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4篇
好文供参考!1/22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4篇【引读】这篇优秀的文档“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4篇”由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此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下载吧!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篇】第一章总论一、申请项目概述本项目已有核心技术是黄颡鱼种质选育与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及无公害养殖技术。本次申请中试的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心技术进一步提高黄颡鱼繁殖的`“三率”和转食苗种培育成活率,实现模式化苗种生产,开展无公害养殖。创新点是鄱阳湖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采用投喂天然饵料生物与开口人工饲料相结合方法进行转食育苗、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标准进行从亲鱼培育至鱼种与成鱼养殖等技术的创新。该成果居国内外同类研究领先水平,可广泛在黄颡鱼繁养殖业、池塘和大水面养殖中应用。中试成功后,可有效解决黄颡鱼转食苗种供应的“瓶颈”问题,提高养殖效益,对推动黄颡鱼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二、项目预计目标(一)总体目标好文供参考!2/221、计划投资额:项目总投资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尚需新增投资(项目执行期内)2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0万元)。新增投资中,项目单位自筹150万元,需申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无偿资助100万元。2、项目完成时的成果熟化程度:项目完成后黄颡鱼选育与人工繁殖技术、苗种转食培育技术、无公害养殖技术等“三大”核心技术呈规范化、模式化。项目后续期,可完全按照该技术标准放大规模进行推广应用。3、项目结束时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黄颡鱼选育与繁殖技术主要技术指标:选择鄱阳湖黄颡鱼,培育亲鱼4500公斤(雌鱼100克以上、雄鱼150克以上,雌雄性比1:),每尾雌亲鱼怀卵量5000粒以上,产卵量达2500粒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孵化率达90%以上。(2)转食育苗技术指标:将卵黄苗进行专池人工转食培育,在8—12个日龄时进行转食驯化,经30—40天的培育,鱼苗的规格可达4cm以上,育苗平均成活率达70%以上。生产4cm以上转食鱼苗1000万尾以上。(3)冬片鱼种培育技术指标:将经人工转食驯化的4cm以上鱼苗转入鱼种池和鱼种网箱中进行培育,池塘亩放养3-4万尾、网箱每平方米放养3000尾,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经4—5个月养殖,可生产8—10cm的鱼种,池塘亩产达300好文供参考!3/22公斤、网箱每平方米达25公斤,鱼种总产量达425万尾,平均成活率达85%以上。(4)无公害养殖经济技术指标:池塘亩放8—10cm鱼种40—50公斤、网箱每平方米放养8—10cm鱼种4—5公斤,主要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按无公害标准养殖,经6—8个月的饲养,池塘亩产500公斤、网箱50公斤/m2,生产成鱼200吨、后备亲鱼10吨,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品质达到出口要求。4、中试后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中试后,该项目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社会效益:中试后,每年可生产4cm以上黄颡鱼1000万尾,其中可向社会提供500万尾;可向社会提供后备亲鱼10000公斤;生产8—10cm鱼种425万尾,其中向社会销售200万尾;生产商品鱼200吨。本项目向社会提供的亲鱼、鱼苗和鱼种,经社会繁殖和养殖每年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新增就业人数200余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空间。至20XX年可直接按项目标准化技术放大5倍生产规模,在短期内可形成产业化经营,对推动渔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重要的作用。(2)经济效益:中试达产年可实现产值554万元,新增利润万元,新增税收万元。(3)生态效益:项目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型的繁、养殖项目,整个养殖过程完全按照无公害养殖技术要求进行,“三好文供参考!4/22废”排放均符合标准,对环境不但不造成污染,还可有效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二)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20XX年6月—20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本阶段主要利用已采集的鄱阳湖黄颡鱼亲本2500公斤和已投资建设的繁殖与苗种培育设施,进行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尚需购臵实验仪器和检测设备(含电脑)49台(套)件、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生产4cm转食夏花650万尾以上(其中250万尾用于销售,400万尾用于自养)。本阶段共需落实资金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可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销售25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元计算)。第二阶段目标:(20XX年7月—20XX年1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本阶段需新增投资万元,用于技术研究开发,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鱼种网箱100个(800平方米)、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鼓风机和供气系统各2套、活鱼运输车一辆,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100亩、流水产卵池10个(300平方米)、自流式孵化池400平方米、工厂化鱼苗培育池100个(1600平方米)。可生产8—10cm鱼种340万尾(100万尾用于销售、240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90%以上;培育后备亲鱼5000公斤;建立无公害养殖池塘好文供参考!5/22100亩、网箱200个,利用上一年生产的120万尾鱼种,开展无公害养殖,生产尾重90克以上的商品鱼1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共需落实资金万元(从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企业自有资金和国家无偿资助资金中解决),其中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7万元(销售冬片鱼种100万尾、后备亲鱼5000公斤、商品鱼100吨)。第三阶段目标(20XX年1月—20XX年7月:黄颡鱼繁殖和苗种培育阶段。)本阶段需新采集或选育亲鱼2000公斤,形成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鱼4500公斤,购臵增氧机10台、自动化投饵机10台,生产4cm夏花苗种1000万尾以上(其中500万尾用于销售,500万尾用于自养)。共需落实资金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50万元(销售500万尾4cm夏花,每尾按元计算)。第四阶段目标:(20XX年4月—2005年2月:冬片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阶段)本阶段需培训技术工人20人(次),利用自有水库和池塘开展网箱和池塘养殖鱼种与成鱼,购臵成鱼网箱100个(1600平方米)。池塘养殖鱼种60亩、成鱼100亩,网箱养殖鱼种100箱、成鱼200箱。生产4cm夏花1000万尾,8—10cm鱼种425万尾(200万尾用于销售、225万尾用于下一年成鱼养殖),成活率达85%以上;培育后备亲鱼10000公斤;利用上一年生好文供参考!6/22产240万尾鱼种,生产无公害商品鱼200吨,成活率达90%以上。该阶段需投入固定资产资金4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共需落实资金204万元(从上年度和上一阶段的销售收入中解决)。(三)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1、计划投资额项目计划投资额300万元,其中近期已完成投资50万元(用于亲鱼采集、亲鱼与鱼种池、流水产卵池、流水孵化池、实验楼等生产实施的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前期技术开发投入等)。尚需新增投资250万元。新增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190万元(用于新建亲鱼与鱼种培育池、产卵与孵化设施、工厂化鱼苗培育池,采集亲本,购臵实验仪器及检测设备、供气及配套设备、增氧机与投饵机等生产设备、鱼种和成鱼网箱、活鱼运输车等),铺底流动资金投资60万元。2、项目单位负责完成新增投资情况由项目单位负责完成的新增投资资金到位时间表第二章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一、简述(一)国内黄颡鱼繁殖、养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1、黄颡鱼繁养殖发展现状根据查阅资料,我国黄颡鱼繁养殖始于80年代,广东、好文供参考!7/22湖北、湖南、福建、广西、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早在80年代中期就开始对黄颡鱼进行了人工繁育和人工养殖技术研究,但是,多年来,黄颡鱼苗种规模化的人工育苗技术始终尚未获得突破。进入21世纪,由于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加之天然产量逐年下降,黄颡鱼的产量既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不能满足国外市场需要。因此,湖北、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的科研单位和水产养殖企业在捕捞野生黄颡鱼进行蓄养研究的基础上,加大了人工繁养殖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突破,但经过转食驯化的人工苗种在市场供应数量较少。从许多报导资料来看,人工培育的苗种成活率一直在30%左右,且向社会提供的苗种大部分是未经转食驯化的,给黄颡鱼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由于黄颡鱼天然苗种日趋减少和诱食后的人工培育的鱼苗供应甚少,从而导致黄颡鱼的养殖面积和产量一直难以扩大和提高。目前,全国黄颡鱼的养殖面积大约为80万亩左右,人工养殖的产量大约为20万吨,原因是经驯食后的人工苗种难以满足日益发展养殖的需求。目前,黄颡鱼的人工苗种驯化转食技术一直是国内外水产技术人员研究的难点,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其目的就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更多的经转食驯化后的人工培育的苗种,为黄颡鱼产业化经营服务,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农好文供参考!8/22民增收作出贡献。本项目技术在苗种转食驯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通过中试必将使该项技术呈模式化,应用于池塘和大水面等水域的水产养殖业中。项目可行性报告范文可行性研究报告5【第二篇】为壮大新立屯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投资项目正确实施,根据《辽宁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抚顺市壮大集体经济财政奖金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辽宁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财政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和我村实际情况,我村准备发展肉牛养殖项目。自然情况清原镇新立屯村位于清原县城西10公里,距乡(镇)政府10公里,(地理区位)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新立屯组、双泉组、太平组、陡岭组),548户1728人,耕地面积5159亩,林地27000亩。瓦北线公路从村中经过。现有文化广场3处,总面积3300平方米。曾经获得2009-2013抚顺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达标村、2012-2013年度工作信访先进村、2013年平安示范村、灾后重建先进村。两委班子情况我村两委班子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团结协作情况一直在清好文供参考!9/22原镇16个村中名列前茅,有着优良传统;2016年以来,基层组织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是群众信得过的、富有战斗力的两委班子。现有两委干部8人,其中村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委员5人,平均年龄53岁,全村有党员56名,常年外出党员22人。村干部男女比例5:2,均为本村人,有着本地化、知识化、专业化、技能化的特点。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新立屯村肉牛养殖项目。建设规模:年出栏肉牛50头。建设地点:新立屯村东,防腐厂(瓦北线)道南。项目性质:属于新建壮大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项目。项目总投资:总投资82万元。资金来源壮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10万元,村集体资金20万元,村两委集资33万元,镇财政、扶贫资金19万元。资金投入方式村集体和村民入股养殖模式。项目建设时间年4月10---2019年5月20。资金使用及管理好文供参考!10/22壮大集体经济奖补资金用于新立屯村新发展产业项目。在村党支部实施政治领导下的养殖厂是主导和实施主体,村党支部负责规范履行民主议事及决策程序,监督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和机制,指导组织实施和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加强经营管理、经济核算和规范财务收支等。场地使用情况与抚顺市鑫立食用菌合作社签订场地使用协议,使用土地面积2500平方米,年租用费2000元。准备阶段年3月,制定项目计划书并报请镇政府审议。审议通过后立即落实计划项目。年4月,牛舍及饲料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同时采购粉碎机等设备。年5月底前,肉牛购进,并开始第一轮肉牛育肥。实施阶段(2019年6月——2019年12月)年12月底前,完成第一轮养殖,并完成肉牛销售。向村集体交付利润万元。年12月底前,完成成本核算,将奖补资金10万元的折股收益向村集体交付,账目报备。年12月底前,制定下一个养殖周期的计划。验收阶段好文供参考!11/22年12月,新立屯村“两委”报请镇党委相关部门完成对养殖厂本年度生产经营情况的
本文标题:项目可行性报告精选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63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