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 教学设计方案数学_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最新4篇)
1/18教学设计方案数学_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最新4篇)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方案。下面是网友精心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数学_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最新4篇)”,欢迎参考下载与收藏。教学设计方案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格式【第一篇】1、通过看图和学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2、在指导观察图画时,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能力。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阵势警惕索性全神贯注等词语。能用欣赏与津津有味造句。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即文中对小守门员的描写。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教学挂图或幻灯三课时。1、启发谈话:班上哪些同学爱看足球赛?哪些同学爱踢足球?你准当的守门员?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小足球赛》。2/18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画了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小守门员注视前方,一些小观众和一位叔叔在看球赛。)2、指导观察顺序。根据这幅图的特点,我们可按什么顺序来观察呢?(整幅图可按从人到景的顺序来观察,而入又可按从主到次,即从守门员到观众的顺序来观察。)3、指导观事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①对小守门员我们可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可从他的衣着、神态。动作等方面来观察。)②请同学们从衣看、动作、神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说说小守门员的样子。(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小守门员严阵以侍的神态,全神贯注盯着前方的眼神,前倾的身子,下垂的双臂,手上戴着的皮手套及膝盖上的纱布等。)③观察并说说小守门员后面的小男孩的动作、神态。4、指导观察观众。①在赛场一侧观看比赛的共有几个人?(共有8人)②先观察图上左侧五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他们的样子有什么不同。③再观察图上右侧三位观众的动作、表情,说说那位叔叔与边上的两位小观众有什么不同。5、指导观察背景。从图上周围的景物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进行足球比赛?(从野花、青草、堆置的物品可看出这是一块闲置的平地。)6、小结。刚才我们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人物到景物、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的顺序观察图画,了解了图意。1、请同学门轻声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3/182、看看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守门员?哪些自然段写观众?想想全文可以分为几段,怎么分?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足球,吸引了不少观众。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小守门员和候补守门员的样子。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讲小观众和大个子叔叔观看球赛的情形。3、指名分段朗读。注意提醒学生欣是前鼻音,注意指导磕和套的写法,区别惕与赐字音和字形的异同点。1、看看第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2、看图,说说为什么课文中说这块空地真是赛足球的好地方?又字说明了什么?(说明孩子们常来这儿踢球,他们喜爱踢球这项活。)3、看图思考:从球赛吸引了这么多的小弟弟、小妹妹和路过的大个子叔叔,可以看出这场球赛得怎样?(比赛一定紧张、激烈、精彩。)4、齐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二段。2、对照课文看图,看看这一段描写了图中的哪两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了谁?3、学习写小守门员的两句话。①这两句分别从哪些方面写了小守门员?(从神态、动作两方面来写的,〕②哪些词语写了小守门员的神态,对照图,说说警惕注视毫不在意是什么意思?(警惕指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时刻注意着。注视就是注意地看。毫不在意就是丝毫不放在心上j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守门员?(警惕性高、意志坚强4/18的守门员,)③小守门员的动作是怎样的?这样的姿势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守门员是一位合格的守门员。)作者为什么要说真正的守门员都是这样的?(这是对小守门员的称赞。)④看着图用自己的后描述小守门员的动作、神态。4、学习写候补守门员的两句活。对照图读第二段的后两句,说说候补守门员有什么特点?(跃跃欲试,急切地想上场一显身手。)5、齐读第二段。1、指名朗读三至五自然段。2、学习第三自然段。①默读第三自然段,分别用和画出写到的观众和描写他们动作、神态的词语。②结合图文,理解有关词语。索性如果换个词可用什么?(干脆)看图中那个搂着小弟弟的红领中,说说全神贯注的意思?(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局势在这里指什么?(措球赛情况)观察图上白狗的样子,说说闭目养神是一种什么样子?(闭着眼睛,休养精神)③从观众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比赛很激烈,观众对赛场上的情况非常关心。)3、学习第四自然段。默读,画出写到的观众及描写他们神态的同语,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关系)齐读这一自然段。4.学习第五自然段。默读画出描写大个子叔叔神态的同语,看图说说律津有味。的意思?(很感兴趣,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比赛,大个予叔叔会想些什么呢?(回忆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情景,想到明天的足球运动等)5/185、齐读三至五自然段。1、文中描写了画面上这么多人,但有没有给人雷同的感觉以没有雷同感?2、又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是写的画面本身,哪些是写的作者的联想?这样将看到的和想到的结合起来写有什么好处?3.小结,课文作者在对画面进行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从主到次的顺序,抓住人物特点,同时又适当展开联想,将画面上的人物写活了。1、下面我们学习课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方法写老师的动作、神态,要求写出特点。2、教师表演进教室上课或讲解某一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观察。3、讨论描述顺序。4、分步表演并描述。5、已将描述内容写下来。教学设计方案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格式【第二篇】1.能学着教材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3.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4.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像,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6/18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1.导入:2.自读儿歌。⑴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儿歌。⑵指名试读,注意读准。3.理解。⑴(出示小黑板)这首儿歌里讲了哪些姓?⑵有哪些姓的音相同?哪些姓的音相近?4.指导朗读。5.拓展练习。⑴小朋友你的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回答吗?⑵你还知道哪些姓不可以这样回答,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6.实践。二、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1.读题,明确题意。2.掌握笔顺规则。⑴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小、水、日、国。⑵按笔顺书空:小、水。⑶这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是什么?3.指导书写。三、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1.读题,理解题意。2.简介:7/183.指导读好停顿。4.练习背诵。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一、理解题意。1.指名读题。2.本题要求是什么?二、看图、听故事1.出示四幅彩图,要求学生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2.教师指着图,有声有色地读述这个故事,共讲三遍。三、练习讲故事1.教师重点指导练说第一幅图。2.学生自由练说第二、三、四幅图。3.教师巡视指导。4.指名把四幅图连起来说,师、生给予评点。四、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邻居的孩子听。教学设计方案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格式【第三篇】1.使学生了解命题、真命题和假命题等概念.2.使学生了解几何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够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或把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8/18一、引入请大家随意说出一些语句,教师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如:(1)对顶角相等吗?(2)作一条线段ab=2cm;(3)我爱初二(1)班;(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5)相等的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二、新课问:上述语句中,哪些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答:(3)、(4)、(5)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教师指出:判断是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数学课堂里,只研究数学命题,如(4)、(5).例1请大家说出若干个(数学)命题,再分析一下,每一个命题由几部分组成?(1)等角的补角相等;(2)有理数一定是自然数;(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5)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教师启发学生得出: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也可以简称为9/18“若a则b”.练习: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么……”的形式,表述一遍.例2在例1的(1)至(5)个命题中,所作的判断是否都正确?怎么检验各个命题的真伪?(l)“如果两个角是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是正确的命题,已经由补角的定义得到证明.(2)“如果是有理数,那么它一定是自然数”,命题教学设计方案(二)。是不正确的命题(判断),反例如是有理数但不是自然数。(3)“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截得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是正确的命题,已证.(4)“如果a是有理数,那么a2>a.”是不正确的命题,反例如a=1,a2=a.(5)“如果是一个大于4的偶数,那么它可以表示成两个质数之和.”这个命题,至今没人举出一个反例,说明它不正确;也没有人完全证明它正确.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已证明了“每一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一个质数与两个质数之积的和”,即已经证明了“1+2”,离“1+1”这颗数学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遥”.这是目前世界上对这个命题的真伪的判定,所能达到的最好结果.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命题既然是一个判断,就有判断是否正确的区别.10/18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也就是说结论不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注意:不是命题与假命题的区别!怎样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数学中,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要经过证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实践证明的形式出现);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即可.例3试将下列各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相互颠倒或变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对顶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3)若a=0,则ab=0;(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解:(l)对顶角相等(真);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假);不是对顶角不相等(假);不相等的角不是对顶角(真).(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真);11/18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真).(3)若a=0,则ab=0(真);若ab=0,则a=0(假);若a≠0,则ab≠0(假);若ab≠0,则a≠0(真).(4)两条直线不平行,则一定相交(假);两条直线相交,则一定不平行(真);两条直线平行,则一定不相交(真);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一定平行(假).(注)本小题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内”的大前提条件,那么假命题将变为真命题.(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凡直角都相等(真);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说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题,视学生接受情况,教师灵活掌握.讲还是不讲,讲到什么程度,介不介绍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都有较大的伸缩性.小结: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命题的结构---;如果(题设)……,那么(结论)……;命题的真假---正确或错误的判断;12/18四种命题---原、逆、否、逆否.(用投影片显示或挂小黑板)三、作业1.在下列语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指出命题的真假,并仿照例3说出一些新的命题来.(l)如果ab⊥cd于o,那么∠aoc=90°;(2)取线段ab的中点c;(3)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4)一个平角的度数是180°;(5)若a=b,则a2=b2;(6)如果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0,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7)同角的余角相等;(8)周角的一半等于直角.2.选作题判断命题“如果n是自然数,那么n2+n+17是质数”的真假.教学设计方案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格式【第四篇】1、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作者所访之友。2、抓住重点词语,把握作者把进
本文标题:教学设计方案数学_教学设计方案格式(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33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