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总体情况。2.掌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和要求。3.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4.认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讲讲两个专题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坚持“八个统筹”实现科学发展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专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本专题主要内容一、历史背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二、理论审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三、奋力前行: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价值展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四、未来展望: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工作重点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历史背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到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在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十五大和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别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讲话第一次使用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2010年2月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以“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党在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课题上的新突破。深刻理解这一理论的内涵实质和精神要求,对于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历史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效果不理想的的原因1.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身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发展快、比重大,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资,产生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经济体制和政策尚不完善政府职能、考评体系、投资、财税、土地管理体制和资源价格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面临艰巨的攻坚任务。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价格偏低造成对资源要素的过度需求和浪费,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数量、结构、质量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要素结构,特别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中的目标还是指向数量的增长,没能突出强调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要素结构和质量变化来提高资源效率,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都是数量增长的手段,没有提出必然要求,强调的力度也不够。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追求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1.忽视了经济目的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后来为了增长而增长,本身把增长、把追求GDP当成一个目的了,就会忽视很多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事业。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为求发展不择手段比如把大楼建了再炸,炸了再建,就会增加GDP,很多地方就会过度建设,就会污染环境,就会使资源不堪重负。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创新能力可能不足GDP是很大的,但是大而不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不仅要看商品的价值量,而且要看承担商品价值量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东西,是高新技术产业,是在世界上有知名的品牌的产业和产品,还是低层次的、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些产品。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的问题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消费、投资和出口常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最能驱动经济增长。然而,受到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影响,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按支出法计算,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0年的37.3%,相应地,资本形成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54.8%和7.9%。经济增长较高地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使得我国长期陷入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贸易顺差较大的压力。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矛盾依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化,一国的产业结构分别由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向第三产业为主转变。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10年4.0%,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6.0%。第二产业中又以工业的增长最为迅速,然而,工业的过快增长不仅限制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而且还造成高投入、高污染和高能耗,阻碍了产业的结构升级。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节能减排是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由之路。自2003年以来,党中央一直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重要战略方针。然而,由于工业特别是高耗能、电力、钢铁等的行业和高污染的电解铝、化工等行业增长过快,2009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0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只分别减少6.61%和8.95%,这将使得未来节能减排的形势更加严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限制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较少,技术相对于资金和人才来说更为缺乏,使得一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无法投资,由此引致资金流向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未能有效地发挥功能,如与自主创新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的规范程度和执行力度有待加强,企业的研发支出的税前列支和技术创新主体参与分配制度有待完善,企业研发投入费用的划分等配套制度安排需及时建立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理论审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涵(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使经济发展朝着有利于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1.向发展目标多元化转变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的优化程度;公平分配和消灭贫困的程度;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程度;减少失业的程度,因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是否协调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除以上经济指标外,一些社会政治指标通常也被列入发展目标之中,如教育水平、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人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以及个人的发展程度等。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举转变从世界500强企业与中国500强企业的规模和赢利能力比较来看,2006年,中国500强资产总额只相当于世界500强资产规模的7.1%,营业收入相当于世界500强的9.32%,利润总额相当于世界500强的6.6%。中国500强企业的收入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4.64%和9.44%,而世界500强企业则分别是6.42%和14.67%。从中国自主品牌在世界上的位置来看,尽管中国已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以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的尚不足20%。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我国迅速、平稳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的战略选择。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向以人为本这一发展核心转变突出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知识和创造性劳动对创造价值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增进全体人民的福祉,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向经济结构全面优化转变必须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东部的率先发展与中部的崛起、西部的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相协调,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对外贸易全方位展开与国内需求的不断扩大相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经济结构、一二三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结构全面优化,最终使经济增长的效率最大化。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发展方式转变知识经济作为独立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将彻底改变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并存的三元经济结构。中国作为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从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向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方式。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一定
本文标题: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0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