望的报酬。②狭义的概念《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4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为实现某种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2)对于一般的生产活动而言,投资包括项目建设投资与流动资金两部分。①项目建设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②项目寿命期结束,流动资金退出生产和流通,以货币收回。3)投资构成与资产价值①建设投资:固定资产购建费用、无形资产获取费、开办费、预备费。②固定资产购建:建筑、设备、安装、其他。③无形资产获取:场地、产权技术、其他。④开办费:咨询调查、人员培训、其他。⑤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涨价预备费。⑥流动资产:存货、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2)费用与成本1)概念与构成费用:泛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分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其中期间费用又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成本: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技术经济分析中一般不严格区分费用与成本的概念。2)费用和成本中的折旧与摊销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方法有:年限平均法(直线折旧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①不论使用哪种方法折旧,折旧期内的折旧总额是相同的。②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一般是以平均摊销的形式进入成本。③在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折旧费、摊销费既不属于现金流出也不属于现金流入。《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53)经营成本、沉没成本与机会成本①经营成本是为经济分析方便从产品成本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费用。经营成本=总成本费用-折旧与摊销费-计入成本的贷款利息②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③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收益。(3)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1)销售收入是向社会出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货币收入,即出售商品的货币收入。销售收入=商品销售量×商品单价①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总产值是有区别的。产值是企业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和处于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的价值总和。②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在市场上被出售,才能成为给企业和社会带来收益的有用的劳动成果。2)利润①利润可分为销售利润和税后利润两个层次销售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税金及其他税后利润=销售利润-所得税②税后利润可用来分配3)税金是国家依法对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财政资金。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点。我国企业应交纳的税有五大类十几种。流转税类: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类: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车船使用税、房地税、土地增值税。《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特定目的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乡维护建设税。①流转税类★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流通和劳务服务的流转环节为征税对象,税率一般为17%。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进口货物的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5%)★消费税:消费国家限制消费品要交纳消费税。共五大类:有危害的消费品(鞭炮、香烟)、奢侈品(高档化妆品、游艇)、高能耗及高档品(轿车)、不可再生稀缺资源消费品(石油制品)、消费普遍、税基宽广的消费品(食盐)。消费税有从价定率、从量定额两种计税方法。★营业税:有营业收入的对营业收入或转让收入征税,税率包括3.5%、5%和10.5%等几种。营业税=营业额×税率②资源税类:★资源税:是以开采资源的公民、法人为征税对象。应征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土地使用税:是以使用土地的公民和法人为征收对象。应征税额=使用土地面积×单位面积税额③所得税类★所得税公民和法人在一定时期(月、年)的纯所得额为征税对象。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允许扣除项目的金额《技术经济学》教案: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7公益事业捐款可以从税前扣除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所得税税率为33%(国税30%,地税3%)某些企业可以免征(如残疾人超过一定比例的福利企业)、减征(某些公益性企业税率15%)所得税。④车船使用税、房地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由拥有车船的法人、公民交纳。★房产税由拥有和使用房屋的人(公民、法人)交纳。★土地增值税按土地增值额交纳。⑤特定目的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国家依此进行投资方向调节。实行差别税率,为0%、5%、10%、15%、30%五个档次。★城建税保证城乡维护和建设的稳定资金。税率一般为0.2%~0.6%。
本文标题:第二章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