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经济活动分析一、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概念和作用概念:经济活动分析又称经济效益分析,作为一种财经专业的应用文书它是属于企业总结性文书。它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和国家现行的经济政策为指导,以计划指标为出发点,以各种经济核算资料(如计划、会计、统计、审计等报表资料)及调查研究获取的材料为依据,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评价的书面材料就叫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作用:(1)提供制定政策和计划的依据。(2)提高经济核算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3)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二、分类(一)按内容涉及的范围:宏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微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二)按内容涉及的时间: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和不定期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事前预测性的分析报告和事后总结性分析报告(三)按内容涉及的对象: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方面的分析报告(四)按报告内容的广度和特点:综合分析报告和专题分析报告。三、特点(一)总结性(二)指导性(三)分析性注:在实践过程中,分析经济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对比分析、差额分析、平衡分析、线性分析等。1、对比分析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指标(上年同期或上月、上季度)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企业的平均指标或先进指标对比棉布单位成本分析指标本厂资料同行业先进棉纺织厂资料增(+)减(—)上年实际本年上期与计划比较与上期比较与先进厂比较计划实际棉布单位成本(元)500400300200-100-200+100由上表清楚地说明,棉布单位成本较计划与上期都有所降低,但同先进厂相比较,仍高出100元。这就说明还需在降低单位成本上下功夫。2、因素分析法也称连环替代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以分清导致差异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判明主次,评价企业的管理工作。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结果的出现,往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利用因素分析法,可以比较清楚地探求出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因素与企业经营结果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是把影像指标诸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作为变量,其他的因素当作不变,然后逐个替代,分别计算,从中测定各个因素对指标影响的程度。对比分析长于发现差异,提出问题。连环替代法有利于剖析差异的原因,揭示实质性的问题,以便抓住要害,控制影响。两种分析方法配合使用,效果更佳。例如:设某项经济指标为x,影响x的因素为a、b两个。x与a、b之间的关系公式为:a×b=x。a0、b0、x0分别代表计划数,a1、b1、x1则代表实际数。实际指标x1与脱离计划指标x0的差异为D,则计划:a0×b0=x0①替换:a1×b0=x2②替换:a1×b1=x1③②-①=x2-x0……由于a变动的影响③-②=x1-x2……由于b变动的影响合计D=(x2-x0)+(x1-x2)=x1-x03、平衡分析法(综合比较法)这是利用有关相对应的指标间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经济活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分析时要综合考虑,防止片面追求某一指标。研究企业经济活动的不平衡状况是为了求得企业经济活动的新的平衡,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四、结构和写法(一)标题1.公文式分析对象+时限+内容+文种,如《××公司2004年度财务状况分析报告》、《2003年度现金流量分析报告》、《2000年金融系统财务状况的分析》。2.论点式标题根据分析问题的要点或为突出主旨来拟定,如《原油价格变动因素分析》、《我国化肥市场供求变化与对策》。(二)正文1.前言一般是介绍分析对象的基本情况,有时也介绍分析方法,交待背景,提出分析的内容和范围。前言的主要作用是为主题部分的写作和分析做好导引。其写法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提问式、结论式、对比式、评论式等。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都要有前言,在写作时可以舍弃前言而直述主体,但应注意在主体中要体现前言中应介绍的问题。2.主体通常由情况介绍、分析和建议三部分组成。3.落款作者或单位、写作日期。可在标题下方也可在文尾。首先,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分析报告,正文开头部分都应对具体情况进行介绍,如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生产计划执行情况、产品质量达标情况等,为后面的分析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要分析现状,评价经济效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将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差异、矛盾进行比较、说明,要找出关键性、规律性问题。分析时,可由点及面进行,既要分析成绩,又要暴露问题;既要找出主要原因,又要进行其它因素分析。例如,在分析企业成本高的现象时,就不能仅仅归咎于原材料涨价、人工费增加,还应该从材料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工艺改进水平等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建议。应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或措施。这部分内容在写作时应注意:建议要具体,措施要切实可行。五、写作要求(一)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加强科学性。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首先要有宏观观念,即对国家的经济政策、相关法规、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大背景要有一定认识,之后,再从微观经济入手。这样才能认清本地区或本部门的经济形式,避免分析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二)面上材料与调查相结合。这两种材料相结合,可以从比较中发现问题,容易找到微观管理的症结,进而提出改善管理的对策。(三)数字说明与文字说明相结合,防止单纯罗列数据。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用指标来分析问题的,比较多的运用相对数、绝对数、平均数、百分比。但是指标分析必须与因素情况分析相结合,数据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所以说明时即要注意数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更要注意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它,二者的结合,可以使人明白数字的来龙去脉,也可化枯燥的数字为可感觉的具体事物。(四)要敢于揭露问题,突出重点。经济活动分析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必须如实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必须具体细致深入,明确。掩盖差距矛盾的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另外,经济活动分析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抓住关键问题深入分析,揭示潜在的问题,突出预见性的意见。六、与其它相似文体比较(一)与市场调查报告比较1、从写作时间上看周期性不同。经济活动报告的周期短,属于定期报告,在月末、季末、年末或是在某一项项目结束时及时做出分析;而市场调查报告具有报道性,在市场变化和企业内部出现新问题、新矛盾时,要随时进行市场调查,在时间上是不定期的。2、从写作内容上看涉及范围不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大多属于专题报告,主要是针对各项指标的执行情况做出的报告,如根据计划、成本、销售、广告效果等作出的分析;而市场调查报告所涉及的范围要广的多,可以是市场出现的任何现象。(二)与市场预测报告的比较二者分析对象有差异,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侧重对过去和现在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而市场预测报告则侧重于对市场未来进行预测。3、从写法上看表述形式有所不同。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多以数据与表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大多使用历史数据和市场调查资料,采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专业分析,简单明了的将问题加以说明即可,一般无须过长叙述;市场调查报告的文体形式虽然也有相关数据,也要加以分析,但表现形式则可以根据内容更灵活、更多样,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
本文标题: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