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九零后》观后感【通用5篇】
《九零后》观后感【通用5篇】【参考指引】此文档资料“《九零后》观后感【通用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精编整理,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九零后》观后感【第一篇】初接触这个名称时,就存有疑惑,此90后,可是指的现在初成年的;90后;们,在看清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举足轻重的大师们:98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101岁《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106岁《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16位;九零后;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就顿感,;九零后;这个片名,有点取巧。取巧之外,也恰当。其一,影片中的人物接受采访的时候,基本上都过了90岁,他们是妥妥的;九零后;。其二,影片主要讲述他们在;中国曾经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求学的故事,那时候,他们风华正茂,一如当下的;九零后;。这应该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一届;九零后;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三位;两弹一星;元勋等等。影片还呈现了他们可爱可亲的一面,;口无遮拦;的巫宁坤、;狂妄自大;的许渊冲、;孩子般pure;的邓稼先等等。遗憾的是,影片创作期间有3位拍摄对象已经离开人世,本片的;抢救式;拍摄也为他们留下了珍贵的绝笔影像。一所在战火中临时;联合;的大学;一所以简陋的砖瓦房为教室、以茅草房为宿舍的大学;一所师生时刻准备着;跑警报;的大学;一所仅仅维系了九年的大学;却大师云集,更培养了史上最强的一届;九零后;。其中,;蒙太奇;式的两位大师回答,也是可爱到我们这些年轻一辈了。原来,西南联大的;文学课;,采取的教学法很特别,吴宓、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等大师每位讲两周,完全抛弃了常见的系统性的教学法。理科生杨振宁坦言:;这样完全没有系统性,不是很好。;下一秒,文科生许渊冲却激动地表示:;这是全世界最好的文学课。;西南联大对一年级新生实行;通识教育;,学子们齐聚一堂,不分科。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分别属文科、理科、工科,却因为;通识教育;成为同学,其后,他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泰斗级人物。而这样的;通识教育;,很可能是西南联大大师辈出的重要基石。活着的;九零后;是这部影片的主角,而邓稼先、穆旦、汪曾祺、缪弘等他们都是西南联大的;可爱的人;。穆旦、缪弘的人生际遇与其他人大不相同,穆旦命运坎坷,炼狱重生后,诗风、文风大为不同。缪弘大概是影片中唯一没有留下学号的联大学生,用生命在述说自我的救赎。曾经,我有对邓稼先先生的提问,为何如今诞生不出当年的那一批名垂青史的伟人,现在的我可能有了答案。《九零后》观后感【第二篇】下午带班上的学生一起观看了记录电影《九零后》,并和导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初看电影的名字,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是讲什么。再看海报上的细节,才知道是讲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被采访的联大毕业,年岁都在90以上,所以称其为;90后;。这是一个不太好驾驭的题材,尤其是作为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其故事感并不差,代入感也很强,是一部非常好的记录电影。下面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使命,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先说先贤的精神,简而言之,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电影叙述到,在联大读书时候,杨振宁、邓稼先两位先生时常一起背古诗,杨振宁的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过他们一起背诵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电影引入这个段落,取意有二:一是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二是改变这一切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底色古已有之,从先秦诸子,再到宋明诸儒,皆是如此。从《大学》里的修、齐、治、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内在的情怀是一致的,联大学子亦是如此。杨振宁11岁时,其父杨武之已从美国学成归来,任教于清华大学算学系,并开始着手孩子的教育问题。杨振宁曾回忆道: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人来教我数学,他去找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叫做丁则良。我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学馆我父亲的办公室里,然后丁先生也来,教我一两个钟头的《孟子》,这样持续了一个暑假,跟第二年的半个暑假。一个半暑假里,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孟子》里头有很多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树人先立德,此之谓也。再谈;时代的使命;。时易世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电影里联大校友马识途说:;我最初读的是中央大学化学系,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化学,造炸弹炸日本鬼子。;这让我想起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和杨振宁一样,出身书香门第,以修齐治平作为学问的起点,钱伟长的叔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1931年,钱伟长以中文、历史满分,物理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还没入学报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感叹学历史造不了飞机大炮,决心转投物理系,但叔父钱穆对此并不支持。于是钱伟长找到与叔叔过从甚密的顾颉刚从中斡旋,顾颉刚先生说:;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所以说,;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同样的,我们这一代人,亦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有需要我们攀登的高峰,需要我们补齐的短板。最后,是永恒的美和知识。知识和美,大致是一回事。知识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用来造房子、造桥,亦在于其可以带来思想的愉悦,一种崇高的审美;无论文史哲,还是数理化,皆是如此。这种思维的愉悦,崇高的审美,可以穿越时代,具有永恒的意义。在观影后的交流环节,导演说,她对这些老先生最大的感触就是他们对知识本身充满热情,而不仅是;知识;所带来的某种具体的好处。有学生问导演,对联大诸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他的那句话打动了你?她回答说,是邓稼先先生的Pure(纯粹)。我也很喜欢;pure;,我理解的;pure’,就是;赤子之心;,对家国也好,对知识也好。如果对其本身没有热情,是难以有杰出的建树的。我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喜欢的是知识带来的;分数;、;好工作;?还是对其本身充满热情,并且,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思想的愉悦。有时候,我们所生活的环境,让我们有不可避免的功利,并且让我们把孩子教的也变得功利起来。一位同事对我讲,高一上学期,一次她在课堂上谈了对世事现象的看法。学生下课后真诚的问:;老师,你讲这些,高考考不考?;,让老师哭笑不得。也有学生对我说过:;高考准备选物理,历史学的不好也没关系;,让我感到遗憾。如果看这样一部纪录片,能够让其有所感悟,也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教育是一个概率游戏,只能努力为杰出的人创造某种可能性。《九零后》观后感【第三篇】这所传说中的大学伴随着抗战,在山河摇晃的时代只持续了8年,但影响了中国80多年。在西南联大8000多名学子中,先后出现了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8名2弹1星功绩奖获得者、5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2名院士和100多名人文大师……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2018年,系列纪录片《西南联大》发掘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历史资料,以生动详细的方式将这个历史转移到银屏上。今年,《西南联大》电影版《九零后》将于5月29日在全国电影院上映。5月12日,电影导演徐蓓在广州方面的书店登场,与观众交流为什么要读书。16名出身者口述历史,表现了西南联大学生的风骨和责任。北北是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纪录片导演。2018年,她完成了纪录片《西南联大》,共5集,分别是《八音合奏》《刚毅卓》《大学之大》《火的洗礼》《嘉荫长留》,讲述了西南联大《八音合奏,终于和平》的历史故事,展现和解读了这所大学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和精神力量。净值高达。拍完《西南联大》,徐蓓与团队都觉得这段历史值得以大银幕的形式再次呈现。不同之处在于,九零后的焦点不是学校,而是以16名出身者的口述方式表现出西南联大人的风骨、负责人、学识和人品。电影阵容被称为豪华: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99岁的两弹一星功绩奖章获得者王希季国际翻译界最高奖获得者许渊冲101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者杨薏106岁的让子弹飞原作者、作家马识之路……16名90后国宝级大师共同出演,可以说是现有的纪录片中绝对没有。透过他们的回忆与口述,将这段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更加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只有人的故事和细节,才有长久的魅力。以更好的视听环境表现西南联大,最好的角度是人。徐蓓说。不仅仅是采访素材,电影在照片、插图、音乐上也尽量实现电影化。同时还保留了纪录片《西南联大》里广受观众欢迎的元素。例如,在电视纪录片里的插画创作,在《九零后》中得以延续。不同的是,这次的插画是彩色的,更具青春气息。音乐方面,西南联大的校歌、《松花江上》等歌曲都将在片中出现,音乐总监也依然是著名作曲家范宗沛先生。;走进波澜壮阔我心向往的年代。;;这些平均年龄96岁的人杰大师,比明星更明星。;目前,影片正在全国进行点映。不少观众纷纷表示,《九零后》展现出的是一代人的青春。热血、激情、爱情、理想、浪漫、情怀,这部片子里都有,这种血气和理想,正是今天的年轻人所需要的。《九零后》观后感【第四篇】下午带班上的学生一起观看了纪录电影《九零后》,并和导演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初看电影的名字,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是讲什么。再看海报上的细节,才知道是讲关于西南联大的故事,被采访的联大毕业,年岁都在90以上,所以称其为;90后;。这是一个不太好驾驭的题材,尤其是作为一部在院线播放的电影。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部电影作为纪录片,其故事感并不差,代入感也很强,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电影。下面谈谈对这部作品的感受,可以概括为三点:先贤的精神,时代的使命,以及永恒的美和知识。先说先贤的精神,简而言之,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电影叙述到,在联大读书时候,杨振宁、邓稼先两位先生时常一起背古诗,杨振宁的回忆邓稼先的文章中,也曾提过他们一起背诵唐代诗人李华的《吊古战场》文。电影引入这个段落,取意有二:一是家国沦丧、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二是改变这一切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一直认为,家国情怀是中国杰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底色。这种精神底色古已有之,从先秦诸子,再到宋明诸儒,皆是如此。从《大学》里的修、齐、治、平,到张载的;横渠四句;,再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内在的情怀是一致的,联大学子亦是如此。杨振宁11岁时,其父杨武之已从美国学成归来,任教于清华大学算学系,并开始着手孩子的教育问题。杨振宁曾回忆道:父亲想找一个人来教我,他没有找人来教我数学,他去找历史学家雷海宗教授,他跟雷先生说,你可不可以找你的一个学生,来教振宁《孟子》。雷先生就介绍他的一位得意门生,叫做丁则良。我记得很清楚,每个礼拜五天,每天早上我到科学馆我父亲的办公室里,然后丁先生也来,教我一两个钟头的《孟子》,这样持续了一个暑假,跟第二年的半个暑假。一个半暑假里,我可以把《孟子》从头到尾背出来。《孟子》里头有很多儒家的哲学,你可以了解整个中国的思想方式。现在回想起来,这对我这个人整个的思路,有非常大的影响。远比我父亲那个时候找一个人来教我微积分要有用得多。;树人先立德,此之谓也。再谈;时代的使命;。时易世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电影里联大校友马识途说:;我最初读的是中央大学化学系,那会儿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学化学,造炸弹炸日本鬼子。;这让我想起钱伟长的故事,钱伟长和杨振宁一样,出身书香门第,以修齐治平作为学问的起点,钱伟长的叔叔,是著名的历史学家钱穆。1931年,钱伟长以中文、历史满分,物理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还没入学报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钱伟长感叹学历史造不了飞机大炮,决心转投物理系,但叔父钱穆对此并不支持。于是钱伟长找到与叔叔过从甚密的顾颉刚从中斡旋,顾颉刚先生说:;我们国家站不起来受人欺负,就因为科学落后。青年人有志于科学,我们应该支持。;所以说,;工业救国;、;科技救国;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时代使命。
本文标题:《九零后》观后感【通用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60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