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财务管理活页文丛复习资料
财务管理活页文丛复习资料财务管理的目标本专题是对《财务管理学》自考教材第一章第三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的重要补充和修改。主要内容有:(1)补充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2)补充了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3)指出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陷;(4)指出了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区别;(5)分析了“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法的弊病;(6)阐述了我国企业现阶段的理财目标,即在提高经济效益的总思路下,谋求权益资本利润率的满意值。一、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和特征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我们进行任何工作,都要分析形势与任务,根据工作对象的客观规律性提出自身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一味应付日常的具体业务,不树立自己的预期目标,就犹如盲人骑瞎马,不知应去何方。但是如果脱离财务活动的客观规律性,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主观愿望,那也只能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在充分研究财务活动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明确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研究理财目标最重要的是明确企业全部财务活动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于过去我们常说的财务管理任务,它不是平行列举的几项要求,而是财务活动最终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地(终点),犹如万里行船所要抵达的彼岸,因而指导作用更加显著。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导向作用。管理是为了达到某一目的而组织和协调集体所作的努力的过程,理财目标的首要作用就在于为各种管理者指明方向。例如,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就给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激励作用。目标是激励企业全体成员的力量源泉,每个职工只有明确了企业的目标才能调动起潜在的能力,尽心竭力,创造出最佳成绩。(3)凝聚作用。企业是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增强全体成员的凝聚力,才能发挥作用。企业凝聚力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目标。企业目标明确、能充分体现全体职工的共同利益,就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献身精神和创造能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4)考核作用。在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的企业中,往往将上级领导的主观印象和对下级工作人员的粗浅了解作为业绩考核的依据。这样做不客观,不科学。以明确的目标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就能按职工实际贡献的大小如实地进行评价。所以,一个企业,犹如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不能够没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具有以下特征:(1)财务管理目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财务管理目标是在一定的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下,由人们总结实践的需要而提出来的。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和深化,财务管理目标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在西方,财务管理目标就曾经有过“筹资数量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多种概括,这些提法虽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却有着很大的区别。在我国,过去虽未明确提出过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但是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财务管理是围绕着国家下达的产值指标来进行的,实际上追求的是“产值最大化”。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已经摒弃了过去那种认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关心的是实现利润的多少,企业财务管理基本上是围绕着利润的增长来进行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但是,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是渐进的,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产生质变;人们的认识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以后,也需要有一个达成共识、为人所普遍接受的过程。因此,财务管理目标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性的一种概括,总的说来是相对稳定的。(2)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管理目标是实行财务目标管理的前提,它要能够起到组织动员的作用,要能够据以制定经济指标并进行分解,实现职工的自我控制,进行科学的绩效考评,这样,财务管理目标就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具体说来包括:可以计量。理财目标要有定性的要求,同时也应能据以制定出量化的标准,这样才便于付诸实行。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其目标更要能用各单位的量化指标来表现。不能在实践中以切实可行的量化指标来表现的理财目标,企业管理人员是不会接受的。可以追溯。即理财目标应该是最终可以追溯到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头上的,这样才便于落实指标,检查责任履行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可以控制。企业的理财目标以及分解落实给各部门、各单位的具体目标,应该是企业及所属部门、单位管得住、控制得了的目标。凡是在他们控制范围之外的目标,他们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的目标有等于没有,他们是不会关心的。(3)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这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各种各样的理财目标构成了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反映着各个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财务管理目标其所以有层次性,是由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的多样性以及它们相互关系上的层次性决定的。财务管理目标按其涉及范围的大小,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指整个企业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决定着整个财务管理过程的发展方向,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具体目标是指在总体目标的制约下,从事某一部分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总体目标是各个具体目标的集中表现,具体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明细化。财务管理总体目标是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的共同目标,对于财务管理各具体目标起着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因而又称为财务管理的主导目标、基本目标。财务管理具体目标按其涉及的财务管理对象不同,又可分为单项理财活动目标和单项财务指标目标。单项理财活动目标如按财务管理内容划分,可分为筹资管理目标、投资管理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收益分配目标等;如按筹资投资对象划分,可分为股票筹资目标、债券筹资目标、证券投资目标、项目投资目标等;如按资产项目划分,可分为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存货管理目标等。单项财务指标目标可分为利润目标(目标利润)、成本目标(目标成本)、资本结构目标(目标资本结构)等。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对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是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认真研究这三个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合理地设计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二、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我国理论界有许多不同的表述,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一)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不少论著主张把我国企业的理财目标确定为经济效益最大化。如“讲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最佳选择”。以提高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的总的思路,是有客观依据的。党和政府一再强调,要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要始终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全部经济工作的中心,必须在提高经济效益上下大功夫。提高经济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理应体现这一要求。企业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财务指标如资金、成本、收入等表现出来的,经济效益要求对生产经营中的消耗、占用和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对比和控制,使企业做到以收抵支、增加盈利、提高资金利用效果,作为微观价值管理的财务管理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无可替代的功能。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种定性的要求,无疑是合理的,但是这一要求却缺少可操作性。对它不能进行计量管理,难以进行控制,也难以追溯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经济效益最大化可以作为理财目标的总的思路,却不能代替付诸实践的理财目标。因此,要在这一总的思路指导下,探讨一个可以具体应用的理财目标。(二)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理财目标在我国和在西方都曾是流传甚广的一种观点,在实务界尤有重大的影响。利润最大化一般是指企业税后利润总额的最大化。我国企业在告别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后,经营方式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在由放权让利转为完善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过程中,企业有了自主权和自己的经济利益,开始转变过去“产值最大化”的观念,企业理财也开始围绕着利润的增长来进行。有些学者也明确提出过“利润最大化”的主张。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是有一定道理的。(1)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额,而且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企业自主经营的情况下,利润的多少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国家的贡献,而且与企业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对于国家、企业和职工都是有利的。(3)利润这个指标在实际应用方面比较简便。利润额直观、明确,容易计算,便于分解落实,大多数职工都能理解。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也存在一些问题。(1)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额是一个绝对数,它没有反映出所得利润额同投入资本额的关系,因为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不便于在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2)如果片面强调利润额的增加,有可能使得企业产生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利润,费用少摊,损失不计,材料盘亏不反映,等等。结果企业利润虚增,资产虚估,把许多潜亏留在账上,使企业遭受很大的损失。(三)股东财富最大化按照现代委托代理学说,企业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而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则是提高资本报酬、增加股东财富。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股票市价或每股市价。许多人认为,股票市场价格的高低体现着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所作的客观评价。它反映着资本和利润之间的关系;它受预期每股盈余的影响,反映着每股盈余的大小和取得的时间;它受企业风险大小的影响,可以反映每股盈余的风险。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就演变成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这一目标。以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实际上很难被普遍采用,这是因为:(1)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上市公司在全部企业中只占极少一部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200多家),大量的非上市公司不可能采用这一目标。(2)即使对上市公司而言,股票市场价格也要受多种因素包括非经济因素的影响,股票价格并不是总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也难以准确体现股东财富。(四)企业价值最大化何为企业价值?一些财务学者曾指出: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企业价值通俗地说是企业本身值多少钱……在对企业评价时,着重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可见,所谓“企业价值”应是企业资产的价值。而所谓“股东财富”,顾名思义应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企业价值同股东财富在性质上和数额上都是有差别的。但是,不少论著却把两者混同了。为了便于研究问题,我们应当把企业价值最大化同股东财富最大化区别开来。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合理计量。计量方法有许多种,目前多数人主张采用“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要以未来一定期间归属于股东权益的现金流量,按考虑风险报酬率的‘资本成本’换算为现值。由此而得到的‘股东投资报酬的现值’是股东财富的具体体现”。有的教材按照这一思路设计了企业价值的计算方法,即采用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以企业未来各年的现金流量为年金或系列付款,以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进行折现,按照预计企业取得收益的持续年份来计算企业价值。有些学者对以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作为理财目标的优点,作了如下概括:(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3)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而更重要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财目标,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而且考虑了债权人、经理层、一般职工的利益,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但是“未来企业报酬贴现值”的计量方法在可操作性方面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主要是:(1)公式中两个基本要素——未来各年的企业报酬和与企业风险相适应的贴现率都是很难预计的,预计中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因而很难作为对各部门要求的目标和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活页文丛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