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西方经济学教案 (4)
1第四章生产理论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2能力培养1.以论文形式联系现实谈谈我对四种生产要素的认识2.用模型分析投入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生产区域3.以论文形式联系现实分析掌握行业的适度规模的重要性4.进行总产量最大、平均产量最大、生产者均衡的计算5.运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解释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目标知识明确生产理论的重要概念及有关原理掌握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等产量线、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掌握一种生产要素投入三个阶段和合理生产区域掌握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了解规模经济明确生产理论对生产者生产要素投入以及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指导意义第四章生产理论3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根据他对一个扣针厂的参观描述了一个例子。斯密所看到的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和引起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扣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职业。”斯密说,由于这种专业化,扣针厂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几千枚针。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工人选择分开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专业工作团队,“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扣针,或许连一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扣针厂可以比小扣针厂实现更高的人均产量和每枚扣针更低的平均成本。斯密在扣针厂观察到的专业化在现实经济中普通存在。这说明,运用专业化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这是现代社会繁荣的一个原因。但是不是规模越大越好呢?知识导入4生产者行为分析中我们假定生产者都是具有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涉及三个问题:①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也就是如何使用各种生产要素,使成本最小,产量最大;②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要使利润最大化,就要使扣除成本后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并确定一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③市场问题,即厂商处于不同的市场结构时,应如何确定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者行为理论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分析的。5生产理论是研究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生产出一定量产品的经济活动过程中,生产要素与产品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问题。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一般可分为劳动、资本、土地与企业家才能。劳动是劳动力在生产中所提供的服务;土地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土地,还包括河山、森林、能源、矿藏、原料等一切自然资源;资本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如厂房、设备、机器和原料等,并不是专指货币;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工作。生产是这四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产品则是这四种生严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节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6一、生产函数1.生产函数产量Q与生产要素L、K、N、E等投入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Q=f(L、K、N、E)---生产函数其中N是固定的,E难以估算,所以简化为:Q=f(L、K)研究生产函数一般都以特定时期和既定生产技术水平作为前提条件;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形成新的生产函数。72.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于1982年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提出的。A为规模参数,A0,a表示劳动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0a1),1-a表示资本贡献在总产中所占份额1KALQKALQ资本不变,劳动单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3/4,即0.75%;劳动不变,资本增加1%,产量将增加1%的1/4,即0.25%。劳动和资本对总量的贡献比例为3:1。8补充:技术系数技术系数: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技术系数:要素的配合比例可变,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固定技术系数:只存在唯一一种要素配合比例,必须按同一比例增减,要素之间不可替代。同样产量,可采用劳动密集型(多用劳动少用资本),也可采用资本密集型(多用资本少用劳动)。一人一台缝纫机一个萝卜一个坑9一、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几个基本概念:总产量TP(totalproduct):投入一定量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AP(averageproduct):平均每单位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如劳动力L)AP=TP/L边际产量MP(marginalproduct):增加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量。(如劳动力L)MP=TP/L10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对产量的影响,以及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多少为最合理。种在一定时期不能改变所有要素,只能改变部分要素的分析就是短期分析。短期中,当固定的投入不能改变只有可变投入能改变时,产量的变动服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一)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大幅度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总产量绝对减少。二、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11短期生产的基本规律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在数量上,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开始:可变要素小于最佳配合比例。随着投入量渐增,越来越接近最佳配合比例,边际产量呈递增趋势。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呈递减趋势。即最佳技术系数122、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应注意:第一,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第二,生产要素分可变与不变,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第三,并非一增加要素投入就会出现递减,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第四,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相同。先投入和后投入的没有区别,只是量的变化。例证:【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1958年大跃进中,不少地方盲目推行水稻密植,结果引起减产。发生的条件13第五、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3阶段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边际产量变动三阶段: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增长趋缓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加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开始减少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1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表明,在一定的不变生产要素基础上,并不是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放量越多越好。为了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放,须先分析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这三个变量及其变动的关系。(二)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15MP与TP之间关系:MP0,TP↑MP=0,TP最大MP0,TP↓MP与AP之间关系:当MPAP,AP↑当MPAP,AP↓MP=AP,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如果连续增加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时,边际产量曲线与横轴相交QLTPAPEL2ⅠⅡⅢGMPOL3L1FABMP、AP和TP关系16练习:(1)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2)A.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均呈先增后递减的趋势B.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会下降C.边际产量为0时,总产量最大D.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E.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交于边际产量曲线的最大值点上一种错误的说法是:17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一般变化趋势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生产划为三个阶段,如图4.1所示。第一阶段从O点到L1点,是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的阶段。第二阶段从L1点到L2点,是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且大于零的阶段。第三阶段是L2点以后,即边际产量小于零的阶段。(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8所谓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就是指在这三个阶段中对厂商来说最有利的生产要素投入区域。第一阶段,劳动量从零增加到L1,平均产量一直增加,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资本没有充分利用。第二阶段,劳动量从L1增加到L2,平均产量开始下降,边际产量递减,即增加劳动量仍可使产量增加,但增加的幅度是递减的。由于边际产量仍然大于零,总产量仍在增加。当劳动量增加到L2时,总产量可以达到最大。第三阶段,当劳动量增加到L2点以后,边际产量就为负数,总产量绝对减少。可见,劳动量的增加经过L2点之后是不利的。综上所述,厂商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是极其有利的。但如果厂商在第一阶段就停止增加劳动量,那就不能得到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的全部好处,任何厂商都会将生产进行到第二阶段。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是第二阶段(L1-L2)。(三)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9规模经济是指产量变动的比率与企业规模扩大的比率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产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企业规模扩大的绝对量之间的关系。当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时,这种生产规模扩大会使产量的增加大于、小于或等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规模收益递增阶段: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规模扩大的比率。如线b.规模收益递减阶段:产量增加的比率小于规模扩大的比率。如线c.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增加的比率等于规模扩大的比率。如线a.三、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20图4.2中,a代表规模收益不变,b代表规模收益递增,C代表规模收益递减。21内在经济是指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原因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增加。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使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2)实行专业化生产。(3)管理效率的提高。(4)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具有有利的价格。1.内在经济及其原因22内在不经济是指由于生产规模过大而引起产量或收益减少。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管理效率的降低。(2)生产要素价格与销售费用增加。因此,生产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会使一些优势转化为劣势,不但不能使规模收益递增,反而使规模收益递减。3.外在经济及其原因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给个别厂商所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增加。由于个别厂商可以从整个行业的扩大中得到更加方便的交通辅助设施、更多的信息与更好的人才,所以产量与收益增加。2.内在不经济及其原因23外在不经济是指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过大,使个别厂商的产量与收益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一个行业过大,各厂商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争夺生产要素与产品销售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各个厂商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同时,整个行业的扩大,也会使环境污染严重,交通紧张,个别厂商也要为此付出代价。所以,最终产量与收益减少。由此可见,不论从规模收益还是从规模经济来讲,任何一个厂商和一个行业的生产规模都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都应该实现生产的适度规模,否则都是不利的。4.外在不经济及其原因24不同行业的厂商适度规模的大小是不同的,其影响因素有(1)本行业的技术特点;(2)市场条件;(3)交通条件、能源供给、政府政策等都是影响适度规模大小的因素。适度规模:两种要素的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正好收益递增达到最大。确定适度规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1)行业技术特点。需投资量大的行业,适度规模大。(2)市场条件。生产市场需求量大,而且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的厂商,适度规模也应该大。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二)适度规模25浙江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以“小型”、“民营”、“低成本”和“劳动密集”著称。在过去是优点,今后还是优点。“小”不一定弱(正像“大”不一定强一样)。而且,从企业竞争的逻辑来说,能够长成大企业的小企业终究是少数。浙江企业已经度过初创期。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就是通过竞争不断培育自身竞争力的过程。最大的挑战在于,企业从无到有不易,从小到大更难。如果说第一阶段成功概率是百分之五十,第二阶段的成功概率可能不到百分之一.补充阅读: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以住宅
本文标题:西方经济学教案 (4)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5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