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宏观经济学第6-10章
第六章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第一节可变价格下的•总供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的推导•1.凯恩斯效应:货币余额的间接效应(教程145)•2.凯恩斯总需求曲线的推导:•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上述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以IS/P曲线不变和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为前提。如果IS/P和LM曲线移动了,AD曲线也将发生移动。当经济社会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反之,AD曲线将向左移。•如图:IS/P0IS1/P0LM/P0QQADAD1rrr1r0P0Q0Q1P0r1r0rrIS/P0ADAD1QQQ0Q1LM1/P0LM/P0扩张的财政政策扩张的货币政策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假定货币工资具有向下刚性和向上伸缩性。货币工资向下刚性是指当劳动市场上的劳动量供大于求而存在非自愿失业时,货币工资不能灵活地向下调节从而劳动市场恢复均衡的状态。这时总供给曲线由正斜率的和垂直的两部分线段组成。•如图:•W完全刚性的AS曲线:PQW/PLASLDLSQ=F(L)P0P1P2N0N1N2W0W1ASPW0LSLDW/PQN0N1P0P1LQ=F(L)第二节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一、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AS—AD模型:•二、货币工资完全刚性的AS—AD模型:PQW/PLLDLSQ=F(L)AD0AD1ASWP0P1Q1Q0=QFL=LFPASAD0AD1QWLDLSW/PQ=F(L)LL=LFP0P1Q1Q0=QF三、货币工资有完全伸缩性的AS—AD模型•新古典综合的AS—AD模型:ABCDELM(P0)LM(P1)ADASW0W1LDLSQ=F(L)QW/PPLL1=LFQ0Q1P0P1rQISESr0r1Q、r、P、N的决定PIPSrIPIPYSSP)()(产品市场IS储蓄函数:投资函数:均衡条件:货币市场LM货币需求函数:货币供给函数:均衡条件:PSMPMDPSMPMSrMDPYMDPMDAT)()(生产函数:劳动需求:劳动供给:均衡条件:fPYPYPWhNNgPWNfPY)()()()(劳动市场第三节投资陷阱与灵活偏好陷阱•一、投资陷阱:投资对利率完全没有弹性S(Q)=IW/PQQLM(P2)LM(P1)W1W2LLDLSrISADASP1P2Q=F(L)r1r2Q0QL0L(W/P)PrIQ二、灵活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对利率有完全弹性•图例PQQW/PLQ0QL0LLM(P2)LM(P1)P2P1LDLSQ=F(L)ADASISrr0W1W2三、包括货币政策的刚性工资模型•图例:W/PQPLQWAD(M0)AD(M1)LM=(M0/P0)LM=(M1/P1)ASLDLSP1P0Q1Q0L0L1Q=F(L)rr0r1第七章财政收支与财政政策所谓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开支来影响国民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财政政策分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动的财政政策两类。本章将分别介绍并进行综合论述。第一节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目标与收入乘数目标:经济稳定=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乘数:在简单凯恩斯模型中,收入乘数没有考虑利率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而在IS—LM模型和AD—AS模型中,有利率和价格变动,它们将会影响到收入,使实际的收入乘数作用缩小。IS曲线的方程:rbbNIvIC11100二、消除失业的扩张性财政政策1.增加政府开支GPAENI或Q消除失业2.减少政府税收NTDICAENI或Q消除失业;但税收乘数小于支出乘数,因此,在分别使用两种政策手法时,要消除同样的收入缺口,需要减少的税收数额大于增加的支出数额。三、消除通货膨胀的紧缩性财政政策1.减少政府购买支出2.增加政府税收第二节自动的财政政策•一、税收的自动变化•在经济衰退时,收入水平的下降会使税收数额自动减少;这与相机抉择减税的财政政策意图相吻合;它起着自动抑制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高涨时,收入水平的上升会使税收数额自动增加;这与相机抉择增税的财政政策意图相吻合;它起着自动抑制经济膨胀的作用。•二、税收体系:税收分类按征收对象: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按货币价值:从价税、从量税;按纳税方式:直接税、间接税;按收入中被扣除的比例:累进税、累退税、比例税;•三、自动的财政收支变化•衰退少收多支赤字注入增加;•膨胀少支多收盈余漏出增加;•自动的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的稳定。•第三节综合的财政政策•一、衰退与赤字•实际赤字=自动的赤字+相机抉择的赤字•经济衰退时期可根据实际赤字与自动的赤字的关系来判断相机抉择政策的性质;•实际盈余=自动的盈余+相机抉择的盈余•经济膨胀时期可根据实际盈余与自动盈余的关系来判断相机抉择政策的性质。二、年平衡预算与充分就业的预算三、财政赤字的弥补第八章银行制度与货币创造第一节银行及其货币创造一、偿付能力与灵活性•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即银行的偿付能力。银行同时作为债务人和债权人,必须在失去偿付能力和获得利润之间作出选择。•银行须备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便储户随时提取,即银行的灵活性。银行必须在增加灵活性从而因持有现金增加而增加机会成本,与失去灵活性从而增加风险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偿付能力和灵活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成本却是相同的,保持较高偿付能力和较高灵活性的机会成本都是因此而减少的收入。•二、法定准备金制度•银行为应付储户提款而保留的资金称为准备金或银行储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率或法定准备率rr。必要准备金=储蓄额×法定准备率•银行持有准备金的方式:自己库存现金或存入中央银行;准备金又可分为一级储备和二级储备。•银行的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就是过度储备;•过度储备=现有的总储备–必要准备金•800美元=1000美元–1000美元×20%•当银行已有资金贷出时,过度储备是剩余资金即现有总储备减去必要准备金之后的余额。过度储备的大小决定着银行贷款的多少和规模。•三、银行业务与货币创造•1.支票交易;•2.贷款与货币创造;•3.货币创造过程;•四、银行的货币乘数•通常把一笔存款造成的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称为银行货币乘数。•以公式表示:BM=1/rr=1/20%=5;•银行货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漏出量的多少;该乘数中银行必要储备是唯一的漏出量;如果再考虑到其它一些漏出量,就可得到与实际情况更接近的银行货币乘数。•考虑到现金漏出量Cu的银行乘数:•BM2=•考虑到定期储蓄漏出量的银行乘数:BM3=1.3%30%12%3011CurrCu7.2203.03.012.03.011TDrrCurrCuT•第二节货币政策•一、现金的供给•银行的货币乘数源于支票交易;M1为既定的货币总量;现金的增加使其对支票帐户的比例增加,即意味着支票帐户及支票交易的减少;也就意味着货币乘数从而货币供给数量的减少。•二、法定准备率的控制•其政策作用机制如下:•rrER贷款BMMS•rrER贷款BMMS•三、贴现率•10000–10000×10%×3/12=9750•四、公开市场业务五、货币政策的运用萧条时期通货膨胀时期调整法定降低法定准备率商行扩大提高法定准备率商行收准备率放款、增加货币量、降低利缩放款、减少货币供应、率、促进企业投资,AD。提高利率减少投资,AD。央行调降低贴现率促进商行向央提高贴现率减少商行向整贴现率行借款、增加向企业贷款、央行借款、迫使商行收缩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款、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投资,从而AD。提高利率减少投资,AD。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央行的支票卖出政府债券央行得到买卖政府进入市场并被存入商行,于商行的支票即商行减少活债券业务是商行扩大放款、货币供应期存款,也就减少放款,量增加,利率下降,IAD。货币供应减少利率提高AD第九章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凯恩斯主义的传导机制•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1)利率与货币:要点•(2)传导机制图表:教程•(3)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扩张性:MSrIAEQ;•紧缩性:有与上述相反的作用机制;•结果:•实现经济扩张或收缩,消除失业或膨胀,并最终实现经济稳定。•2.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在货币传导机制作用过程中,难以测定的环节有:v=r;MD=MS的时间;a=MDA/r;•3.市场利息率与实际利息率市场利息率=实际利息率+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率=市场利息率-通货膨胀率使市场利息率与实际利息率发生偏离的基本原因,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1.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要点:图表说明;与凯基本观点的区别;测定环节减少,不确定因素。•2.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公式•MS•V=Q•P•公式两边取对数并对时间t求导:dtdPPdtdQQdtdVVdtdMSMS1111•上述公式以增长率表示:•MS%+V%=Q%+P%;•在V稳定的条件下,MS的增加将导致PQ的变化,即MS%=Q%+P%;•3.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与凯主义的区别;•第二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一、纯粹的财政政策•纯粹的财政政策是指在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仅靠政府财政开支和税收变化的财政政策。•1.赤字与货币供给量•赤字——弥补——发行公债•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公债不会使货币供给总量增加:•A.•2.发行债券的挤出效应•即:债券发行的结果是导致利息率上升和私人投资减少。•3.我国的财政赤字及其弥补•增加税收;增发M数量;•发行公债;银行财政部ABLMIS1IS2Qrr1r2Q1Q2OABQ3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传统看法是,发行公债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有了财政赤字就容易发生通货膨胀,因此,财政赤字、公债发行、通货膨胀就如同三胞胎。而现代理论认为,这需要进行具体分析,如果政府是向个人、企业或商业银行出售公债,将公债收入存入银行,就可以向税收一样使命。除了从公债出售到使用这一短暂期间外,公众手中的货币量并无变化,不致引发通货膨胀。•但是,如果政府是向中央银行出售公债,或者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买进公债,就会使赤字货币化,这等于中央银行创造了相应的货币,通过货币乘数就会成倍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因此,赤字货币化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加上扩张的货币政策,有更大的膨胀性,它在刺激总需求AD的同时也提高了价格P,容易导致通货膨胀。•例如,美国联邦储蓄银行持有的公债在1974~1983年间增加了800亿,虽然只占公众持有公债增量的十分之一,也会增加几千亿的货币供给量,这也正是当时美国经济滞胀局面难以消除的原因之一。财政赤字货币化图示说明:•A.政府向中央银行出售公债•B.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赤字货币化的结果:•弥补赤字并消除挤出效应政府中央银行增加ADGPGT企业增加投资居民增加消费债券支票簿增加Q商业银行私人企业贷款支票债券准备金OLM1LM2IS1IS2QQ1Q2Q3rr1r2AC三、赤字开支与通货膨胀第三节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由公式MS%+V%=NI%可知,货币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V对MS变动的反应。•V为MS的增函数或不存在函数关系,MS变动对NI都有强有力的影响;•V为MS的减函数时,MS的增加会被V的下降部分或全部抵消。•凯主义认为:V与MS成反比,传导机制:MSrMDAV•反之,MSrMDAV•所以,货币政策无效。•货主义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稳定的,不随MS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货币政策有效。•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纯粹的财政政策是否有效,取决于V对GP变动的反应。如果V随GP的增加而增加,财政政策就起作用;反之则不起作用。•凯主义认为二者有关,财政政策有效。•货主义认为二者无关,财政政策无效。•三、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GP与MS的变动都会影响利率r的变化;进而影响货币需求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在这两种政策的传导过程中,有一
本文标题:西方宏观经济学第6-10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