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萧国亮--冷眼向洋——看世界经济六百年
冷眼向洋——看世界经济六百年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国亮教授、博导移动电话13901376901Email:glxiao@pku.edu.cn萧国亮,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韩国外国语大学校国际地域大学院外籍教授,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典志组专家,中国行为法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政策分析年鉴》特约撰稿人。自1980年以来,发表专著十部,论文一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皇权与中国社会经济》、《独特的“食货”之路——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世界经济史》、《社会学基础知识》、《家庭金融知识大全》(与刘伟合著)、《经济学的视域:后勤体制改革与社会化》、《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等。获得过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奖、北京大学光华论著奖、北京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花旗优秀教师奖(1997)、(1998)、摩托罗拉优秀教师奖(2001)、陈岱孙经济学奖(2002)、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2004)。前言我们研究的世界经济史我们研究的世界经济史,不是世界的经济史,而是世界经济的历史。据我们的研究,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经济,开始于地理大发现以后,形成于重商主义时代,而工业革命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我们研究的世界经济史是工业革命前后世界经济六百多年发展的历史(1400-2000)。一、工业革命为什么产生于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前的十几个世纪中,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同时,大约从经济史学家、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以来,有许多中国学的研究专家通过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发现中国在工业革命以前就已经具备了产生工业革命的许多条件(Perkins.帕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Elvin.Mark:ThePatternoftheChinesePast)。但是,遗憾的是中国却没有产生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何产生于18世纪的英国?没有产生于最早绕过好望角来到印度洋的葡萄牙?没有产生于最早发现“新大陆”的西班牙?没有产生于最早组建海外贸易大公司,推行重商主义海外政策的荷兰?没有产生于当时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经济的中国?这些问题对于许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史学家来说,一直是一个令人深感兴趣的谜语。1西欧城市的兴起与现代性为了解释这个谜语,我们从历史事实的考察中发现影响及波及全球的工业化浪潮,实际上是起源于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在我国最早对这个问题加以关注的,是生活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济学家顾准。顾准在研究资本原始积累的问题时,发现资本主义的产生与西欧城市的兴起直接有关,而西欧城市的兴起又与希腊的城邦制度有关。为此,他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写下了《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我们在缅怀这位在中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应该发展商品经济的学者之时,发现经济学理论的创新,竟渊源于对世界经济史的深刻把握之中。顾准的这个案例,更加增强了我们对此问题追问下去的信心与兴趣。德意志地区有一句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为什么城市的空气可以改变人?可以使人变得自由?我们认为,西欧城市的兴起尤其是随后的城市革命,孕育出了“现代性”的萌芽。诚如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现代性乃是“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的功能在于这套“行为制度与模式”可以“社会化”出有别于传统的现代人。(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6页)所以,天还是原来的天,地还是原来的地,人还是原来的人,但只要他来到了城市,他就能够摆脱传统的羁绊,成为一个自由的人。根据弗里德曼的“米尔顿法则”,“普遍的自由导致惠及全人类的经济增长”。这就是工业革命和后来的一切发展,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之所在。城市中的这种“现代性”,包含了城市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雏形,具有一套维护自由、平等权利的法律和对私有产权的制度性安排。我们倾向于把城市视为一种文化,正如著名的城市史研究专家刘易斯·芒福德所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2经济现代性的主要内容A新教伦理天职、信用、勤俭等B斯密动力所谓“斯密动力”,是指由分工发展和市场扩大的动态过程,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系统内部产生了自我发展的内生力量,这种力量促使经济不断的发展。但是,必须指出“斯密动力”充分发挥其的作用的基本条件是:自由的市场制度。C城市制度自由与平等、天赋人权、城市自治制度与法治等D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主权与人权的统一;中央集权;各种不同的政府体制E开放的社会结构社会身份由自赋到自致的转变正是这一具有“现代性”的文化,孕育了一批批具有自由精神的现代市民。总之,中世纪城市的兴起,对后世工业革命及工业化浪潮最为深刻的影响,乃是这种“现代性”所孕育的自由人及其行为,尤其是经济行为发生的变化。正是这些原因,我们认为城市不仅是西欧走出中世纪农业社会的蹊径,而且也是以后世界经济六百多年变迁与发展的源头。所以,我们的世界经济史就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作为全书的起点。二、工业革命的启示工业革命所开创的工业化进程,一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现实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对世界经济的历史研究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还在这种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上,展望了世界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这样安排,是为了说明我们对历史的基本观点:历史与时间一样,是一条不可割断,难寻开端,亦无终点的直线。前面的历史总是后面的历史的因,而后面的历史也总是前面的历史的果。1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对六百多年世界经济历史的考察发现,工业革命产生于西欧的英国,但是英国工业革命所开创的工业化浪潮,无论在欧洲诸国,还是在美国、加拿大;无论是日本,还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无论是东欧、前苏联等国家,还是我们中国,都具有其本国的特色。此外,在工业化过程中,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也是各不相同的(附后)。根据麦迪森的计算,英国在1820-1870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05%,根据《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数据计算,1830-1870年间GNP的平均增长率为2.32%;而美国工业化时期的年经济增长速度就达到了4.43%;俄国1870-1913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2.40%,前苏联1929-1955年间GNP的平均增长率为9.15%,1950-1973年间为4.84%;日本1950-1973年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29%;韩国1960-1990年间为9.17%;新加坡1960-1990年间为8.78%;中国台湾1960-1990年间为8.82%;中国香港1960-1990年间为8.36%;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则达到9·6%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修正数据,1979-2004年间中国GDP的平均增长率为9.6%)。中国与英美日五国及世界平均长期GDP增长率比较-202468101500-18201820-701870-19131913-501950-731973-98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世界各国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除了当时的情境和工业化序列不同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从每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之中去寻觅解释的理由。工业化浪潮的历史表明,只有走具有本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2从历史看经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分析上述数据也可以发现,各国工业化时期的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一种加速运动的趋势,就是说后来的工业化国家,其经济发展速度远远要快于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发展的历史道路上,比较英国晚起的美国,其发展速度比英国快了一倍;而比美国晚起的日本与东亚“四小龙”其发展速度又比美国快了将近一倍。人们说经济过热,是指经济进入一种不正常状态,但如果中国经济从03年以来一直保持他们所认为的不正常状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也就成了一种正常状态。客观地说,中国经济不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而非要快速发展(如1958年的大跃进1977年的洋跃进),这是一种错误;但是,中国经济已经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而人为地不让其快速发展,同样是一种错误。正如熊彼特所说:“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一卷,29页,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这是我们可以从经济史研究中借鉴的经验。后发国家能够赶超先进国家的原因:模仿战略成本低;引进技术可以实现跨越式飞跃;抓着新的产业龙头(主导产业);企业组织的变革;成功的政府主导。实现工业化的环境得到改进(如基础设施的改进)(1)主导产业的变迁英国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棉纺织业、煤炭业、冶金工业(主要是铁);德国工业化的主导产业:铁路、钢铁、电气和化学工业;美国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铁路、电力、通讯和汽车业;日本工业化时期的主导产业:汽车业、电子工业、计算机、光学产业等等(1985年日本占全球出口总额50%以上的产业:摩托车、电视录像录音机、计算机、光学产品、照相复印器材、收款机、装置船尾的活塞引擎、电唱机、音响、扩音机钢琴、乐器等等十四个行业)。首先,不同的主导产业,其所产生的GDP是不同的。后发国家工业化期间的主导产业与其领先者相比,其中的附加值是极其不同的量。汽车生产的附加值与马车生产的附加值,完全是两个不同概念的数量级。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主导产业中的知识含量在迅速的增加,由此带来附加值的飞速提高。这为经济增长的加速,提供了推动力。其次,主导产业的发展速度要远远快于GDP的增速。以英国的煤炭产量为例:1700年300万吨1750年500万吨1800年1500万吨1830年3000万吨1870年11000万吨1994年3100万吨从1750年到1870年的120年中增加了22倍。而英国的GDP只有增长9倍左右。以美国的汽车工业为例:结论工业化过程中主导产业发展的趋势表现为其产值、产业链以及需求的飞跃式增长。这样的增长就为GDP的指数型增长开辟了广阔的空间。(2)实现工业化的环境得到了改进远洋运输:1808年富尔顿的克莱蒙特(Clemout)蒸汽动力船在纽约哈德逊河首航成功;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缩短了英印一半的航行时间;1914年英印往返一次只需一个月的时间,而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1792年9月26日马戈尔尼使团从英国朴茨茅斯启航,1793年7月3日到达舟山;1793年12月19日从广州启航,1794年9月5日到达伦敦)需要两年时间。梁启超赴欧洲:1918年12月28日从上海启航经印度洋、途中在锡兰“宿了一宵,那天正是旧历腊月十四(1919年1月15日)”过苏伊士运河,“正月十二日(公历1919年2月12日),居然到了伦敦”。“从上海到伦敦,走了一个半月(共计49天)”。从锡兰到伦敦花费了27天时间。由此导致海运货物成本的急剧下降,在19世纪上半叶平均每年下降1%;19世纪下半叶尽管劳动力成本上涨,但海运货物成本每年下降仍达1·5%。铁路运输:1840年英国铁路里程1500英里、美国3000英里、欧洲大陆900英里;1870年英国铁路里程1·34万英里、美国5·26万英里、欧洲大陆4·4万英里;1914年英国铁路里程2·03万英里、美国25·5万英里、欧洲大陆25·2万英里。航空运输与高速公路通讯革命19世纪30年代发明电报(电报的使用提高了国际交易的确定性,有助于降低存货水平,有助于金融交易。)1851年海底电缆(英吉利海峡)1866年横越大西洋电缆(英美之间电报往返只需4分钟)1876年发明电话20世纪70年代的移动通讯(从1G-3G)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乃至现代物流业结论降低了商品的交易成本,扩大了对外贸易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十里不贩樵,百里不贩谷”);降低了信息费用,市场效率大幅度提
本文标题:萧国亮--冷眼向洋——看世界经济六百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4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