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四章转轨国家经济—以俄罗斯为例2丰富的资源禀赋2.3%的人口(1.43亿)13%的领土(1700万平方公里)8%的耕地面积(1.25亿公顷)25%的森林资源(世界第一)1/10的石油储量(世界第二石油生产国)33%的天然气储量(世界第一天然气生产国)44%的铁矿(世界第一),11%的煤(世界第二)3第一节经济转轨的一般分析第二节经济转轨的方式选择第三节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经济4第一节经济转轨的一般分析一、经济转轨的概念与转轨国家的范围二、转轨国家的性质5一、经济转轨的概念与转轨国家的范围它是由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的、有目的受控制的经济及其制度的变迁过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及其制度的演进的自然过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轨,从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向现代有调控的市场经济的转轨等等)。(一)经济转轨的概念特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开始的原中央计划经济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6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第一组:俄罗斯;(二)转轨国家的范围第二组:中欧和东欧国家组18国,包括原属苏联欧洲地区的6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以及原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后的中东欧12国;第三组:泛高加索和中亚国家组9国,包括原苏联亚洲部分的8国(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和蒙古。7发展中国家的概念联合国:明确认定了60个国家为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上有一种共识,某个国家一旦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便被认为是经济发达国家,但随着一些取得良好发展绩效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和墨西哥)的加入,使这种共识在实际操作中变得难以把握。世界银行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现改为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参数。但难以全面反映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二、转轨国家的性质:发展中国家8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中的发展中国家条款可分为两类:•主动型条款,即成员“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国内经济和贸易政策时自主享有《WTO协定》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灵活性;•被动型条款,即一成员认定某些成员为发展中国家,并在其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给予这些成员以更为优惠的差别待遇。实践上:目前所有28个转轨国家都被国际社会视为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年鉴中,这些国家被分别归入欧洲和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在2009年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28个国家按人均GNI的高低进行归类:上中等收入国家(UMC):白俄罗斯,波黑,克罗地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爱沙尼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7560美元);低收入国家(LIC):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塔吉克斯坦;下中等收入国家(LMC):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前南马其顿,摩尔多瓦,塞尔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高收入国家(HIC):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10第二节经济转轨方式的选择一、激进式转轨与渐进式转轨的含义二、“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与原因分析11转轨国家的经济转轨是以私有化为指导原则,以市场化为目标模式,基本措施包括:1.把放开价格作为经济转轨的启动步骤,以价格自由化为经济转轨的近期目标;2.把私有化视作经济转轨的关键步骤,以形成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为经济转轨的中期目标;3.进行财政税收和银行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形成包括自由的金融体系和资金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4.对外经济关系自由化、市场化。12一、激进式转轨与渐进式转轨的含义激进式转轨(“休克疗法”)“华盛顿共识”:针对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危机,在华盛顿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与美国财政部双方达成的一项政策建议。在“华盛顿共识”中有这样的提法,“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自由化,尽可能最快地私有化,并且在财政、金融方面要采取强硬措施”。20世纪80年代:在玻利维亚和阿根廷等南美国家治理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的一篮子政策措施,“南美奇迹”出现。1320世纪90年代:将这一方法应用到波兰和俄罗斯等转轨国家后,“休克疗法”又具有了新的含义:不仅是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法,而且还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转轨的内容,成为前苏联东欧国家从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一种方式选择。其主导思想是,“采取迅速而果断的行动,以激进的、一步到位的方式稳定宏观经济,同时向市场经济转轨”。“休克疗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价格自由化和外贸自由化、宏观经济稳定化、国有企业私有化以及社会、法律等领域的制度化。14渐进式转轨逐渐地、分阶段地用市场经济取代中央计划经济。这种转轨方式是在前期转轨阶段不断出现成功案例的基础上扩大转轨范围,循序渐进地将市场经济因素扩大到经济中的其它部分,最终将所有的经济部门都置于市场经济的框架下,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渐进式的转轨内容也包括经济自由化、产权制度结构多元化、宏观经济稳定化和社会、法律等领域的制度化,但其进展速度较慢,并且会分阶段进行。15按经济转轨的速度差异将经济转轨分为激进转轨方式和渐进转轨方式,这种速度主要体现在政策执行的快慢、政策所涉及领域的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选用激进式转轨方式的国家:波兰、俄罗斯•选用渐进式转轨方式的国家:匈牙利、捷克16二、“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及其原因(一)“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突出表现为经济大滑坡、人民贫困化和综合国力严重衰弱。1999年与1990年相比: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减少了53%大中型工业企业产值下降了60%农业总产值下降了50%基本建设投资下降了75%消费物价指数上涨了8582倍职工的平均工资减少了52%1/3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7(二)对“休克疗法”的评价俄罗斯科学院北美研究所名誉所长阿尔巴托夫:俄罗斯的危机“是由所谓的‘休克疗法’引起的,这是前代总理盖达尔和他的志同道合者丘拜斯、费奥多罗夫等人在90年代初为我国开的方子......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一些年轻的、雄心勃勃的、但没有受过足够教育和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手中。结果是众所周知的:几年的‘休克疗法’使我国经济受到的损失比进行半个世纪的军备竞赛还严重。美国《纽约时报》:“休克疗法”的最大致命伤,是机械地把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纲领强加给一个完全没有先决条件的社会。杰弗里.萨克斯:“我觉得自己像一名外科医生,把病人的肚子划开却发现原以为肚子里有的东西一样也没有”。18(三)“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失败的原因第一,用“休克疗法”来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分析和理解这一问题具有指导意义。19制度的定义:根据诺斯的定义(1990),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行为规则。制度的构成:正式约束(或正式规则)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正式约束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不成文法、特殊的细则以至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非正式约束(或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非正式约束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因素。20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关系:从变革的速度看,正式约束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约束的改变却是长期的过程。例如,一个国家进行革命和军事征服以后,即使整个正式规则都发生了变化,这个国家的许多社会特征仍然保留着。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一些正式约束尤其是那些具有国际惯例性质的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的。但非正式约束由于存在着传统根性和历史积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21像所有转轨国家一样,俄罗斯经济转轨的目标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的模式有多种,选择什么类型的市场经济则要根据具体的国情,俄罗斯在这个经济转轨的关键问题上是走了弯路的。首先,对市场经济的理解走入误区:现代市场经济,是国家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即国家干预调节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其次,现代市场经济也有不同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政府导向型市场经济模式和美国政府微调型市场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22在俄罗斯几年的经济转轨实践中,理想化的转轨模式、方法与俄罗斯的现实发生了猛烈的碰撞:1995年12月国家杜马选举中民主派的失利1996年6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俄共的强大攻势1998年8月的金融危机在经历了惨痛的教训之后,俄罗斯的经济转轨战略作了适当的调整:包括改变私有化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注意解决社会领域的问题。这表明,俄罗斯经济改革的目标模式越来越转向社会市场经济。23结论总体上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无法通过朝令夕改、一步到位式的激进方式取得成功,它需要经过市场经济体制各个组成部分的不断改革和磨合才能逐步到位。因此,经济转轨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但局部的改革存在着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的选择问题。究竟采取那一种方式,取决于经济转轨的主客观条件,很难做出孰优孰劣的结论。目前,根据各转轨国家经济转轨的实际进程和其间所做的政策调整,国内外理论界一般认为,激进方式和渐进方式的划分只具有经济转轨的起点意义。第三节21世纪以来的俄罗斯经济一、1999—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状况二、金融危机和油价暴跌重创俄罗斯经济三、后危机时代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25一、1999—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状况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经济大致经历了急剧下降和稳定复苏两个阶段,即1991—1998年的经济衰退和1999—2008年的恢复性增长,并以年均6%的增长速度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6(一)经济总量指标持续好转,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1999年以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俄经济呈现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基本上进入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1999—2006年期间,俄罗斯经济连续8年以年均6.4%的速度保持了持续的增长,GDP累计增幅达51%。2006年,俄罗斯GDP增长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幅达6.7%,接近完成GDP十年内翻番所需年约7%的增长率;经济总量首次超过苏联解体前水平,人均GDP达7010美元,跻身世界十大经济强国的行列。2007年,俄罗斯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GDP增长速度达到7.4%。27(二)财政金融状况明显改善,抵抗风险能力增强近年来,俄财政金融状况得以明显改善,其重要前提是俄联邦预算稳定基金的设立和黄金外汇储备的增加。1.稳定基金是俄联邦预算资金的一部分,主要由石油价格超过基准价格而形成的超额税收收入提成形成,单独核算和管理。稳定基金的任务是,“在原油价格低于基准价格时确保国家预算的稳定,促进经济的稳步发展,避免原油价格波动导致的不良影响”。稳定基金设立于2004年1月1日,2004年2月1日的初始规模为1060亿卢布。截至到2007年7月13日,俄稳定基金的规模已达到2.7万亿卢布(约合1035亿美元)。282.近些年来,在国际能源市场价格持续攀升的条件下,俄罗斯依靠大量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而形成的大量外贸顺差,对稳定俄国内经济、填补国库空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998年金融危机后,俄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国库十分空虚,1999年年初黄金外汇储备额降低到110亿美元。1999年后,随着连年出现巨额的外贸顺差,俄黄金外汇储备逐年大幅度增加。据俄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7年7月13日,俄黄金外汇储备量首次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达到4112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中国和日本。292003年1月,卢布对美元的比价达到31.88:1的最低点。此后,卢布对美元的比价持续上升,截至目前已上升了大约20%。3.受国际市场美元汇率走低
本文标题:第四章转轨国家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1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