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是当时的国情决定的。从我国当时的国情看,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们面临着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百废待兴。但当时的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有集中全国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则是基本的体制保证。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必然产物,在理论上不会去探索实行其他的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苏联体制的示范效应三是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范性的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国在建立了社会主义以后,对于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问题。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仿效苏联的体制具有现实合理性。因此,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进行全面经济建设的时候,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经济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们快速地展开了工业化建设,成功地进行了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发挥作用的原因(1)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2)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3、问题与弊端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是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二是计划难以解决利益矛盾。三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弊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在理论上,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代表,就是当时对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体制所做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探索了减少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更多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来办事的改革。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考。邓小平同志最先从理论上思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邓小平文选》中,从最早的1979年到1992年,有9个地方论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在这期间,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了计划的比重,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实践的发展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观念上不再排斥市场经济。邓小平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精辟的论述: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制度属性的传统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创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1)从理论上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做出了新的理解,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所有制结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2.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3.宏观调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不是要改变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而是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所在。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按照传统观点的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实践中我们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作为要被消灭的现象。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显示的两条清晰的思路:一是减少计划的成分,逐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二是改变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追求所有制结构的纯而又纯,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的,其结果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离开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把握。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这一点,就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这是对初级阶段的实际的把握。第三,一切符合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把握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把它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之外。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正确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公有制经济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关键要掌握这样两条:一是公有制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是平等的;二是对生产资料支配岁取得的收益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需要,也就是说,收益必须是共同占有,这才是公有制的真正实现。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对主体地位的认识一是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在数量上占优势,这里的公有资产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资产。同时要使国有资产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与其他经济成分相比,国有经济也是优质资产。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国有经济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要占支配地位。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是要具体落实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关于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央指出,要根据“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这里的“进”和“有所为”,就是指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退”和“有所不为”就是指的不是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而不是竞争性领域和非竞争性领域。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3.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应该解放思想,股份制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作为资本的组织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由国家或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实行股份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实现两权分离,有利于实现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科学管理,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对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认识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确立是在1988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对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地位的认识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五大对私营经济做出了新的经济定位: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构成内容。这一定位从理论上解决了私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问题。其一,把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外纳入到了制度内。其二,把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在政治地位上的认识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
本文标题: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2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