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学常识教材内容简介
《经济学常识》教材内容简介主讲:周金龙一、认识经济学经济学的含义…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地位…关于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规律的科学一门古老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唯一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社会科学二、教材概况课程性质与地位…总体设计思路…教材框架与内容简介…1.课程性质与地位《经济学常识》作为一门思想政治选修课,是必修课《经济生活》的延伸和扩展,供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学生选修。2.总体设计思路以历史发展为线索,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精选内容,分析力求深入浅出。述评结合,揭示各种经济观点、经济学说的实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力求形式新颖,以增加教材的亲和力,更好地实现课程教学目的。3.教材框架与内容简介(3-1)教材框架:编排结构分为专题、框和目三个层次。专题是构成本教材的基本单位。本教材由五个专题构成,每个专题均由专题导语、框和活动建议三部分构成。专题导语简要地告诉我们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学习本专题的目的和意义。框由若干目构成,是构成专题的基本单位。作为量化教学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既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它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构成。3.教材框架与内容简介(3-2)正文和辅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从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体字组成;从内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动和原理两部分组成。探究活动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必要环节。辅助文,有四类:“相关链接”是对事例、资料、数据的引证和表述;“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的解析和拓展性说明;“名词点击”是对相关概念、术语的介绍或解释;“名人名言”所摘录的是与原理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专题专题导语框专题小结专题活动建议目正文辅助文探究活动原理相关链接专家点评名词点击名人名言3.教材框架与内容简介(3-3)教材框架:内容结构教材共设五个专题。第一专题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第二专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第三专题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第四专题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第五专题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3.教材框架与内容简介(3-4)每个专题都包括“导言”、“四框内容”、“专题小结”和“专题活动建议”四部分构成。全书共20框、64目。第一专题设置理由主要内容教学资料设置理由古典经济学的出现,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古典经济学大师们提出的一些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影响犹存。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4)2.斯密的政策主张(2)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3)4.李嘉图的政策主张(2)本专题4框内容,共11个目。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斯密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第二部分为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第一部分: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斯密所处的时代——斯密的理论贡献——斯密的政策主张(1)斯密所处的时代通过分析斯密所处时代的特征,揭示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产生的必然性。至于其理论和主张产生的主观条件,教材没作要求,但在教参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2)斯密的理论贡献简要介绍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关系的认识、二元劳动价值理论、阶级划分理论和二元收入分配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的提出、发展过程,魁奈的阶级划分理论在教参中作了简要介绍。(3)斯密的政策主张介绍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与“绝对成本学说”。关于其理论、政策的出发点在教参中作了简要介绍。第二部分:大卫•李嘉图的主要理论贡献和政策主张——李嘉图生活的时代——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李嘉图的政策主张(1)李嘉图生活的时代通过分析李嘉图所处时代的特征,揭示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产生的必然性。至于其理论和主张产生的主观条件,教材没作要求,但在教参中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2)李嘉图的理论贡献简要介绍了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和一元收入分配理论。指出了李嘉图理论体系的两大矛盾(困难),为专题二分析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埋下伏笔。(3)李嘉图的政策主张介绍李嘉图的“自由放任”思想和“相对成本学说”。自由贸易带来的影响,教材中没有提供实证素材,但在教参中提供了关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的材料。教学资料:要有一定的西方经济学知识储备。经济学的演变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比较以历史的态度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经济学的演变(2-1)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理论考察的是重商主义。但因重商主义的考察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还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产生的古典经济学,将经济理论的研究由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标志着政治经济学的诞生。19世纪30年代,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被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所取代。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和凯恩斯革命的发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诞生。但进入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新自由主义兴起。经济学的演变(2-2)19世纪上半期,随着产业革命在西欧的发展,导致了小生产者的大量破产。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9世纪中期,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领导人,根据条件的变化,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重商主义(2-1)重商主义,是指在15、16世纪的英、法等国,适应资本主义生长对货币积累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界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是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国外贸易以输入金银货币,是一国富强的首要途径;主张国家通过采取限制、保护、奖励等措施,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以增加金银货币的进口。重商主义(2-2)早期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法国的蒙克列钦等人,他们坚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托马斯•曼、法国的柯尔赔尔等人,他们坚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出超,保证大量货币的输入。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次理论探讨,但仅从商业资本资本运动的表面现象出发,并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3-1)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或“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代表了英法两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它被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所创始,被法国的魁奈、杜尔哥,特别是英国斯密加以发展,以英国李嘉图和瑞士西斯蒙第为结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3-2)古典经济学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涉制度,主张经济自由,并试图阐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成分,并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3-3)重要贡献:把理论考察从流通领域转入生产领域;初步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据以说明剩余价值的一些具体形式;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大阶级,并论证他们之间的矛盾。因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不能正确阐明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而把资本主义社会说成是永恒的;有时停留于表面现象的观察,以致在他们的理论中包含一些庸俗成分。随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在19世界30年代为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所取代。劳动价值论论证商品价值由抽象劳动创造的科学理论。由英国的威廉•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所始创,被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加以发展,最后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科学地全面予以完成。比较: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研究主题财富增长影响因素A.分工状况B.资本利用效率收入分配状况政策主张反对政府干预,主张经济自由比较:劳动价值论收入分配论国家贸易论亚当•斯密二元二元绝对成本学说大卫•李嘉图一元一元相对成本学说第二专题设置理由主要内容教学资料设置理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历史过渡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3)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3)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4)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2)本专题设4框,12个目。其中,后三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本框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立的条件、过程及其所实现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放在教参中作了介绍。2.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本框简要介绍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与意义。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了与《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内容的协调。商品的定义使用价值生产商品商品产生劳动的二的二货币本质重性因素本质职能价值具体劳动价值量价值规律抽象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框架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本框简要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能简勿繁,做到在质上揭示问题的本质。4.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本框简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一理论的意义。这一部分内容与剩余价值的实现理论相联系,又与第三专题的开篇相衔接。教学资料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及其历史进程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如何认识剥削与两极分化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进程(3-1)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旧制度的母体内产生,资本原始积累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分离,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创造了必要的历史前提。随着产业革命的到来和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占了统治地位。这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资本家对剩余价值追逐的内在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资本家不断地采用新技术、扩大企业规模。这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相对于封建社会来讲是一个先进的社会制度。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进程(3-2)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导致了生产的高度社会化,这种高度社会化的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所有,以便对社会生产实行有效的管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来分配劳动产品。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进行和竞争的加剧,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日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中,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更加尖锐化了,经济危机不断爆发,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容纳高速发展的生产力,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预言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进程(3-3)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再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垄断资本国际化,都是这种调整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化大生产和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劳资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同中小资本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这些调整,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因为,工人受剥削的阶级地位并未发生任何变化,其内在的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1)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在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的时候,我们如何坚持劳动价值论,是抱着个别论断、个别原理不放,把它当作千古不变的教条,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发展的科学,我们必须在坚持劳动
本文标题:经济学常识教材内容简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2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