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1经济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经济史学是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进行描述和阐释,发现经济规律,以便更好地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未来进行预测。我校经济史专业主要以中外经济发展史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市场发展与国家干预的相互关系、经济制度变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中外企业经营的特点与经验借鉴等。本专业于2006年3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单独招生。经济史专业教师的科研领域广阔,学科齐全。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资金和教育部课题,相关科研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影响,是教育部“马工程”第三期教材建设的主要成员。现有研究成果涉及中国经济史上的农工商业经济、商品货币经济、经济制度等许多重要领域,尤其在市场发展与国家统制的互动关系、金融史、中外企业经营史等问题的研究方面,重点突出,成果集中,特色鲜明,形成了别开生面的群体优势。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目前经济史专业已培养了多届毕2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去向为国家机关、大型央企、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到国内名校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等。2007年,开始在世界经济博士点下设立“经济制度变迁比较”研究方向。二、培养目标培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复合型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胜任本专业较高层次的不同工作岗位,能够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奉献力量。2、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独立从事本专业方向的科学研究,了解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有一定的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能够较熟悉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准确、娴熟地搜索、阅读和使用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资料。毕业后能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公司企业或其他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经济管理等工作。33、具有国际通用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国际视野,并扎根于中国的实际,能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将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志存高远。三、研究方向(一)中国经济发展史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规律进行研究,涵盖古代、近现代、共和国三大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帕金斯所说:中国今日的经济奇迹是20世纪世界上所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只有从历史的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了解这个奇迹。(二)外国经济发展史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历史规律进行研究,涵盖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重点研究工业化以来各国经济发展的路径、特点、经验和教训,探索全球化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规律、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的根源,以及各国应对危机的举措和4效果,更好地解读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全球性联动和相互依存。(三)经济制度变迁比较研究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经济制度变迁的经验和规律进行比较研究,包括时间维度的纵向、空间维度的横向比较,重点涉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制度变迁等。(四)中外企业经营史本研究方向主要是对中外企业的兴起、经营演进的过程和特点进行研究,探索其不同的发展经验和规律,重点研究各类企业治理模式的变化、经营理念的演进、发展战略的调整,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开拓经济史研究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新领域。四、学制及学习年限学制三年学习年限二至四年五、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及学分要求(见附表)5六、培养方式1、以科研为主导,实行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方式。一方面采取校内导师个人负责制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另一方面成立由校内导师负责、聘请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有关专家参加共同组成的教学指导小组。由导师或导师组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社会调查和科研论文写作,以便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刻苦攻读、勤于思考和认真钻研的学术品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沟通交流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2、专业课教学,要按教学大纲进行,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编写出适合研究生教学需要的教学用书。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追国内外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充实教学内容和科研信息,要注重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培养其科研思维和习惯,以及扎实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3、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研究生参加本学科学术或业务问题的研讨会和报告会,参加本学科科研课题的调查研究和论文写作,参加本专业教研室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独立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积极向报刊投稿。对研究生的学年论文要严格要求,悉心指导,进行考核或讲评。64、学位课程可以灵活运用专题研讨课、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教学方式。以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七、质量标准以培养目标为基础,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各项规定完成培养方案的研学任务,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各个培养环节的各项要求,以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主要内容,根据学校和学院的具体标准指标,进行衡量,作为研究生考核的依据,也作为激励与分流或淘汰的依据。八、考核方式在课程考核方面,按国家和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课必须考试,选修课可以根据课程特点,改变传统单一考核形式,以面试、论文、答辩等多种方式着重进行能力考察,可采取考察方式。中期考核是研究生按照培养计划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规定环节获得规定学分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对研究生品质、专业情况进行的全面考核。它是检查、督促研究生加强自身修养,顺利完成学业,保障培养质量的7有效机制,则严格按照《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九、学位论文选题与撰写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理论水平、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科研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反映,同时也是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同时鼓励研究生自主选择学科前沿课题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选题。学位论文的选题要从所学专业研究方向出发,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重点研究本学科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选题要尽可能与本人历年的学年论文具有相关性和连续性。应在第四学期末初步确定学位论文选题,然后开始进入论文开题,以及研究和撰写阶段。学位论文应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开题报告,导师应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给予实际的帮助和指导,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的内容力求富有创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或实用意义,应达到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严禁抄袭剽窃,格式要符合规定,字数应达3万字左右。8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专题调查研究报告。十、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1、学位论文应在第六学期初完成,然后进行学位论文的原创性检查和评审,合格后方可申请授予学位。为保证论文质量,也可以实行预答辩制度。2、申请学位必须符合国家学位条例规定的条件。3、学位申请材料必须齐全,内容翔实。研究生各门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符合各项规定条件者,方可获准参加硕士论文答辩。4、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必须严肃认真地组织和进行。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应符合法定要求。5、硕士学位论文的答辩及学位授予全过程,均需按有关规定进行。十一、参考文献(一)中文书目1.著作类(1)一般著作1、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1~3册,人民出版社1980年。2、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9社1981年。3、马克垚著:《西欧封建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4、顾准著:《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5、李志敏:《中国古代民法》,法律出版社1988年6、赵德馨等:《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7、李京文等:《国际技术经济比较:大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8、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9、罗荣渠:《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0、罗志如等:《当代西方经济学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1、张仁德:《比较经济体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2、黄安年著:《美国社会经济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13、叶孝信:《中国民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014、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15、樊亢、宋则行等主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6、蒋晓伟:《中国经济法制史》,知识出版社1994年。17、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1800-1949年》,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18、刘云龙编著:《欧美近代经济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9、朱寰主编:《亚欧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东北师大出版社1995年。20、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21、田昌五、漆侠:《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齐鲁书社、台湾文津出版社1996年。22、刘佛丁等:《中国近代的市场发育与经济增长》,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3、胡代光等:《当代国外学者论市场经济》,商务印书馆1996年。24、孔庆明等:《中国民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11年。25、吴承明:《市场·近代化·经济史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26、赵靖:《中国经济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7、马克垚主编:《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28、巫宝三主编:《欧洲中世纪经济思想资料选辑》,商务印书馆,1998年。29、胡代光:《西方经济学说的演变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0、宋则行等:《世界经济史》,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31、吴易风等:《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商务印书馆1998年。32、黄范章:《外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8年。33、晏智杰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史》,商务印书馆1999。34、厉以宁:《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1235、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年。36、刘佛丁等:《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7、宁可、漆侠、方行、经君健、魏金玉等:《中国经济通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38、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增订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9、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40、张五常:《佃农理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41、张五常:《经济解释》,商务印书馆2000年。42、王玉茹等:《制度变迁与中国近代工业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43、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三联书店2001年。44、吴敬琏:《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45、晏智杰:《西方经济学说史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6、韩毅:《历史的制度分析:西方制度经济史学的新进13展》,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年。47、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48、姚洋:《制度与效率:与诺斯对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49、郑学蒙主编:《中国企业史》(古代卷),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50、刘海燕主编:《中国企业史:典型企业卷》(上、中、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51、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比较经济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52、张晋藩:《中国民法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53、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54、许新:《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5、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6、段文斌著:《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57、何自
本文标题:经济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4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