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2009-11-26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主导下,江苏省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至2007年底,占全国总面积1.16%的江苏,创造了占全国10.24%的地区生产总值和13.18%的外贸进出口总额。2008年全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10位的包括江苏的苏州和无锡。但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苏北(指徐州、淮阴、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下同)与苏南(苏州、无锡、常州三市。下同)的差异却日益扩大,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距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多项经济指标位于全国前列,然而江苏的经济发展却极不平衡。区域发展差异比较大,尤其是苏北与苏南的经济差距更大。198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1995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3859元和13657元,两者之比扩大为1:3.54;到2004年苏北、苏南人均GDP分别为9971元和42710元,两者之比再次扩大为1:4.28.表中列出了2007年苏北与苏南地区主要的经济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各项指标中,除了人口、土地面积、可耕地面积、第一产业总产值、粮棉油总产量,苏北比苏南高以外,其他反映工业化发展水平、居民富裕程度等方面的指标,苏北均比苏南要低。第二、第三产业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苏北与苏南相比,差距都相当大,财政总收入、外商直接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居民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收入等指标,苏北与苏南相比,均有着相当的差距。二、苏南苏北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产生与扩大,是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人文环境、政策体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各种因素的作用力往往是大小不一的。从历史和现实中分析,形成苏北与苏南差异的社会因素主要有:1.思想观念与创新意识。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正确的观念,超前的思维,便没有正确的行动创新管理方法。自改革开放来,苏南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一方面,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大胆改革、锐意革新,通过推进市场化建设,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某些企业的成功诱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形成,大批民营、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苏南大地,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苏南模式”;另一方面,在开放政策环境下,激发了吴文化中固有的开放意识,通过吸引大量外资,同时也吸收了各种先进管理经验,提升了苏南企业的发展水平。苏北的落后,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落后,思想不解放,市场意识淡漠,守摊意识浓,缺乏主动性和创业创新精神错过了诸多发展机遇,逐步拉开了与苏南的差距。2.地理位置与交通。苏南位于长江三角的核心地带,北濒黄金水道长江,沪宁铁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紧邻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属于上海1小时辐射圈内),交通便捷,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国内外流动便捷,城市基础实力和对腹地的辐射能力都比较强,故发展极为迅速。而苏北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距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对较远,受经济中心的吸引和辐射作用比较弱,同时长期以来铁路、公路、内河、航运不配套,综合运输能力不强,相对苏南而言区域比较闭塞,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故发展相对落后;3.发展战略与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先后实施了区域平衡发展一区域非均衡发展一区域共同发展一苏北大发展一沿江开发等战略,并出台了相应的区域政策。特别是通过近10年(1984年一1993年)的非均衡发展,在政策倾斜下,苏南、得到了飞速发展,而苏北作为政策边缘区,虽有后来的区域共同发展、苏北大发展、建设沿东陇海产业带和加快苏北振兴等战略,但要弥补苏北与苏南的巨大落差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事实上,江苏省政府在加快发展苏北的同时,也仍然在努力提高苏南,加之实施的苏北大发展等战略决策并没有真正从体制上、机制上得到落实,从而使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目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4.投资环境与外向型经济。从世界范围看,投资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也不例外,高投入、高消耗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增长的一个显著特点。对于沿海省份江苏苏南来说,尤为突出。苏南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外向型的发展战略,而这与其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分不开的。苏南地处长三角,邻近上海,交通便利,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旅游资源、人文环境、公共服务、政府办事效率等软硬环境优越,深得海外企业的青睐。近些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地区,截-2007年,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797亿美元,而苏北仅有2351亿美元,前者为后者的6.4倍。而苏北的投资环境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与苏南相比,都还有相当的差距,这是制约苏北经济发展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5.劳动力资源与教育。据“江苏统计分析资料”2006年第59期披露的信息,按人口素质指数得分排名:无锡第1,常州第2、苏州第3、南京第5、镇江第6、徐州第9、盐城第10、淮安11.宿迁12、连云港13,苏北5市的排名均处于后5位。苏南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人荟萃、教育发达,无论是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均比苏北的水平要高。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办学质量、办学效益和高效数量均优于苏北,这些高校为苏南的发展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各类人才。而苏中。苏北的大中专毕业生由于当地工作环境和待遇差,纷纷跳往外地,造成苏北的本地人才流失严重,更难以吸引外地人才。据统计,2006苏北地区总人口占全省总数的比例45.1%,有3/4是农业人口,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每万人中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苏北为2352,远低于苏南的580人,高级管理人才、外向型经济类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更是十分缺乏。苏北的经济发展既缺资金,更缺人才,但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苏北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人。人才的缺乏是苏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三、加快苏北发展,缩小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苏北与苏南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不应是永远存在的事实。在苏南经济飞速发展之时,苏北应正视现实和差距,发挥后发优势,寻找最佳的路径和对策,逐步缩小与苏南的经济差距。1.苏北地方政府管理理念与管理形式的创新。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确定先进理念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也是政府管理模式创新的根本内容。主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做起:(1)树立服务理念。政府官员必须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管理的目标。(2)培养高效率理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需要政府管理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增大收益,这样才能把更多资金用于支持那些贫穷的人。(3)增强法治理念。构建新的管理模式,政府作为主导,必须进一步贯彻依法治国的精神,用法律来教育和规范公众行为,使整个社会发展协调有序。在管理方式上,重视强制性、促导性、参予性三种管理方式的协调配置,积极加强科技法制建设,积极推进科技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及相关配套的其他领域的改革,切实转换政府职能。体现在苏北经济大发展过程中,政府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抓规划,并从政策和政府投资等方面落实规划。2.大力发展教育,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苏北的落后,固然有很多的原因,但教育的落后,人才的匮乏是制约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苏北必须构建合理的教育体系。第一,在普及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引进优秀教师,并着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确保受教育者在进一步学习提高时有良好的知识基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基本教育,大力推进教学内容贴近农村生产和生活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生存、劳动致富和创新能力的素质教育,保证农村人口基本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普遍提高。第二,结合苏北实际,举办农村职业技术学校以及和苏北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类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培养各种技能型人才。第三,各类高校、职业技术学院应根据苏北当地经济及社会发暴的实际,明确办学定位,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口径和结构,为苏北全区域培养具有艰苦创业和会创业的各级各类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第四,各企事业单位应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采取切实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苏北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人才支持。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和培育本土企业家。民营经济就是全民创业、全民参与的经济,本质上是民本经济。民本经济具有民办、民有、民营、民享的特征,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民有民享,可以使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使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浙江经济是典型的民本经济,雄厚的民间力量,遍地开花的民本经济,奠定了今天浙江经济的坚实基础。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强大声势,形成合力,为广大创业者创造一个法律框架允许下的“自由进入、自由经营、自由交易、自由融资、自由择业、自由转产、自由用工、自由扩张”的最大自由环境,推动民营经济步入“快车道”。搭建制度、融资,信息平台,形成规范有效的创新机制,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民营经济信息集成的运作机制,实现政府制度创新与民企制度创新相结合、市场化制度和法制化制度相结合、政府职能转变与行业协会职能完善相结合形成。4.加快城市化步伐,发挥中心城市功能。苏北的城市化水平低,铁路等交通欠发达,中心城市的作用不明显,这已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未来的较长时间内,应清除城市化的各种障碍,加强中心城市建设,交通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将更多。更好的产品以及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验等辐射和反馈给周围的中小城市和与其相联系的经济区域,建立横向经济网络,带动它们的发展。连云港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应充分发挥其港口优势和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的作用;徐州作为苏北的大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功能应更加凸显;淮安、盐城等城市应进一步明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尽早发挥其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利用好国家沿海开发战略的契机。5.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文环境,加强软环境建设。在公共服务、公共事业管理上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改善政府的形象,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使苏北成为中外投资者新的投资热土和创业基地。
本文标题:苏南苏北经济差距的社会因素探析与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