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 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小学数学单元计划5篇
1/21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小学数学单元计划5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我给大家分享的“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小学数学单元计划5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计划【第一篇】可能性是学习数学四个领域中“统计与概率”中的一部分,“统计与概率”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是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并能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简单分析和判断能力,但学生只是初步的感知这种不确定事件,对具体的概念还没有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教师做出适当引导,学生就会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的。所以教材选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激发了学2/21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数学学习与现实的联系,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创造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与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丰富对不确定现象及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逆向思维和与人交流思考过程的能力。问题解决:能由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逆推比较事件多少。情感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能够运用可能性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逐渐对统计与可能性知识产生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判断物体数量的多少。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计划【第二篇】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3/21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1、正确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2、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及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3、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1、恰当选择面积单位,估计物体面积的大小。4/212、给学生留有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体验。3、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措施: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1.面积的认识…………………………………………….1课时2.面积的单位…………………………………………….2课时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课时4.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公顷、平方千米…………….2课时5.检测与讲评…………………………………………….2课时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5/21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实际大小。教学难点: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大小建立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涂颜色”比赛。教师在黑板上随手画出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1要求学生把黑板上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看谁先涂完?2讨论:为什么右边的这位同学先涂完?(生:因为右边的图形小,左边的图形大。)2、导入。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6/21小,课桌的表面要比数学书的表面大。2、平面图形。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3、揭示面积概念。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4、比较面积大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比较下面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提问:1第2图与第4图相比,哪个面积大?2怎样比较图1与图3?3第5图与第6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迭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5、导入面积单位。上面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了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哪个图形包含的方格多,哪个面积就大。可是方格有大有小,(出示下图)看,这个图形的形状与图5的一样,它们所包含的方格数也相等,但是由于方格大小不一样,所以它们的面积也不同。这说明,单靠数方格还不准确。因此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是说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教科书上介绍了一些,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73页。6、认识面积单位。提问:1课本上介绍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2怎样的7/21大小是1平方米?(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白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分米?(出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蓝纸)怎样的大小是1平方厘米?(教师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三张正方形纸摆成如下图形,让学生看到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3要测量操场或房间地面的大小,你们认为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恰当?4要测量课桌面的大小,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要求学生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看一看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数方格比面积大小。2、根据下面的测量要求,说出用长度单位还是用面积单位?3、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16平方厘米长方形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略)数学单元教学计划小学数学单元计划【第三篇】一、设计理念8/21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是接受、记忆、模仿、练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操作、阅读自学,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必修1,第一章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是数学的基本和重要语言之一,在数学以及其他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用集合及对应的语言来描述函数,是高中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重点,因此集合语言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它的学习非常重要。本节内容主要是集合间基本关系的学习,重在让学生类比实数间的关系,来进行探究,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概念,同时它也是后续学习集合运算的知识储备,因此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学情分析年龄特点:假设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高一学生,高一的学生求知欲强,精力旺盛,思维活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够很好的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认知优点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三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一定的认知基础。9/21学习难点但是,本节课这种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子集、v图、真子集、空集的概念。2.掌握用数学符号语言以及v图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3.能够区分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与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培养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间基本关系。难点: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10/21六、教学手段ppt辅助教学七、教法、学法?教法:探究式教学、讲练式教学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来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法:自主探究、类比学习、合作交流教师的“教”其本质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充分体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引导学生类比学习,同学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集合的知识。八、课型、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九、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二)教学详细过程1..回顾就知,引出新知11/21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不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问题二:大家来仔细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观察例子后,得出结论,在(1)中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教师总结,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有包含关系。(2)中的集合也是这种关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或者b包含a.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师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并加以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问题四:对于题目中的第3小题中的集合,你有什么发现12/21吗?师生活动1:在(3)由于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因此集合c,d都是所有等腰三角形的集合,集合c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d的元素,同时集合d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c的元素,因此集合c与集合d相等,记作:c=d。用集合的概念对相等做进一步的描述:如果集合a是集合b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强调: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师生活动2:教师引导学生以(1)为例,指出a?b,但4∈b,4?a,教师总结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师生活动?,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4.思维拓展,讨论新知问题六: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师生
本文标题:2023年数学单元教学计划_小学数学单元计划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67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