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论语八则教案(最新5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论语八则教案(最新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论语八则教案(最新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长春版论语八则教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言常用词语,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关键词等类型的词语解释。2、掌握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型的翻译。3、掌握两篇文章的文学常识和中心。教学过程:一、文学常识积累:篇名选自文化知识《论语》八则《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语录体。“论”:论撰;“语”:言语。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语录体的特点:言简意赅,富有哲理意味和启发性。3、“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是一部记载春秋末期齐相晏婴思想言行的著作。晏婴是春秋末期齐国的政治家。《晏子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内篇》、《外篇》。二、梳理加点词:(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2、是知也3、无欲速4、缚者曷为者也(二)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学而时习之知知之为知之而人不知而不愠是知也其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欲速,则不达之则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可以为师矣知之为知之以为以思,无益可以为师矣晏子将使楚使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楚王闻之之齐之习辞者也为其来也何为者也为生于淮北则为枳橘生淮南则为橘(三)古今异义:1、寡人反取病焉2、其实味不同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参考资料,少熬夜!5、是知也6、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何坐(四)、词性活用: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五)、关键词: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4、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吾尝终日不食6、终夜不寝7、必有我师焉8、择其善者而从之9、无益10、温故而知新11、齐之习辞者也12、今方来13、酒酣14、齐人固善盗乎15、晏子避席对曰16、叶徒相似17、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8、吏二缚一人诣王三、翻译句子:(一)、判断句:翻译时要加“是”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二)、省略句:翻译时要将省略部分还原如:可以(之)为师矣(三)、宾语前置:翻译时要将宾语放到后面如:何为者也=为何者也四、梳理两文:(一)《论语》八则所阐述的观点:分别阐述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1、第一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乐趣和态度。2、第二则阐述了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3、第三则阐述了学习由浅入深的境界,以学为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4、第四则阐述了学习方法和态度,即学习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5、第五则阐述了成为老师的窍门,间接点明了经常温习是学习的好方法。6、第六则阐述了为学为人的道理,处境艰难方显为人的品德。7、第七则阐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做事要目光远大才能达到目标。参考资料,少熬夜!8、第八则阐述了学习中“思”和“学”的关系:学习比无益的思考来得重要。(二)、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温故知新;欲速则不达。(三)、《橘逾淮为枳》用类比法来阐明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生活环境影响人的成长齐人生长于齐不盗齐人入楚则盗(四)、《橘逾淮为枳》中人物性格分析:1、楚王:“欲辱”“视晏子曰”(得意洋洋,胸有成竹,轻视晏子)“笑”(无可奈何,认输了,苦笑)2、晏子:“避席”(当时很愤怒,但是有君子风度,有理有节)由此可见,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镇定从容,热爱祖国的人。《论语》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论()语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弘()毅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积累通假字:(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3)是知(zhì)也。(“知”通“智”,聪明。)4.解释加点词语: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学而不思则罔殆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5.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品及孔子。6.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结合注释试着翻译。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除此之外,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弄懂?还有什么问题?也一参考资料,少熬夜!并写在下面。二.指导学习研讨1.导入(由预习.导学导入),简介作者有关知识(学生答,师做适当补充)。简介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⑴范读、自读、领读、齐读,要求用普通话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词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性情。⑵结合注释理解课文。⑶读后讨论:★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3.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在了解了作者的思想后,你对这篇文言文的内容、语句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共7页,当前第1页1234567请列出,我们共同解决(生提问或师引导学生提问,培养其主动探究的习惯,生答或师点拨,培养其合作学习能力)。示例:⑴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⑵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⑶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⑷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⑸从《论语十则》中,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则,谈谈你的理解或感受。小结:《论语》的思想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今天初步了解到关于《论语》的思想内涵,但这种学习是不够的,一方面,我们要将它作为指导自己实际行动的一种航标,另一方面,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掌握一些文言文知识,来更好的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4回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你最欣赏的一则读一读,要求读准语气、节奏。论语八则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有韵味地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参考资料,少熬夜!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思考行孝与立德的相关问题,继承孔子提倡的行孝立德、去伪存真、重义轻利、推己及人等君子之道。教学重点准确理解选言含义。教学难点既能整体感知又能细致思考言论中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一年前,我们曾有幸结识孔子,体验了学而时习、学而思之的学习境界和谋事而忠、交友而信的人格品性。今天,我们将再次捧读《论语》,继续聆听圣贤的教诲。二、充分诵读。1教师范读。教师有滋有味地朗读课文,以陶醉之情和虔敬之意感染学生。2教师领读。教师读一句,学生复读一句,强调字音,强调句读,传达文言语感。3学生放声读。教师要求学生争取做到旁若无人,放声读书,读出自己的风格。4学生个别朗读。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分别朗读课文,学生个人展示锻炼,教师了解具体学情。5师生齐读。让教室传出抑扬顿挫的琅琅书声。三、默读初解。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抄录最感兴趣的一则,记下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四、讲解交流。1、学生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则,并带领全体同学背诵这一则。2、学生提出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教师和其他同学解答。要求学生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清除词句理解障碍。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1)前四则谈论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是孝道。同样问孝,孔子给孟武伯和子游的回答为何各有不同?孔子对弟子提问的回答都是有针对性的,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和状态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诲,正所谓因材施教。孟武伯是鲁国世家孟孙氏的子弟,其父孟懿子曾按照其祖父的临终嘱托向孔子学礼,但有始无终。所以其父孟懿子在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回答的是“无违”,暗指他不应违背父亲的嘱托。孟武伯参考资料,少熬夜!行事错乱,所以孔子教导他不要让父母因身体疾病之外的事情为他操心。子游为人公正方明,但有些不拘小节,所以孔子教导他要注意表达对父母的恭敬孝顺之心。(2)“父母在,不远游”,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如何行孝?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应如何理解?孔子提出这一观点是希望子女能够尽量膝下承欢、床前尽孝,把行孝落实在日常的听命侍奉上,关心父母的衣食冷暖,关注父母的健康状况,能及时行孝。这种观点在交通便捷、开放动态的现代社会依然可行。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使远游和迟归的必然联系淡化了,子女即使远游也可日行千里地返回,重要的是游子心中要装着对父母的牵挂和惦念,经常回家,并尽可能多陪伴父母。空巢老人的大量出现,正是因为太多的现代游子以“忙”为由,丢失了为人子女应有的孝心,使“意恐迟迟归”的双亲饱尝孤独寂寞。所以,穿行于现代时空中的男女,仍然应该把“父母在,不远游”记在心间。(3)守候的意义在于及时行孝,知年的意义则在于用心行孝。身为人子,会因何而喜?因何而惧?知道父母的年纪,寿高康宁,子女得以成欢膝下,是乃人生喜事,足以摆酒相贺,此为“喜”。但也要念及父母年纪增高,人生苦短,来日不多,时有不测之忧,因此而“惧”,所以身为人子更应珍惜光阴,尽心侍奉。(4)“百善孝为先”。《论语》中有很多谈及“孝”的篇章,你能再举几例吗?(借助幻灯,指导学生朗读、理解、背诵。)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学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为政》)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五、背诵感悟。1、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则。2、全体同学随发言同学齐诵这一则。六、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课文。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五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1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参考资料,少熬夜!题目自拟。下节课交流。板书设计:行孝——唯疾之忧——敬而养之——游必有方——知年喜惧第二课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在读书笔记中写下了你的读书思考,请你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获。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学生展示。1、学生分小组展示。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整理补充。教师补充。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2、教师参照《教师教学用书》作如下准备:(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仁,是爱人。弟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各异。克己复礼为仁,仁者乐山,仁者不忧,仁者必有勇……都是针对弟子的不同个性和状态加以引导和教诲,使之接近真君子的品性。对仁的解说可以各异,但有一点被孔子反复强调,那就是“巧言令色”之下很难有仁的存在。只敢顺情说好话,不敢说逆耳之言;只敢显和颜悦色,不敢显真实怒容。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这是生命的病态和假象,严重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相知相爱。首先看到仁的反面,坚决地与之划清界限,才能顺畅地走向仁的中心。(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有道德的
本文标题:论语八则教案(最新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259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