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5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
15.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教学建设与管理创新1.高职教育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目标:建立高职教育专业建设指标体系。要点:①对校内或区域内院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调研;②建立专业建设指标体系,主要指标有新生第一志愿率、报到率、就业对口率;实践教学比例,项目导向课程、任务驱动课程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工学交替课程数占专业主干课程比例;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数量,拥有完善的教学功能、具有真实顶岗岗位的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学生拥有中级技术资格证书的比例;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专兼职教师比例,兼职教师高技术等级比例等;③选择不同类型的3个以上专业按新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责任人:徐澍敏)目标:完善专业建设指标的内涵标准,推广和引领专业建设评价。要点:①通过专业建设评价试点,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指标体系,明确指标内涵标准;②在本校大部分专业推广该评价体系,引导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③完善专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标准;全面实施新建的专业评价体系。(责任人:徐澍敏)2.高职教育专业规模及调整的数学模型建立目标: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规模及调整的数学模型。要点:①统计各专业的新生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率;②分析各专业新生的质量;③调查统计各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④统计各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⑤调查统计各专业毕业生的稳岗率和就业能力;⑥跟踪调查各专业毕业生的薪水待遇和发展前景;⑦跟踪调查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⑧建立高职教育专业规模及调整的数学模型。(责任人:吴兴无)目标:完善高职教育专业规模及调整的数学模型。要点:①运用数学模型,实施校内专业招生规模与调整的试点运行;①修订调整模型的有关参数值。(责任人:吴兴无)2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教学建设与管理创新3.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研究目标:建立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要点:①确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制订研究规划;②明确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所涉及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材建设、教学制度建设、教学质量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等环节的各项指标及等级标准;②通过专业试点,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认证,建立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责任人:徐澍敏)目标: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要点:通过专家论证的《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责任人:徐澍敏)4.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型课程及配套教材、试题库建设目标: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要求,选择真实的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校企共同参与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项目导向”型课程及配套的教材和试题库。要点:①除重点建设专业外,新建校精品课程20门;②建成配套的按照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各环节的相关性进行组织编写,知识由实际操作过程的需要引出的校本特色教材共20本;③同步建成配套的、与职业资格考证相结合、突出能力考核的试题库。(责任人:徐澍敏)目标:按完善后的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设各梯队课程,同步完成相应课程的教材建设和配套的试题库建设,并进行完善。要点:①除重点建设专业外,继续建设20门校精品课程,再新建校精品课程20门;②建成与之配套的校本特色教材20本;③同步建成配套的试题库,并进行完善。(责任人:徐澍敏)5.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模式研究项目目标:分类实行学分制试点,完成制度建设;实现教学管理从学校向企业的延伸。要点:①建立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模式,并付之实施;②开发支持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的教学管理应用系统;③编制各专业学习导航;④完成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激励机制)。(责任人:徐澍敏)目标: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以学分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籍管理制度,完善从学校向企业延伸的整个教学管理系统,完善各项制度。要点:①完善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模式,并付之实施;②完善支持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运行及管理的教学管理应用系统;③编制并完善各专业学习导航;④完善制度建设(管理制度、质量标准、激励机制)。(责任人:徐澍敏)3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教学建设与管理创新6.教学化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目标:制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验收标准指标体系,新增校外实训基地78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0家。要点:①走访企业,研究分析教学合作的途径和方法;②制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验收标准指标体系。开展评价指标内涵分析;③举办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研讨会1~2次,探讨合作的途径、内容等;④新增校外实训基地78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0家。(责任人:徐澍敏)目标:完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指标的内涵标准,新增校外实训基地80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0家。要点:①完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建设指标的内涵标准,建立基地建设评价动态考核体系;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举办校企深度合作研讨会2~3次,拓展合作途径、合作内容,提高教学效果;③新增实训基地80家,示范性实训基地20家。(责任人:徐澍敏)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质量管理研究目标:建立顶岗实习质量管理体系,编制顶岗实习手册。要点:①开展顶岗实习校企双方介入研讨;②选取若干企业开展试点工作;③企业确定一对一的岗位指导师资;④企业具有相应的教学场所或现场讨论区,对学生实行职工待遇和同等管理;⑤实行全程考核,建立企业评价机制;⑥编制顶岗实习手册,对合格学生颁发企业经历证书。(责任人:徐澍敏)目标:开展顶岗实习质量管理评价,推动顶岗实习的全方位实施。要点:①制订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②开展校内顶岗实习评价,修订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内涵标准;③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推动5~8个专业群实施全方位顶岗实习,修订顶岗实习手册;④全面实施顶岗实习质量评价。(责任人:徐澍敏)8.基于工作过程的全面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目标:健全由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强化教师社会实践过程的监控;建立社会评价与预警体系。要点:①建立15名由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的教育教学督导队伍,并制订管理制度;②对50%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监控;③对50%以上的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等进行监控;④完成10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工作。(责任人:成军)目标:继续发挥督导队伍的作用,强化教师社会实践过程的监控;建立社会评价与预警体系。要点:①继续发挥督导队伍的作用;②对50%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监控;③对50%以上的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等进行监控;④完成10个专业的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社会评价工作。(责任人:成军)4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教学建设与管理创新9.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目标: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模式。要点:①召开校企双方介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讨会,成立规划建设专家咨询组织;②剖析重点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途径和运作情况;③建立具有示范效应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模式。(责任人:傅永强)目标: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要点:①选择生产性实训基地综合效益评价体系;②确定评价方法;③量化评价指标。(责任人:傅永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1.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对专业带头人分层次进行培养:培养省专业带头人4名;校专业带头人(第一层次)20名;校专业带头人(第二层次)20名。要点:①配套专项经费,制定目标任务;②完成学校对于高层次人才年度业绩点考核的要求;③完成学校对于专业负责人规定的岗位职责要求;④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⑤主持或参与完成一项教改项目;⑥提交一份年度专业建设报告。(责任人:何农)目标:继续对专业带头人分层次进行培养:培养省专业带头人4名;校专业带头人(第一层次)20名;校专业带头人(第二层次)20名;通过培养使其尽快成长为高职教育界有影响的专业骨干。要点:①配套专项经费,制定目标任务;②完成学校对于高层次人才年度业绩点考核的要求;③完成学校对于专业负责人规定的岗位职责要求;④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⑤主持或参与完成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任务;⑥提交一份年度专业建设报告。(责任人:何农)2.专业带头人“出国培训”计划目标:选送校级重点专业带头人5名参加出国培训,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开拓国际高职教育视野,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水平。要点:①学习时间半个月~1个月;②制定出国培训计划;学习结束后提交一份总结报告。(责任人:何农)目标:选送校级重点专业带头人5名参加出国培训,学习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开拓国际高职教育视野,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水平。要点:①学习时间半个月~1个月;②制定出国培训计划;学习结束后提交一份总结报告。(责任人:何农)5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专业教学团队建设3.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50名,经过培养使其成为校教学骨干。要点:①配套专项经费,制定目标任务;②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③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主持(参与排名前三)立项课题研究1项。(责任人:何农)目标:继续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50名,经过培养使其成为校教学骨干。要点:①配套专项经费,制定目标任务;②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③公开发表论文1篇;或主持(参与排名前三)完成课题研究1项。(责任人:何农)4.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目标: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达310人。要点:①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②每个工科类专业增派“访问工程师”1人,每期半年以上;③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72%以上。(责任人:何农)目标: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达380人。要点:①每人下基地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②每个工科类专业增派“访问工程师”1人,每期半年以上;③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73%以上。(责任人:何农)5.教师管理软件开发目标:开发教师管理的软件。要点:①完成校内招标,进行研发并投入试运行;②配套前期研发经费。(责任人:何农)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软件并正式运行。要点:充分利用教师管理软件,对师资队伍的层次结构、双师比例、专兼比例等进行动态管理。(责任人:何农)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1.就业指导与服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目标:就业工作人员的专门化、职业化。要点:校院两级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和就业指导授课教师共12人接受国家职业指导师培训,取得资格证书。(责任人:吴寿松)目标:就业工作人员的专门化、职业化。要点:全校80%以上辅导员和兼职就业工作人员取得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人才测评师等其中一项技能等级证书。(责任人:吴寿松)6项目2008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2009年9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名称建设内容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2.就业指导与招聘服务系统的网络平台建设目标:建立就业指导与招聘服务系统的网络平台。要点:①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中心;②引进职业测评软件,帮助毕业生职业定位;③引进“网上招聘管理系统”软件;④配置远程视频面试系统所需的硬件设施。(责任人:吴寿松)目标:建立“网上就业市场”,实现网上招聘。要点:①网上招聘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②网上招聘管理系统的完善与维护;③举办网上招聘会。(责任人:吴寿松)3.校园招聘会的创新与发展目标:校园招聘会的创新与发展。要点:2008届4800多名毕业生和30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答辩、作品及技能竞赛(展示)、现场双选签约的“三结合”毕业生就业招聘系列活动周。(责任人:吴寿松)目标:校园招聘会的创新与发展。要点:2009届5300多名毕业生和350家以上用人单位参加毕业答辩、作品及技能竞赛(展示)、现场双选签约“三结合”的毕业生就业招聘系列活动周。(责任人:吴寿松)4.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目标:创办“
本文标题:5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3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