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学目的在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长期国民收入的决定。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1、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一般认识;2、乘数-加速数模型。3、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认识;4、不包含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5、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定义与衡量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无论是讨论经济增长,还是分析经济周期,都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这个概念紧密相关。所谓潜在产量,就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由于短期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假定:资本和技术水平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与充分就业所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就是一条垂线,见图3-1。实际产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总需求。PASP1E1AD1P0AD00Y0Y1Y图3-1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充分就业模型但是,在长期内,假设资本和技术水平不会发生变动是不现实的。当资本和技术水平发生变动时,就会导致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向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2右边移动1,把不同时间的潜在产量描述在图8-1上,就可以得到潜在产量的变动趋势,或称GDP的变动趋势,它描述了经济中当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GDP所经过的过程(见虚线)。给定一个特定时期,图8-1中的虚线所对应的产量即为经济中现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所能生产的产量,即潜在产量。而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的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就构成了经济周期。增长理论2和周期理论分别讨论这两种现象。产量实际GDP潜在GDPCDBEA0时期图8-1潜在GDP与实际GDP二、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和阶段1、经济周期(businesscycle,trade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或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2、经济周期的阶段经济周期的形式虽然不规则,但它们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A、萧1这里讨论的是一种正常情况。当然,战争和自然灾害等非正常情况将导致潜在产量向左边移动,即减少。2杰弗里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费方域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P004“宏观经济学相比,增长理论研究角度的特点是:第一,研究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问题和何种长期增长率(指增长的趋势,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本期潜在增长率,而不是现实的实际增长率)为最优增长率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经济为何以高于或低于最优增长率的速度增长?为什么会发生“过热”或“萧条”,并从中寻找“熨平”波动,实现最优增长的办法。”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条或危机阶段,它是经济周期的谷底;B、复苏阶段;C、繁荣阶段;D、衰退阶段、E、回到萧条阶段。也可以把A-C统称为扩张阶段,把C-E统称为衰退阶段。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具体表现是:①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②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③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放慢。④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会下降。经济周期扩张阶段的情景与上述情况正好相反。3、经济周期的划分①朱格拉周期: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于1825年发生于英国,以后经济学家们就注意并研究这一现象,但他们大多把危机作为一种独立事件加以研究。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C·朱格拉在《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一书中指出,危机或恐慌并不是一种独立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三个连续阶段(繁荣、危机和清算)之一,这三个阶段的反复出现就形成了经济周期。他还根据自己对生产、就业和物价指标等的研究,确定经济中平均一个周期为9-10年。这就是中周期,或称朱格拉周期。美国经济学家A·汉森把这种周期称为主要经济周期,并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95-1938年共有18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是8.35年。②基钦周期:1923年英国经济学家J·基钦在《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趋势》中研究了1890-1922年间英国和美国的价格、银行结算、利率等指标,指出经济周期实际上有主要周期和次要周期,主要周期就是中周期,次要周期为3-4年一次的短周期,又称基钦周期。A·汉森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1808-1938年间共有38个这样的周期,其平均长度是3.51年。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1925年俄国经济学N·康德拉季耶夫在《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研究了美国、英国、法国和其他国家长期的时间序列的资料,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有一种为期50-60年,平均长度为54年左右的长期波动。这就是长周期,又称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4④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在《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中提出了一种与房屋建筑相关的经济周期,这种周期长度在15-25年之间,平均长度在20年左右。这也是一种长周期,被称为库兹涅茨周期。这种周期与人口增长所引起的建筑业的增长和衰退相关,是由建筑业的周期性变动引起,又称建筑业周期。⑤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持对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和康德拉季职夫周期进行了综合分折。熊被持认为,每一个长周期包括6个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短周期。他以重大的创新为标志,划分了三个长周期。在每个长周期中仍有中等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干个中周期。在每个中周期中还有小创新所引起的波动.这就形成若个短周期。(二)经济周期理论在随后的经济周期理论中,我们将主要分析图8-1中实际GDP围绕潜在GDP进行周期性波动的原因。①纯货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是由于货币信用过度扩张。该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货币学派的人物,如弗里德曼、霍特里等。他们认为,经济周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因素,在于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协调。在他们看来,货币的需求相对稳定,而货币的供给则表现出不稳定。现代货币信用制度由于法定准备率的规定很容易产生货币的乘数效应。随着货币信用的扩大,总需求上升,产品生产增加,形成繁荣。一旦信用扩张过度,银行为了避免风险而紧缩货币。紧缩货币使需求急剧下降,但此时供给已经创造出来,供给调整赶不上需求的调整,衰退和危机也就不可避免。由此得出结论,经济周期是货币剧烈增减的结果。既然货币数量增减是经济周期的唯一原因,那么经济周期也应该唯一由货币信用政策来消除。在纯货币信用过度论看来,中央银行执行旨在调整货币供给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原本不稳定的货币供给的波动,他们主张运用单一货币规则,即货币供给量变动与国民收入水平保持某一比例,以此来达到烫平波动的目的3。3是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为了防止货币成为经济混乱的原因,给经济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按平均国民收入的增长率来规定并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的最佳选择。这种使货币供应量在一定时期(如一年)按固定的比例增长的主张便被称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依照货币主义的观点,最优的货币政策是按单一的规则控制货币供给量,其货币增长速度等于经济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率。货币主义者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相机行事的货币政策,而主张以既定的数量规则来防止货币政策的摇摆性。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货币分析逻辑是这样的:货币供给要与货币需求相适应,从货币需求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主要由恒久性收入决定。由于恒久性收入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受恒久性收入支配的货币需求也是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也是不大的。既然如此,就必须以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为基础,所以货币供给也应该是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5②投资过度理论:一种用生产资料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投资过大,从而生产资料生产过多是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主要是哈耶克、米塞斯、卡塞尔和威克塞尔等。投资过度论认为,货币市场决定市场利息率,而资本的供求一致决定自然利息率。当市场利息率低于自然利息率时,企业就会有超额利润,企业竞相扩大投资,引起投资品价格上涨及整个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这样就更加刺激了用于投资品生产的投资,它给投资品供给者带来收入,从而引起消费增加,形成经济活动的扩张。只要市场利息率低于自然利息率,这种经济的扩张就会继续下去;反之,若市场利息率高于自然利息率,企业就会因得不到正常利润而亏损,从而减少投资,投资品价格下跌,投资品供给者减少投资品供应,投资品供给者收入减少,又引起消费萎缩,使整个经济活动收缩。由此可见,在资本市场的货币利息率和实际利息率分离的作用下,若投资品的需求相对于消费品增加时,生产就会从资本化程度较低的方式向较高方式转化,引起扩张;反之,生产由资本化程度较高的方式向较低的方式转化,就引起经济收缩。这种结构转化可能产生于纯粹的货币膨胀和信用扩张,也可能产生于新发明、新市场开辟等因素,从而这些因素是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基于上述分析,威克塞尔、哈耶克等人提出了使货币保持中性4,使货币对价格形式和生产的资本化程度不发生影响,以此稳定克服周期波动。为此,他们主张必须使货币总流通量保持固定不变,使一切价格都完全伸缩自如,一切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变动的准确预测的基础上,从而避免与资本的实际供求相背离的信用扩张和收缩5。稳定增长的,货币当局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供应量始终不变地以一种固定的比率增加,并大致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政策,就称为“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持续、普遍的上升,所以医治通货膨胀就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的过度增长来实现。4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及产出水平的影响差异。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新古典学派认可货币中性完全是基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5哈耶克货币中性理论:在哈耶克看来,货币数量变动后,不管一般物价水平是否变化,只要各种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就会对生产结构产生影响。因此,只要货币能保持中立,就不会影响经济自动均衡的机制。这种动态变化有利于经济发展,保持货币中性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6③创新理论6:创新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企业创新的结果。这一理论是由熊彼特提出来的。他认为,创新是提供新产品或劳务,引进新生产方法,采用新原料,开辟新市场和建立新企业组织形式等行为。创新可以提高生产率,增加利润,引起投资增长,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创新也致使经济活动形成从“繁荣”到“衰退”的周而复始的变动。尽管创新是某些企业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进行的,但是一旦创新实现,就使得大量企业相继模仿、效法,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主要以投资活动的大量增加为标志,从而引起银行信用
本文标题:第八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3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