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探
会计实践报告论文会计社会实践论文会计学社会实践论文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探讨【摘要】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不可替代性。本文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业论文应用选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等措施来积极探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选题、真题真做”的运行管理模式,以期提高会计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词】会计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教高[2004]14号文、教高[2005]1号文和教高[2007]2号文等强调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的实践教学,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的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为了全面落实教育部文件精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我院借鉴被誉为德国战后“经济奇迹的秘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自2007年起在会计、生物化工、机械等多个专业推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改革。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必须来源于实习企业、来源于实际问题,学生的毕业论文成果要运用到企业实践中,“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三年来,我院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型、能力型人才目标为导向,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来践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使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得到了强化,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经济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生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时间。一、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构建原则1.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原则。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4%以上,已达到世界多数国家教育界所认可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转化的过程中,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管理第一线,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能力型人才成为众多一般本科院校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通过大力实施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让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与企业真实有效对接,根据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的所看、所做、所学和所思,以寻找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的“研究课题”作为毕业论文选题方向,运用财务和管理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既巩固了其所学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求真创新能力,也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全面质量管理原则。我们借鉴企业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要求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管理。首先,质量管理的全员性是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关键,学院要求各职能部门、教研室、教师和学生等各方统一思想、人人重视、全员积极参与。其次,要从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安排、指导教师配备、论文选题、资料收集、开题报告、论文指导、论文写作、初稿、中期检查、定稿、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最后阶段总结等进行层层把关,事前、事中、事后实时控制,自始至终以毕业论文的应用价值为根本判断标准。再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习时间、领导组织、指导教师配备、实习经费和实习基地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确保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的落实。3.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原则。现在会计专业的许多毕业论文题目都为“国字号”,题目过大过空,诸如“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研究”“、中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研究”“、循环经济对企业会计的挑战”等等。由于本科阶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有限,无法对存在的宏观问题深入剖析和把握,导致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放之四海而皆准”,难以给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以解决现实生产管理实践中存在的财务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题目要小,要“以小见大”“、小题大做”,从一个小题目引出一篇大道理来。有价值的小题目看起来很小,实际上反映了重要问题。学生要能运用所学知识往深处去钻研和挖掘内涵,提出一些新见解,抓住要害,从各方面把它写深写透,写得有独到之处,论文就有分量、有价值。例如,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题目为《山鹰纸业债转股案例研究》,该文通过山鹰纸业的债转股案例研究,分析了可转换债券的经济特性及其对公司相机治理作用的原理,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股权分置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选题就非常有价值。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的实践根据我院“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自身特点,我们在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具体做法包括:1.统一思想、加深认识。结合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有关毕业实习方面的文件精神,院系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动员、任务布置,积极开展“应用选题、真题真做”宣传工作,纠正过去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促进院系、教研室上下统一思想,明确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教学环节,是对大学四年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验、应用和强化的重要途径。2.拓宽论文选题渠道、落实应用选题。毕业论文选题是撰写论文的关键。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选题是否恰当,决定着论文的质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不为学生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必须自己到企业寻找毕业设计课题;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均提供经费、制定法规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高校学生到企业去做毕业设计。我们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通过教师的各级科研项目、与学校签约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一些中小企业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社会实践、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问题等多种渠道来积累选题。在把握毕业论文选题范围时我们坚持“三个结合”,即毕业论文选题要做到100%结合实习单位、结合实际问题、结合所学专业。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重视“务实”实习,变过去的“学校要我实习”为现在的“我必须实习”,其会根据在实习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力地遏制了一些学生毕业实习“虚拟化”、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拼凑论文”和“复制粘贴论文”等不良现象,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3.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首先,在人才培养方案第一学期中安排18个学时的会计专业课程导论,让学生尽快了解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其入门。在导论课教学中,有必要把毕业论文写作作为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帮助他们弄清毕业论文的写作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知识功底、理论修养、创新能力和文字水平,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这样从一开始就会促进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今后无论是在自主性学习还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其都会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毕业论文联系起来。其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必要安排《会计学术论文写作方法》、《财经应用文写作》等课程,分步有序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技术保障”。再次,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安排了两个认知实习学期,即把二年级和三年级每个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理论学期+实践学期+理论学期)。在暑期我们安排12周左右的认知实习时间,学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通过提前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感受企业文化和工作氛围,了解企业岗位设置及其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基本要求,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毕业论文应用选题做好铺垫。最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明确毕业论文开设的学期、周数、具体时间、学分等信息。(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同时也积极探索相应的“N+2”考核方式,其中,“N”指的是一学期不少于3次的考核次数,考核的形式可以是日常教学中小测验、课程综述、社会调查、课程小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旨在改变高校在一学期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惯性做法,变对学生的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经济管理现象进行调查分析。这样既强化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借此可让学生深入了解市场、了解企业、了解专业,把书本知识学活、学深、学透和学以致用。(4)利用“第二课堂”,培养创新能力。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知识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了保障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规范有序开展,我院制定了《合肥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办法》要求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含有紧密围绕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每个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需要累计取得6个及以上第二课堂学分方可获得学位证书。作为会计专业,我们积极落实学院文件精神,深入探索课外活动与专业教育、人才方案相融合的新模式,整合第二课堂内容,开展以主题鲜明、形式多种、与本专业学习紧密相连的第二课堂活动。比如我们引导和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级和学院会计知识竞赛、“金蝶杯”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际企业经营挑战赛等,在这些竞赛中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鼓励本教研室教师接收本科生进入各个级别的课题组参加科学研讨活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本专业研究的最前沿知识,在一对一的指导中可以获得传统教学中无法获得的经验———逐步熟悉科研的过程、方法,还可以与教师交流新的见解,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研究视野。4.加强校企“产学研”合作,为应用选题提供硬件支撑。校积极主动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以及一些中小企业提前反复通,由它们提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校内外导师的导下,学生深入实践,运用科学规范的社会研究方法了解企管理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关的咨询诊,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企业管理对策,在实习完成后形成相报告文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指导。这样既可获得好的实践平台,又为企业真正做了实事,提升了管理水平,方共赢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5.坚持双导师制,为落实“真题真做”提供人力资源保。双导师制是指校内和校外各有一名或若干名指导老师对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进行指导、管理(杨飒,2006)。校外导老师主要由学院实习基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人员担,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良好的职业道德,提供论文撰写所需的企业信息资料,并对业论文应用价值进行评估。同时在论文答辩时,可以邀请部企业指导教师参加,其可以对学生的设计方案以及每一个据都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并给出相应的修改建议使之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校内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毕业习和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指导学生拟定毕业论课题及进度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培养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规范毕业论文的书写等。6.加强制度约束,确保论文的实务含量。制定一套严格、理的管理制度是确保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重前提。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院和系部制定了套独立的、系统的专门文件对毕业论文从
本文标题::高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应用选题、真题真做”模式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4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