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财管中某年经营成本=该年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该年折旧额-该年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摊销额,为什么不包含财务费用?在财务管理中,为了能体现项目本身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净现金流量,即项目本身所具有的获现能力和可行性,是有一个重要的假定前提的,那就是所有的资金都是自有的,不存在借入或融资,这样计算并评价出来的项目,剔除了其他项目本身以外的因素对项目自身的影响,更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出项目的可行性的,所以在考虑经营成本时,将作为外在因素的财务费用剔除。1.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为什么要叫“调整所得税”,这里的“调整”指什么?为什么不直接叫“所得税”?【分析】因为是按照“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税率”计算的,并不是按照“税前利润×所得税率”计算的,所以,不能叫做“所得税”,而称为“调整所得税”,此处的“调整”指的是对利息抵税的调整,计算调整所得税时,认为利息不能抵税,因此不能扣除利息抵税,应该用“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计算。2.项目投资中为什么直接用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率)计算,为什么财管中不考虑利息抵税的情况?【分析】财管中没有规定利息不可以抵税;只是在项目投资中,根据项目投资假设,假设债权人也是企业的资金的投入者,所以将借入资金作为企业的自有资金看待,这种假设下就认为归还借款,以及利息的支付都不作为企业的现金流出,所以利息的抵税也不作为企业的现金流入。所以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就没有考虑利息的影响,但实际上利息依旧是可以抵税的,只是在计算现金流量时没有就将利息的支出和抵税作为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项目来看待。3.投资利润率是利润/投资额,这里的利润如果分别是净利润和息税前利润,那么投资额分别是净资产和总资产。对吗?【分析】这样理解是正确的。为了保持分子分母的口径一致,投资额是资产的时候,分子应该是资产产生的利润,也就是权益资金和债务资金共同产生的利润。如果投资额是净资产,那么对应的利润也应该是归属于股东的利润,所以对应的是净利润。4.为什么计算运营期的NCF时,在息前税后利润的基础上要加上折旧和摊销?【分析】折旧和摊销是息税前利润的减项,会导致息税前利润减少(减少的数额等于折旧和摊销的数额),进而使缴纳的所得税减少,从而导致现金净流量增加(增加的数额=折旧和摊销的数额×所得税税率)。所以,在计算净现金流量时必须加上由此导致的所得税的减少额。息前税后利润=息税前利润×(1-所得税税率),折旧和摊销导致息前税后利润减少的数额=折旧和摊销的数额×(1-所得税税率)。故在息前税后利润的基础上加上折旧和摊销后,正好反映折旧和摊销导致净现金流量增加的数额,即“折旧和摊销的数额×所得税税率”。5.已知某投资项目的全部投资均于建设起点一次性投入,建设期为零,投产后每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预计该项目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4年,则按内部收益率确定的年金现值系数是4,请老师讲解一下。【分析】(1)在内部收益率的情况下,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年金现值系数所以,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2)因为该题的建设期为零,所以,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4年;(3)根据题意可知,本题中“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生产经营期”一定大于原始总投资(否则不会存在投资回收期),所以,本题满足教材中的“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简化公式计算条件;(注意:“投产后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是“投产后前若干年每年经营现金流量相等”的特殊情况)(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本题的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投产后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4(年)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实际上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若干项目的调整,最终计算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其基本原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对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影响净利润的业务,一般应通过调整“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确定,此类业务涉及的是“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两类业务。如无形资产摊销业务,应调整“管理资用——无形资产摊销”账户;对与净利润无关但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流动性类”账户本身的发生额确定。如收回客户前欠账款业务,应分析调整“应收账款”账户的发生额确定。具体项目内容说明如下:(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的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2)固定资产折旧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中再将其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3)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使本期净利润减少,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本项目的确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相同,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化,待摊费用减少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待摊费用增加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待摊费用等。(6)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化,预提费用增加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预提费用减少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若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或扣除。(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置,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9)财务费用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完成。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10)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也就是说,该项目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若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本项目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科目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由于实际交纳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只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上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当调节净利润。在调节净利润时,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借方增加或贷方减少,应调减净利润;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贷方增加或借方减少,应调增净利润。但递延税款的发生额若与“所得税”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无关的,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例如接受实物捐赠反映的递延税款。(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存货增加,说明现金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存货减少,说明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数,或加上存货的减少数。在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还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反映赊购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若存货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等业务。(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增加。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数,或加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收到客户以固定资产抵债业务减少的应收账款等业务。(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说明存货增加,最终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数,或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债务重组业务中以固定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等业务。来源:考试大-会计硕士考试站【问题一】请解释一下“高低点法”。【解答】“高低点法”是用来确定直线方程y=a+bx中的a和b的数值的,具体如下:(1)b=(与X最大值对应的Y值-与X最小值对应的Y值)/(X最大值-X最小值)需要强调的是:应该注意分子分母的数值的对应性,也就是说不能按照:b=(Y的最大值-Y的最小值)/(X的最大值-X的最小值)计算b的数值,例如本题中,不能按照(77000-68000)/(130-100)计算“单位变动成本”。(2)把b的数值代入与x的最大值或者x的最小值对应的方程中,计算得出a的数值,从而建立直线方程:y=a+bx【资料】某公司只产销一种化工产品,售价为每公斤1000元,1990-1994年的各年产销量分别为100、110、120、125、130公斤,每年产品总成本分别为70000、68000、74000、77000、76000元。答案:(1)单位变动成本=(76000-70000)/(130-100)=200(元)总固定成本=76000-200×130=50000(元)或=70000-200×100=50000(元)则:y=50000+200x【问题二】如何理解:可转换债券筹资,在股价大幅度上扬时,存在减少筹资数量的风险。【解答】如果转换时,股票价格大幅上扬,公司只能以固定的转换价格将可转换债券转为股票,从而减少了筹资数量。举例说明:假设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价格为1200元/张,债券面值为1000元/张,则发行一张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额为1200元。假设规定的转换价格为50元/股,则每张债券可以转换成1000/50=20(股)普通股,如果转
本文标题:财务管理要点提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7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