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第五章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第二节财政支出分类与结构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第四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第五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主要内容第一节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含义1、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全部成本和费用。2、实质上是政府对经济资源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行为和过程2007年全国财政支出决算表项目预算数决算数各类支出各类支出金额占本年支金额占本年支出合计%出合计%一般公共服务8166.0817.68514.2417.1外交231.860.5215.280.4国防3509.217.53554.917.1公共安全3296.967.13486.167.0教育6461.0613.97122.3214.3科学技术1608.873.51783.043.6文化体育与传媒809.721.7898.641.8社会保障和就业4889.6510.55447.1610.9医疗卫生1652.353.61989.964.0环境保护761.281.6995.822.0城乡社区事务2870.206.23244.696.5农林水事务3009.396.53404.706.8交通运输1387.133.01915.383.8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3960.168.54257.498.6其他支出3900.938.32951.566.0全国财政支出46514.85100.049781.35100.0安排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32.00收入大于支出的差额508.43第二节公共支出的结构一、支出结构的一般分析(一)财政支出费用结构按费用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战备费行政管理费社会保障费国家财政分类支出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988199419972007经济建设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社会文教费其他费用亿元(一)财政支出费用结构1.分类的意义可以分析各类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动情况。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作横向分析,则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异。2.费用结构分析公用经费公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业务费人员经费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其他财政支出(二)财政支出的性质结构1.分类(1)购买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投资性支出社会消费支出基本建设投资流动资金投资更新改造投资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按经济性质分类(以是否与商品和劳务相交换为标准)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对政府的效益约束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约束政府直接以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此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分配。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因此直接影响收入分配,间接影响社会生产和就业。政府必须遵循等价原则,因此对政府形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重置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微观经济主体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所以对其的约束是硬的。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区别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取决与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显然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2.分类的意义(1)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只有间接影响。而转移性支出恰好相反。(2)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相对较软。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支出效益A国B国购买性支出直接间接约束强52%90%转移性支出间接直接约束弱48%10%(三)国家职能分类时期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57.759.956.148.441.538.310.914.419.723.225.727.219.116.411.99.19.58.35.05.37.811.813.815.77.34.04.57.59.610.5(%)0102030405060“四五”“八五”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按国家职能分类结构图(%)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988199419972007经济建设费行政管理费国防战备费社会文教费其他费用亿元国家财政分类支出(四)国际分类法职能分类经济分类1、一般公共服务2、国防政治3、教育4、保健5、社会保障和福利社会6、住房和社区生活设施7、其他社区和社会服务8、经济服务(1)农业(5)道路(2)采矿业(6)水输送经济(3)制造业(7)铁路(4)电业(8)通讯(9)其他经济服务9、无法归类的其他支出1、经常性支出(1)商品和服务支出1)工资、薪金以及其他有关项目购买2)商品和劳务的其他购买(2)利息支出(3)补贴和其他经济性转让1)对公共企业4)对家庭转移2)对下级政府5)国外转让3)对其他居民2、资本性支出(1)固定资产的购置(2)土地和无形资产购买购买(3)存货购买4)资本转让3、净贷款1965、1985、2007年美国联邦财政支出结构0%20%40%60%80%100%1965年1985年2007年其它净利息社会保障收入保障老年医疗保健保健外交事务国防1955-2005中国财政支出结构0%10%20%30%40%50%60%70%80%90%100%19551965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一、支出规模衡量指标(一)绝对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是用货币表示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要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二)相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即用财政支出/GDP(国内生产总值)或财政支出/GNP(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财政支出规模的大小。它说明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财政年度)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运用相对量指标测量财政支出规模,最大的优点是便于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二、财政支出规模趋势•几乎所有国家的财政支出,无论是绝对额还是相对额近几个世纪以来都是不断上升的。但从总体上看,1930年以前各国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上升比较缓慢,以后开始加快,到1970年代,财政支出在GDP中的比重达到1/3以上。•100余年来,各国的经济学家们针对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图对财政支出的增长作出解释,其中主要有三个代表性的观点,即瓦格纳法则、梯度增长模型、经济发展阶段论。(一)有关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1.瓦格纳法则——公共支出不断上升规律2.皮考克和魏斯曼梯级增长理论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理论三、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德国财政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财政支出的增长情况作了考察后认为,决定财政支出增长的力量,可以用政治和经济的因素来解释。•政治因素:国家职能扩展→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提高→财政支出扩大•经济因素:工业化→扩大的市场与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财政支出增长城市化和人口密集问题→外溢性→必须政府解决1、瓦格纳法则经济、政治财政支出瓦格纳财政支出不断增长论GDP瓦格纳法则说明:政府经济规模有自动扩展机制G3G2G1Y3Y2Y10人均GDP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瓦格纳法则的解释√在对1890-1955年间英国财政支出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魏斯曼在1961年,提出了财政支出增长的时间形态模型。他们认为,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超过增GDP长的主要原因。2、皮考克和魏斯曼梯级增长理论内在因素——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公民所容忍的税收水平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在累进的所得税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收入水平上升,税收收入的增长会快于经济增长,于是,政府支出上升会快于GDP的增长,导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外在因素——发生外部冲突时,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在危急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即公共支出会替代私人支出,公共支出的比重增加。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皮科克和魏斯曼作出了如下推论:随着经济增长,收入水平上升,以不变的税率征收的税收不仅绝对额会上升,其相对于GDP的相对额也会上升,于是政府支出的上升会与GDP的上升成正向关系,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但在非常时期,如发生经济危机、战争时,财政支出上升的压力骤然增大,政府被迫提高税收水平,而公众在非常时期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收水平。这是财政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皮考克和魏斯曼理论示意图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支出增长支出增长支出增长支出增长•皮考克和魏斯曼的财政支出时间形态模型就其理论阐述的内容来看,已初步融入公共选择学派的思想。•在他们看来,财政支出增长要受到纳税人税收容忍度的制约,他们所认定的财政支出水平也是由政治制度中的多数投票原则所决定的水平,这点与公共选择论的观点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把财政支出与政治过程结合起来了。早期阶段——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比重。中期阶段——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绝对量是上升的,但政府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趋于下降。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支出,这部分支出将会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3、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理论早期阶段中间阶段成熟阶段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经济发展阶段马斯格雷夫阶段论财政支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突发事件政治扩张(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因素一、财政支出的效率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第四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一、财政支出的效率(一)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二)财政支出的生产效率(三)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是财政支出效率的集中体现70%75%80%BAC0Y30%25%20%Xz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一)财政支出的效益(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财政支出的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区别:1、核算范围不同•微观主体只计算自身核算范围以内的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与所得;•政府除了要计算直接的和有形的所费和所得,还要考虑长期的、间接的和无形的所费和所得。(一)财政支出的效益•微观主体的支出在于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要所得大于所费,都是可以选择的目标。•财政支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重视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即使某项支出从其自身看可能出现亏损,但若对整个社会能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则这项支出也是必要的。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微观主体支出的效益表现形式是单一的,只采用货币计算的价值形式来表现就可以满足决策的需要了。•而财政支出的效益表现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价值形式外,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如对行政管理、国家安全保卫、科教文卫支出,其效益就要通过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财政支出决策的需要。3效益的表现形式不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三个层次: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一)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成本法,又称最低费用选择法niirNPV0)1(Ci-Bi最低成本法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其他方法费用一职能比较法公众评判法历史动态比较法专栏: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目标评价法因素分析评分法成本一效用分析法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第五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一)什么是公共选择理论(二)“公共选择”的基本内
本文标题:财务学财政支出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6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