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研究
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研究摘要:财务预测信息是以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和可能采取的行动为基础的,据其现在的生产计划和经营环境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其他有关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得到的导向性信息。它的披露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根据有关理论及干扰财务预测信息披露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几方面适合本国证券市场的建议。关键字: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当今全球经济发展迅速,为提高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使投资者掌握的信息更完整,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财务预测信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微观看,在企业管理者受托责任的情况下,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降低成本,它还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进行正确的经济决策和客观的评价;从宏观看,它能促进证券市场和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优化配置社会资金。在西方,特别是美国AICPA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制度与监管体系,而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会计准则中并未涉及,只有在《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以及《上市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招股意向书的内容与格式》中有提到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有关问题,但有的是强制性规范,有的是任意性规范,内容不一致,较为凌乱,起不到真正的规范作用。2007年1月1日的起施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第3111号—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该准则比较简单,操作性也不强,与AICPA的《财务预测审计准则》相比,尚有较大差距。这些使得各上市公司无章可循,没有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予以参照,其编制的预测性信息内容与格式不规范,无法保障信息的质量,提供的信息也很难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需求,同时也加大了财务预测审核的风险。因此,我国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一、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内容证券市场上有句话“买一个企业的股票就是买它的未来”,对投资者来说,公司未来发展情况的信息比历史信息更为重要。财务预测信息是提供给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使他们能够了解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减少投资的不确定性,从而防范投资风险。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有利于缓解外部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费用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财务预测信息包含了以下几个内容:1、前景性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前景性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主要是揭示企业财务面临的,如产业结构变化、竞争加剧等伴随关键趋势出现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特定企业所面临权利和义务的不确定性。风险预测应着眼于资金结构弹性,即公司能否调整未来资金来源以满足预期和未预期的资金需求。它包括预测公司现金流量、筹集资本类型、资金来源、数量和筹资成本等内容,识别公司各部分资产的流动性趋势或不确定性因素。机会预测主要对公司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净利润和综合收益进行预测,对这些内容发生的潜在影响的范围和时间进行揭示。2、业绩预告业绩预告一般比较简单,内容主要有预告类型、预计业绩变动范围及变动原因。一般业绩预告的类型有预增、预减、略增、略减、首亏、续亏、续盈、其他、不确定等。这些都是为了让投资者投资时进行参考,引导投资者进行更合理地投资。上市公司一般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根据企业内部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情况、外部市场经济环境进行未来短期业绩的估测。3、未来运营计划与目标的陈述未来运营计划与目标是指企业管理层已经制定并形成书面文件的比较切实可行的经营发展计划与安排,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方式、销售计划、生产经营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及设备更新计划、资金筹措计划等,但又不仅限于此,还有有关发行产品或服务的计划与目标,以及对计划能否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等。这类信息虽然也涉及未来的信息,但由于有较强的确定性和规划性,相对来说披露的难度不大,且有一定的依据和可行性,故实现的可能性较大,所以这类信息目前作为必须披露事项规定于招股说明书和中期报告中。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理论分析1、有效市场假说有效市场理论力图揭示证券价格与信息之间存在的内在关联,进而说明资本市场效率与信息的互动关系①。有效市场假说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法玛在1970年提出的,并把它分为三种形式: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市场有效性一般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形成的证券价格能够全面反映上市公司向公众提供的所有公开信息,尤其在出现任何新信息后,此价格就能够立即随之做出变动调整,这一整个过程的效率。与市场有效性相关的是信息有效性,即信息作用于证券市场而引起的证券价格变动的速度。一般认为,信息传播的面越广,速度越快,市场越有效。要构成有效市场就要有3个条件:第一,投资者可利用获得的信息取得更高的报酬;其次,证券市场对新的市场信息必须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动向,且证券价格能完全反应公司信息;第三,市场竞争使证券价格从一个均衡过渡到另一个新的均衡,而与新信息相应的价格变动是相互独立的或随机的。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会使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方向更加明确,促使社会资金流向效益好的企业,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社会资金的综合报酬率达到最大,证券市场价格的变化更趋合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少数掌握内幕消息的人员谋求不正当的利益,使证券市场的运作更为有效。经有关学者研究,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弱式有效市场,虽不是一个完全投机市场,但披露的会计信息对证券价格已经具有明显影响,不过和国外市场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我国要使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就要解决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在信息披露、信息传输、信息解读以及信息反馈等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2、信息不对理论1970年,经济学家阿克尔洛夫(GeorgeA.Akerlof)发表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和市场机制》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柠檬市场”即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概念,之后其相关理论便被引入经济学中。他们认为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相互影响的交易双方之间信息分布不均衡,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这里特别指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也就是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分离,这使得“上市公司完全地掌握着自己的信息,包括历史信息、现在信息和未来信息,但投资者却始终无法完整掌握所有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②。投资者一般不参与经营管理,不可能完全了解内部管理的一切;而管理者比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有关公司当前内部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的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就期望通过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获取相关可靠的信息,评价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以对投资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进行正确的评估;可是管理者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等原因不愿意披露投资者所期望得到的信息。例如获利和报酬较低的公司往往不会自发向外界提供财务预测信息,主动披露其财务预测信息的公司往往是具有较佳业绩的公司;“好信息”通常会提早公布,而“坏信息”则推迟公告。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不可获取的行为与无法验证的信息,就需要通过包括财务预测信息在内的信息披露制度及相应的监管制度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在招股说明书和上市公告书中披露税后利润总额、每股盈利、市盈率等盈利预测信息,这显然属于强制性披露,至于公司上市后在年度报告中是否披露盈利预测信息,则取决于其自愿。从此看出,我国对于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规定主要集中于盈利预测,而且只是在公司证券上市时。另外,对于如何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虽有所规定,但有关规定也是散见于各行政法规视章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解释中,法律层级和位阶较低,规定较为零乱,且各规定的内容不尽一致,已有的规定也往往只适用于某一种特殊的情况,缺乏系统性规定。所以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就存在不少问题,具体有这样几个:(一)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价值性不强,内容不全面、不真实。由于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是建立在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和可能采取的行动基础上的,所以财务预测信息可能只是对上市公司历史的与现在的财务趋势作简单延伸。一些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上市公司,财务预测信息有时不能真正反映公司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导致预测信息不再具有决策有用性。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尽可能详细地公开财务预测信息,可现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通常表现出这样一种特征:报优,瞒差。如对于那些有多个子公司或关联方的上市公司来说,其在披露新年度的收入计划时,往往会乐观地估计收入,而对于收入计划中有多少比例来自于关联方与子公司的交易披露却明显不足。如果未来可能发生的事项,可能对公司的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那么上市公司也不会愿意披露此类信息,种种这些都使投资者难以获得全面的、真实的信息,据以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此外,企业经营环境多变,企业未来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财务预测信息不可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这样会出现投资者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投资目的,投资者就有可能指控企业的财务预测信息存在误导或舞弊行为,从而导致企业所面临的法律诉讼压力增加,所以,企业就可能会采取消极的不披露措施,比如不披露未来重大的资本支出计划等。这也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上出现财务预测信息内容不全面这一现象。(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财务预测信息就是着眼未来的,是公司未来发展的趋势,但是公司的经营活动有可能会受经营环境与经济活动而未能与预测信息一致,预测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能完成预测目标。财务预测信息披露也有可能会使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劣势,财务预测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泄漏了公司的商业秘密,使竞争对手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做好相应对策,影响本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还蒙受损失。所以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预测信息披露时,特别是在研究与开发项目、投资项目等的披露时,就不愿意披露此类财务预测信息,公司也很可能提供反向信息,来误导投资者,误导竞争者。与此同时做财务报告还是一项费时,费人力的工作。因为财务预测信息是基于过去的资料来推测未来发展趋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的参与,并不是简单就能获得的。财务信息的预测是需要花费相当大的成本,有时公司经营环境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预测信息发生较大改变。为保证财务预测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上市公司不得不频繁更正财务预测信息,也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这样就会给上市公司带来巨大的披露成本。(三)财务预测信息编制人员素质的限制财务预测信息编制人员通常是会计人员,前文提到过,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即投资者与管理者分离。投资者不可能完全了解管理层的一切,也无法完整掌握所有有关上市公司的信息,尤其是财务预测信息。在这种两权分离的企业制度下,不做假账是会计的基本要求,对于财务预测信息而言,则是不得披露虚假或误导的财务预测信息。但是我国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招聘会计人员尤其是财务负责人时,却把会做假账作为一个重要工作要求。在这种畸形的招聘机制下,选拔出来的财务预测信息编制人员,显然并没有把职业道德当成必须遵守的准则,也不会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会把这些违规操作,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质量自然也是令人质疑的。另一方面,财务预测信息披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美国也是因为安然事件后才重视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所以上市公司对于需要披露哪些财务预测信息、如何编制财务预测信息、何时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等,没有一个完善的、可操作的制度规范来指导,就导致这样了情形:有些公司想披露充分恰当的财务预测信息,却没有制度指引;想提高财务预测信息的编制技术,却没有制度参照;想提高编制财务预测信息的人员素质,却没有制度可供遵循。在这种环境下的财务预测信息编制人员,素质必然无法达到投资者的预期,所以提供的财务预测信息的质量也是大打折扣的。(四)我国证券市场功能存在缺陷根据经济学的理论,证券市场大体上有三种功能分别是融资、证券
本文标题:财务预测信息的披露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8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