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姓名:袁宾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区域经济学指导教师:李靖宇20080501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产业布局优化研究作者:袁宾潞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李靖宇.袁宾潞.LIJing-yu.YUANBin-lu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域与产业布局优化问题探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依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增长极,是全国海洋经济最为发达的强势区域,将会在国家新一轮海洋经济开发进程中再造辉煌.为此,需要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认定区域综合优势,确认区域结构优化方向,特别是为区域产业布局作出正确安排,以利于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的成长方向;加大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升级;依托优势海洋资源开发,促成海洋优势产业格局;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海洋资产化管理体制,为海洋经济进步提供保障.只有这样,才能使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在全国海洋经济协调发展中力拔头筹,发挥引擎功能和表率作用.2.期刊论文曹颖.朱军政.CAOYing.ZHUJun-zheng长江口南汇东滩水动力条件变化的数值预测-水科学进展2005,16(4)南汇东滩紧邻长江口主要排沙通道南槽而成为泥沙沉降的一个重要部位,为促淤围垦提供了有利的滩地和来沙条件,是上海市规划围垦的重点区域.目前上海已在南汇东滩开始实施围垦工程,围垦工程改变了长江口南汇岸线,也改变了南汇东滩的水动力条件.为了解围垦工程实施后水动力条件的变化,采用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模拟南汇东滩促淤围垦工程实施前后流场的变化,探讨围垦工程对邻近水域水动力产生的影响,为预测圈围工程实施后南汇东滩变化提供水动力学依据.3.期刊论文孙维萍.于培松.潘建明.SUNWei-ping.YUPei-song.PANJian-ming灰色聚类法评价长江口、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31(1)通过2007年秋季航次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综合调查,研究了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汞、砷、铜、铅、锌、镉、总铬的含量与分布,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海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评价.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通过灰类白化权函数确定海水水质分级界限及各参评指标对不同等级的聚类权,构建了海水中重金属的灰色聚类法综合评价模型.该模型能够较客观、合理地评价海水中的重金属.评价结果表明,长江口与杭州湾海域表层海水中的重金属总体情况良好,但是汞、铅含量偏高,尤其是汞.长江口外以北、杭州湾北岸口外及舟山群岛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相对较差,陆源排污为主要影响因子.4.期刊论文金海燕.陈建芳.翁焕新.李宏亮.章伟艳.徐杰.白有成.王奎.JINHai-yan.CHENJian-fang.WENGHuan-xin.LIHong-liang.ZHANGWei-yan.XUJie.BAIYou-cheng.WANGKui长江口外赤潮多发区近几十年来的古生产力记录及环境意义-海洋学报(中文版)2009,31(2)选取长江口外赤潮多发区沉积物柱状样,在高分辨率测年基础上,通过有机碳、有机碳同位素(δ13C)、生物硅、绿素等多项指标的分析获得了调查海区古生产力的变化信息.并结合近几十年来营养盐浓度及组成结构的变化探讨了海洋浮游藻类组成结构的变化在海洋古环境中的记录.柱状样年代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初.δ13C值在柱中的分布为-26.15×10-2~19.5×10-3,表明有机碳为陆源与海生的混合.生物标志物在柱状样中的分布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以前含量均较低;50年代至80年代含量均增加,表明海洋浮游藻类活动强烈且以硅藻为主,与此阶段长江口营养盐浓度迅速增加相对应;80年代以后,生物硅的含量下降至整个柱中最低水平,绿素有所降低,但高于50年代前的水平,而有机碳含量增加,表明在该时段硅藻生物量降低,其他藻类生物量有所增加,这与长江口营养盐氮盐持续增加而硅酸盐逐年降低、氮与磷的含量比值、磷与硅的含量比值迅速增大有关.沉积记录还表明此阶段陆源有机碳的贡献增强.5.期刊论文张霄宇.张富元.高爱根.章伟艳.徐绮阳.ZhangXiaoyu.ZhangFuyuan.GaoAigen.ZhangWeiyan.XuQiyang稀土元素在长江口及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分布及物源示踪研究-中国稀土学报2009,27(2)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陆源物质.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对于区分长江和黄河流域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古黄河三角洲以较低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特征,而长江来源物质以相对较高的轻重稀土比值为特征,沉积物粒度和Cl含量不是控制沉积区内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长江口近岸区和东海北部陆架区两个分区,黄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以及台湾暖流是造成分区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分区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皆表现为不同程度差异,长江口近岸区化学组成和长江流域物质基本一致,东海北部陆架区与黄河流域物质比较接近.6.学位论文王波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壬基酚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2007近年来,随着全球海洋环境质量的恶化,近海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OrganicPollutents,POPs)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已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并已在一些典型的城市岸带/河口湾开展了其空间分布和富集规律研究。长江口是重要的运输和商业枢纽,也是高度城市化、工业化的地区,近几十年来,该地区环境日益恶化,多种污染物以不同来源和方式输入。目前在该地区开展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有机污染,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存在巨大的隐患。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s,PAHs)、烷基酚(Alkylphenols,APs)等有机物是一类对环境和人类有极大危害的物质,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生物累积性、难降解性和“三致”效应,它们可从污染源进行远距离输送并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多环芳烃(PAHs)和烷基酚(APs)同时又是环境荷尔蒙,亦称环境激素、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这些有机物是由于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发挥着类似自然荷尔蒙的作用,能够扰乱内分泌系统,使生物体的生理、发育和生殖等机能失常。本研究以气相色谱一火焰离子检测(GC-FID)和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别测定了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和壬基酚的含量,并对其组成特征、污染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以长江冲淡水的运移方向为主轴将所研究区域分为东西、南北两个断面,又将南北断面分成三个区域,即前三角洲泥质区、浙江沿岸软泥区、长江口东南软泥区三个区域。结果表明: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总含量的变化范围为99.6-684.4ng.g'-1d.w.平均值为395.7ng.g'-1d.w.。多环芳烃的最高值出现在前三角洲泥质区。多环芳烃的总含量在东西断面上从近岸到远海基本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表明距污染源的距离是制约多环芳烃含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在南北断面上,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表现为前三角洲泥质区(449.1ng.g'-1d.w.)浙江沿岸软泥区(436.6ng.G'-1d.w.)长江口东南软泥区(395.4ng.G'-1d.w.)。不同泥质区多环芳烃的分布主要受控于离污染源的距离、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及海洋环流体系等。长江口沉积物环境中多环芳烃来自热解源和石油源的混合源,其中以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为主。壬基酚在表层沉积物中的浓度范围为0.73-11.45ng.g'-1d.w.,平均浓度为4.43ng.G'-1d.w.,总体浓度水平较低。浓度最高的两个站位分别位于浙江沿岸泥质区和长江口东南泥质区。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的壬基酚在东西断面上不像多环芳烃那样严格按照从远海到近岸逐渐增大,但是总体变化趋势是近岸高于远海海域。在南北断面上,壬基酚在两个泥质区的含量变化不大,总体趋势是长江口东南软泥区浙江沿岸软泥区,与多环芳烃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这可能与物质的性质有关。与国内外其它地区相比,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和烷基酚的污染程度为轻度水平。但已有少数站位的个别多环芳烃(芴和二氢苊)超过了生态效应区间低值(ERL),可能对当地的海洋生物产生一定的有害效应,其他海区的潜在生态风险则很小。7.期刊论文宁修仁.史君贤.蔡昱明.刘诚刚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生物生产力锋面及其生态学效应-海洋学报(中文版)2004,26(6)通过分析海洋生态学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渔场及赤潮等资料,发现长江口和杭州湾及其毗邻海域生物生产力的锋面,在离长江口门和杭州湾口约100km的长江冲淡水中部海域出现蓝细菌丰度、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浮游动物的最大值,该锋面的存在和位置被水色遥感所确认.光和营养盐在此呈现最佳的权衡.在该锋区悬浮体浓度小于5mg/dm3,盐度为25~30.在该锋面的西侧高的悬浮体浓度造成了浮游植物的光限制,其东侧距长江口和杭州湾口较远,陆源营养盐被稀释,加之浮游植物的消耗,造成了营养盐的限制.夏季水体的层化,增强了水体的垂直稳定,使这种分布格局更加显著.由于细菌多附着在悬浮颗粒物的表面,细菌丰度的最大值出现在近口门区的最大浊度带,在向外海方向随着悬浮体的沉降细菌丰度迅速降低.在生物生产力锋面,浮游植物的旺发导致水体跃层之上高溶解氧浓度和低营养盐浓度,尤其是PO4被耗尽,同时浮游动物饵料的丰富,造成浮游动物旺发;由于蓝细菌的快速增殖,其流式细胞测定的细胞粒径变小.生物生产力锋面的出现产生了显著的生态学效应,一方面造成某些经济鱼类产卵和索饵场的形成,例如鲐鲹鱼、马鲛鱼等;另一方面造成赤潮多发区和底层水缺氧区.8.期刊论文朱纯.潘建明.卢冰.扈传昱.刘小涯.叶新荣.薛斌.ZhuChun.PANJian-ming.LUBing.HuChuan-yu.LUIXiao-ya.YEXin-rong.XUBin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子组合特征及其对有机碳运移分布的指示-海洋学报(中文版)2005,27(4)报道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现代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及分布特征,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正构烷烃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调查站位正构烷烃主要可归纳为3种类型:陆源输入优势型(单峰群)、陆源和海洋内生混合类型(双峰群)和石油类污染类型(单峰型,不具奇偶优势).长江口邻近站位正构烷烃色谱指标的突变,是长江河口区2种不同水团造成沉积物差异的客观反映.除P4外,研究站位总正构烷烃含量(∑n-Alk)与有机碳总量(TOC)相关性良好,且长江口东南-浙江沿岸软泥区正构烷烃的陆源高等植物组分(TER-Alk)、海洋内生组分(PL-1)、奇偶碳优势指数(CPI)等指标与运移距离呈线形关系.在因子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4种正购烷烃中,以陆源烷烃输入比重最大(51.5%),在陆源烷烃中又以东海河流物质贡献最大(49.1%);根据因子负荷差异,推测东海北部沉积有机质可能多数来源于苏北沿岸及老黄河口水下三角洲,冲绳海槽区则可能大部分来源于长江及东海内陆架物质,并探讨了其运移机理.9.期刊论文郭志刚.杨作升.范德江.潘燕俊长江口泥质区的季节性沉积效应-地理学报2003,58(4)利用长江口泥质区及其邻近海域夏季和冬季的悬浮体、温度和盐度资料,就长江口泥质区悬浮体的季节性分布和沉积效应进行探讨.由于台湾暖流的强烈阻隔作用,夏季和冬季长江入海的泥沙基本滞留在123°15'E以西的内陆架进行搬运和沉积.长江入海沉积物供应量、台湾暖流
本文标题:长江口及浙江沿岸海洋经济区产业布局优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9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