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稿精神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推荐4篇】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稿精神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推荐4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稿精神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推荐4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第一篇】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当天下午,总书记首先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西坪镇坊城新村,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调研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群众脱贫后生活的牵挂,对脱贫成果要巩固的重视,鼓舞着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素有“黄花之乡”的美誉。“黄花”又称忘忧草,《博物志》有云:“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西坪镇坊城新村正是通过忘忧草产业扶贫加就业,实现了脱贫,巩固了脱贫,找到了幸福的“答案”。其实,不管是脱贫攻坚,还是改革发展,党员干部只有不忘民之“忧”,才能让民“忘忧”,正如总书记在坊城新村时,手中拿起的那让人民“忘忧”的“忘忧草”。以“民忧”为“忧”,体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人民群众在哪里,党员干部就在哪里。哪里最需要我们,我们就到哪里。这是因为我们牢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不体现了为民的初心,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向民之所盼。古人常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然而近百年来,无数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地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最大的功绩,这就是因为共产党人坚守“初心”。“心不钦则怠惰。”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初心,不忘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守护好人民,根植于人民,做到先天下为民忧而忧。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枝繁叶茂,才能源远流长。为民解忧,彰显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地为民解忧。当前,距离打赢脱贫攻坚战已不足八个月,剩下的又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要充分认识到绝对贫困,这一延续几千年的历史性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彻底解决,是一项多么催人奋进的伟大事业。“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从这个角度来看,人民的生活水平决定着公共服务投入的力度和事业向上发展的高度。“自己也是百姓。”从这个角度思考,只有群众脱贫了,才能更好地与群众融为一体,才能赢得群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要时刻牢记“如期”完成的目标,这既是党员干部必须要坚决执行的“命令”,更是为民负责的担当。解好为民之“忧”,人民方可“忘忧”。“忘忧草”食之,能短暂地让人忘记忧愁。然而“忘忧草”成为产业,就能成为群众彻底“忘忧”的法宝,铺就实现发家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告诉我们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不是要解群众“一时之忧”,而是要解群众“长久之忧”,要实现群众的长富久安。既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也要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让群众就近就业,就地脱贫。要以与时俱进的“变”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态”,在故土上绽“新芽”,实现一方水土富一方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党员干部更要舍“小我”,时刻不忘民之忧,一心一意地为群众解忧,让群众“少忧”,不再“忧”。要以“一山放过一山拦”的砥砺奋进,永远走在为群众解忧的路上,造就为民的“一山更比一山高”,全力实现群众在发展中的幸福“无忧”。“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我们要自觉增强忧患意识,励志前行,不断为人民群众实现“黄花”满地变“黄金”。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第二篇】“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把加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推进能源革命、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统筹起来,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的环保“四治”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山西考察中首次提出的。环保“四治”既是对“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延续,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的具体诠释。环保“四治”不仅是对太原生态环境治理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对现代化城市治理、高质量发展理念的综合要求。当前,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把握整体性,提高联动性,突出责任性。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把握整体性。治气,就是要打好蓝天保卫战,让蓝天白云成为城市的“标配”;治水,就是要打好碧水保卫战,构建起“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城市河道水系;治山,就是要打好青山保卫战,形成“山城相依、绿色绕城”的生态屏障;治城,就是要打好城市环保综合整治攻坚战,构建绿色现代产业体系,让城市成为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环保“四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方面滞后,都会影响到城市生态环保综合效果,必须一体推进,实现城市生态功能的整体提升。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提高联动性。一体推进环保“四治”是系统工程,协调联动正是精细化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四治”涉及的内容多,协调联动要落点于城市规划合理安排之上,统一规划、同步推进,避免重复建设。相邻城市、流域内城市要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立足于全局视角,突破“楚河汉界”,在措施上加强对接、节奏上步调一致、标准上统一执行、进展上实时衔接,保证“四治”事半功倍。“四治”是整个社会的共同事业,政府、社会、市民要同心同向行动,寻求民意支持,形成社会合力。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突出责任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生态环境质量负总责。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稳中向好,但也不可否认,还是有个别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只顾当前,不计长远,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出了问题,攻坚任务没有完成,触碰了生态环境高压线,首先要问责党政主要领导。一体推进环保“四治”要增强责任性,促进党政领导干部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扎实推进“四治”摆在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位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各地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提高环保“四治”能力,用务实扎实真实的工作成效换回和留住青山绿水蓝天,建设美丽城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在生态环保上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精神心得体会【第三篇】初夏时节,河东大地麦浪翻滚。6月5日,在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下段村记者看到,村庄两边的麦地里,金黄的麦子随风起伏,远远近近几台收割机在麦地往来穿梭,空气中弥漫着麦草特有的清香味儿。这些天,运城市的许多村庄和下段村一样,收割机的轰鸣声、老百姓的欢笑声绘成了一幅幅喜悦的麦收图。“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各项改革,推动全省功能农业、有机旱作农业实现新突破,农民增收增添新动力,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好特色优势牌6月的塞外,阳光明亮而热烈。紫荆山脚下,3600亩的苜蓿一望无际。朔州市畜牧兽医中心主任兰世和告诉记者,朔州是全国唯一“粮改饲”试点市,今年种草面积将达到85万亩,粮经饲的比例优化为44:22:34。事实上,“粮改饲”对于朔州来说,改变的不仅是种植结构,更是全产业链的优化和调整。一年来,我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西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打好特色优势牌”的重要指示要求,立足资源禀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工程,持续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启动创建6个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2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畜牧、杂粮、蔬菜、干鲜果等特色产业,全面构建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忻州市是我省杂粮种植面积最大的产区。6月8日,在忻州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建设筹备处,记者遇到了副市长裴峰,“忻州作为我省首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规划布局了红芸豆、糜黍杂豆、杂交谷子、藜麦等14个优势区及主产地,眼下正在推进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国家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所长邵林生告诉记者,省农科院正在与忻州市合作共建山西杂粮研究中心,将在品种选育、农机农艺、有机旱作技术集成等方面提升杂粮产业发展水平。特色农业发展势头正劲,数字最有说服力。2017年,我省特色农业产值占比提升至75%,特色农产品出口产值同比增长%;农产品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功能食品相关产业生产总值约100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比增长7%;“三品一标”获证产品数量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岚县马铃薯、沁州黄小米、大同黄花闯入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有机旱作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我省视察时为山西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年来,我省出台了《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18年行动计划》,划定了首批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和封闭示范区,整建制推进长治市和娄烦、山阴、神池、兴县、陵川5个县以及30个有机旱作封闭示范片建设。吕梁、忻州、大同、朔州、临汾、晋城等市已经出台有机旱作农业实施意见。当前,全省正在谋划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全面进军功能农业,打造特色农业强省的山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正式开启。山西农谷“一城三园”目标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部数字农业试点落户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一批肉羊、奶牛等产业集聚区和标准化养殖场建成,牛羊草食畜养殖量占到全省60%以上;山西省农产品出口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运城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平台建成,创建20个国家级和16个省级出口农产品安全示范区,运城和临汾水果出口量同比增长79%,占全省水果出口量的88%……这一切意味着山西农谷、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和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三大省级战略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的步伐正在加快。实践证明,山西现代农业的出路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规模而在功能的理念,正在让山西农业的劣势转变为独特的发展优势。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统计部门数字显示,2017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和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增速居中部六省首位。成绩来之不易。号称“老晋城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的司徒小镇近年来声名鹊起,小镇通过农业与现代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以铁文化、创意农业、山西民俗等主题活动带动了司徒村及周边村民695人就业,人均年收入2万余元。张世英是阳曲县泥屯镇松树村村民,村集体今年流转土地2600亩发展果树搞采摘,他家以前种玉米的20亩地全部栽了樱桃:“以前种玉米收入也就万把块,现在光承包费就6000元,过两年樱桃树种好了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而对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村民赵涛来说完全是脱胎换骨,这个曾经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如今成了梅芝园艺公司花卉种植基地的员工,月收入3000多元。城郊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去年10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城郊农业发展的意见》,拿出亿元支持城郊农业结构调整领域的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城郊农业快速发展先行区、示范区,构建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圈。运城花海、阳城农业嘉年华、岚县土豆节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风起云涌,去年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
本文标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讲话稿精神心得体会范文范例【推荐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4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