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地理(1)——经典区位理论
现代经济地理学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晓文Email:wan32692@pub6.fz.fj.cn经济学与经济地理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石: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的基础•经济人(理性的人)——趋利避害•两个问题:“利”的内涵和衡量标准人的能力(掌握信息的能力、决策能力、判断能力,等等)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问题的空间差异•两个问题:从空间的角度:区域分析与研究,区域发展的可能性从人的角度:如何选择特定的空间满足需要主要参考书•《经济地理学》,李小建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英)克拉克等,刘卫东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日)腾田昌久等,梁琦译,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理论经济地理学》,王铮,科学出版社,2002年•《高等经济地理学》,杨吾扬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与区域政策》,(英)阿姆斯特朗等,刘乃全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陆大道,科学出版社,1999年•《公司地理论》,李小建,科学出版社,1999年•《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王缉慈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蔡宁等,科学出版社,2007年•《经济区位论》,张文忠,科学出版社,2000年•《区域经济学》,朱传耿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1997年•《地理和贸易》,保罗.克鲁格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讲经典区位论主要讨论的问题•基本概念: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子•经典区位论的理论发展演化•经典区位论主要理论及其实证,现实意义•各种理论及学派的区别与反思读书报告•阅读有关区位论方面的论文,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扩展阅读。•提交1500字左右的读书报告(打印稿)。包括相关问题的提出、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及自己的理解、收益和感悟等。•格式规范:参照正规学术刊物的论文格式。•提交时间:10.26之前,逸夫楼三楼走廊信箱。•准备15-20分钟的.ppt汇报一、经济地理与区位论(一)区位的基本概念•“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由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研究的基本内涵人类某种活动的空间选择给定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区位主体:人类活动——个人、企业、团体和机关等。(二)区位论•区位论:人类活动的空间法则。重点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区位论的分类和特征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按照经济学方式的分类微观区位论—局部均衡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韦伯工业区位论—一般均衡分析廖什市场区位论宏观区位论—静态(或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区别•局部均衡分析研究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把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研究。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是一个整体。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日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商业区位论交通区位论居住区位论服务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按照区位主体的分类布局型区位论经营型区位论政策型区位论按照区位决策视角的分类IJKAaBbcC布局型区位论与经营型区位论的关系宏观尺度区位论中观尺度区位论微观尺度区位论按照空间尺度的分类区位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区位论与经济学的关系——区位论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学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确切地说经济学的理论是区位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区位论由完全竞争走向不完全竞争,由部分均衡发展为一般均衡其理论依据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个“点”的世界,而区位论是一个面的世界。区位论不是去研究具体的理论,而是应用经济学理论去研究空间问题,区位论研究的是经济空间,而经济学是区位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现代经济学特别是主流经济学开始重视区位论的研究,如克鲁格曼。——研究方向基本相同。2.区位论与地理学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区位论的研究主体大致相同,即空间问题。但区位论是追求空间规律性的科学,而地理科学是强调空间差异性的学科。——经济地理学更多采用的是描述、归纳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区位论更多采用的是抽象和演绎的思维方法。——现代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区位论走向融合。——区位论研究的空间应该是指地理空间,而不是数学和物理研究的抽象空间,即地表空间所见到的各种事物并非是由纯粹的几何学法则所支配,而是与人类之间或者人类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点应该地理学者研究区位论的立足点。(三)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区位主体——占据区位的事物:经济活动、人类活动1、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时代不同,同一区位主体也有不同的条件——动态观点。2、区位因子(区位因素)•区位因子(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或制约性因素、或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因素,即影响或作用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经济活动的因子。•区位因子是从生产者的角度(费用和收益)影响区位主体因素的划分(区位条件是从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来划分)•韦伯:区位因子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韦伯的工业区位因子包括:①土地费;②建筑物、机械设备(即固定资本费用);原料、燃料购入费;④劳动费:⑤运费;⑥利率;⑦固定资本折旧费区位因子的分类(经济角度)运费因子成本因子非运费因子经济因子区位因子收入因子非经济因子工业区位因子区位因子与区位条件的区别•区位条件: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从区域的角度。•区位因子: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从经济的角度。二、经典区位论(一)区位成本学派•区位目标: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单纯考虑经济因素•杜能的孤立国(1826年)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09年)Source:Geography:AModernSynthesis.PeterHaggett.Harper&Row,Publishers,NewYorkCambridge,Philadelphia,SanFrancisco,London,MexicoCity,SaoPaulo,SydneyRevisedThirdEdition,1983,416VonThunen杜能农业区位理论概要1、杜能关于“孤立国”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此外,企业经营型农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即合理的)的农业,因此,追求利益最大化也是其重要的前提条件。2、杜能的研究方法•“孤立化的方法”:排除其它要素(像土质条件,土地肥力,河流等)的干扰,而只探讨一个要素(即市场距离)的作用。即不考虑所有的自然条件差异,而只是考察在一个均质的假想空间里,农业生产方式的配置与距城市距离的关系。•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3、地租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图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图欧洲城市周围的农业地带图卢旺达村落周围典型的土地利用形态1.住宅区2.香蕉地3.内侧耕地4.咖啡种植地5.外侧耕地6.河谷耕地A.雨季耕地B.旱季耕地图可通航河流和其他小城市对孤立国模式的影响4、杜能农业区位论及其发展•市场为“点”,区位为“面”的区位模型——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达恩(E.Dunn)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的农业区位论;•阿伦索(W.Alonso)、R.Muth等发展为城市土地利用理论。对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均衡条件下的土地利用格局杜能区位论与土地利用的空间均衡ABCD地租生产能力上升地租梯度曲线ABCDCharlotte,NC距CBD距离城市蔓延与农业土地利用模式(逆杜能圈)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近城区以从事园艺型农业,如蔬菜、鲜果和花卉等的生产以及工厂式的养殖业为主,为北京市场提供鲜奶和奶制品、鲜菜及蛋、肉、鱼等畜产品等;•中部属于平原粮牧区,为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果品等的生产基地;•外围水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类型多样,耕地相对较少,但林、草地资源丰富,属于京郊平原粮油牧区。1964年美国每0.405ha土地净收益趋势面北京城区与近郊区住宅小区空间分布主要道路缓冲区内的房地产项目分布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趋势图韦伯工业区位理论1、三个基本假定条件(1)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市场为“点”,区位也为“点”的区位模型2、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运费、劳动费、集聚(分散)三个因子组成一般的区位因子体系,分三个阶段逐步构建的工业区位理论。•第一阶段: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第二阶段:劳动费指向,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第三阶段: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运费指向: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之下,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等费用线――运输费用相同的点的连线。•综合等费用线――全部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图a,b二维坐标中的区位三角形(a)和区位多边形(b)图范力农构架(VarignnonFrame)Source:TheUnitedStatesandCanada:TheLandandthePeople.ArthurGetis,JudithGetis.Wm.C.BrownPublishers,1995,190图综合等费用线示意图单一市场N、单一原料地M情况下,产品和原料运费的同心圆状等费用线。A-B-C-D-E-F各点的连线为运费为7的综合等费用线。劳动费指向•劳动费――指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工资部分。反映工资水平体现劳动能力的差距•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决定劳动费指向的两个条件: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图劳动费用最低区位的图解P为运费最低点,L1、L2为劳动力低廉地。在L1和L2布局工厂,比P点劳动费低3个单位。临界等费用线S3为3单位的综合等运费线。L1在S3内侧,增加的运费低于节约的劳动费;L2在S3外侧,增加的运费高于节约的劳动费。工厂有可能移向L1。集聚指向对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一般而言,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图集聚指向的图解5个工厂不考虑集聚情况时费用最低的区位A、B、C、D、E。工厂因集聚降低的成本为2。临界等费用线:因集聚降低的成本相等的运费增加额曲线。斜线区:三个工厂集聚带来2个单位的成本节约,又同时处于临界等
本文标题:经济地理(1)——经典区位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5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