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阜新市经济转型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
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阜新市经济转型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姓名:冮行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水利工程指导教师:李致家;王才20060401阜新市经济转型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作者:冮行久学位授予单位:河海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钱云平.AndrewLH.张春岚.王玲应用222Rn研究黑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人民黄河2005,27(12)黑河流域位于西北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换频繁.了解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换关系是进行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利规划的重要依据.222Rn是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地下水中222Rn的浓度远大于地表水222Rn的浓度,同时,222Rn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因此222Rn是一种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关系非常良好的示踪剂.利用222Rn作为同位素示踪剂,研究分析了黑河中游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换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出山口莺落峡至张掖黑河大桥河段,地表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张掖大桥以下至正义峡河段,地下水排泄补给河流.2.期刊论文买买提·阿扎提.艾斯喀尔·木拉提.Mamat·Gazat.Askar·Murat渭干河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及水盐平衡对比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地下水经常不断地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通过从外界获得水量而得到补给,特别是对我们南疆大型灌区而言,地表水是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径流过程中,地表水由补给处输送到排泄处,在水量交换运移过程中,径流同时伴随着盐分的交换与运移,这就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过程.地表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决定着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只有对地下水补给、排泄和径流建立起清晰的概念.才有可能正确地分析与评价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因此据我们目前的各种资料来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对比,很有根据和价值.3.学位论文武鹏林辛安泉域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2007辛安泉域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独立的补、径、排系统,在地理位置上覆盖了长治市的绝大部分。辛安泉出露于潞城市、平顺县、黎城县交界处的浊漳河河谷中,泉水多年平均流量(1957~2000年)为9.64m'3/s。随着长治市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研究区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地下水开采量相应呈上升趋势,形成了区域性的地下水水位下降;同时,区内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在破坏地质环境的同时,也破坏了浅、中、深层地下水原有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造成含水层疏干、地表水断流现象。在天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条件下,开展地表水一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是目前地质环境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本文的研究工作对于揭示辛安泉域(包括泉域内孔隙水集中分布的长治盆地)地下水环境问题的驱动因素、推动该区地下水化学演化与环境地质相关问题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并可为合理有效地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本文首先开展了长治盆地孔隙介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以期在时间和空间上把握研究对象—盆地孔隙地下水系统的整体格局。研究表明:盆地第四系地层呈现由西北向东南厚度逐渐增大的趋势。就总体分布特征而言,盆地两部、南部、北部地层较薄,一般厚度数十米至百米,下部与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地层相接触;东部一般在200m以上,长治附近最厚达250m,主要受长治大断裂的断距控制;在长治大断裂附近,盆地第四系地层直接与下伏的碳酸盐岩地层接触,根据成因类型、沉积厚度、含水系统间的联系与分布位置判断,长治盆地基本为独立的孔隙含水系统;从盆地岩性结构模型剖面图分析,盆地松散沉积物多为冲积、洪积和冲洪积交互成层分布;从本次研究的空间尺度上看,不存在区域性连续分布的隔水(弱透水)层,粗粒相的“砂砾层”和极细粒的“粘土层”在空间上都呈“透镜状”分布,介于“砂砾层”和“粘土层”的粉细砂土呈连续的网状分布。孔隙水与岩溶水之间是否存在水力联系是研究区始终未解决的水文地质课题。本文尝试通过地质、水位和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对二者是否存在补排关系进行判断。从地层平面接触关系上看,盆地松散地层与西边山的二叠—三叠系地层相接触,据钻孔资料,盆地西侧的碳酸盐岩地层深埋于千米以下,岩溶水在此已成滞流状态,与盆地孔隙水则不可能有水力联系。在盆地东侧,松散地层虽然与出露地表的碳酸盐岩地层相接触,但浅部碳酸盐岩地层富水性极差,基本不存在岩溶水补给孔隙水的可能。对于盆地西部及西南部的岩溶裂隙水含水岩组而言,此地区亦即盆地深埋岩溶水的补给区,由于地层大体上向西倾伏,而且岩溶地下水水位埋深大于松散层的覆盖深度,使盆地西部及西南部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几乎没有得到岩溶水补给的可能。综上所述,研究区岩溶水与孔隙水之间无密切的水力联系。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分析和地表水—地下水相互转化关系分析是本次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以水化学与同位素分析为研究手段,对此展开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如地表水Si含量显著上升,可以认为该处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源之一为地下水。在研究区,沿河流流向,水样XA30和XA28的Si含量不断下降,表明沿途不断有地表径流补给,但XA05的Si含量与前者相比明显偏高,可以推断,地下基流补给是地表水XA05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此外,研究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研究区岩溶水的δ'18O和δD值总体上低于浅层孔隙水,浅层孔隙水δ'18O和δD值又低于地表水。在δD—δ'18O散点图上,岩溶水样多数位于雨水线附近或下侧,其中位于雨水线附近的水样主要分布于泉域东部和北部的山区或山前倾斜平原区,即岩溶水的主要补给区,这说明岩溶水主要接受当地降水补给;另有少数水样点比较分散,且距雨水线稍远,主要分布在泉域中部或地表水系附近,可能与地下水受到地表水下渗补给有关。地表水样和孔隙水样均远离雨水线,且分布相对分散,说明其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的同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浓缩作用。基岩裂隙水水样也落在降水线附近,说明其以大气降水来源为主,且水循环以垂向循环为主。研究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锶同位素分析则表明:岩溶水、孔隙水、裂隙水、地表水的'87Sr/'86Sr高值区均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与西北部,浊漳河河水的'87Sr/'86Sr值为0.71217~0.71155,与浅层孔隙水的'87Sr/'86Sr平均值0.711617比较接近。研究区灰岩的'87Sr/'86Sr值为0.7089,与普遍被学界接受的碳酸盐风化来源'87Sr/'86Sr值为0.708的认识基本一致。在岩溶水样的'87Sr/'86Sr—1/Sr散点图上,绝大部分数据点分布在碳酸盐和硅酸盐端员的混合线附近,这说明水体中的溶质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和硅酸盐岩以及铝硅酸盐岩的风化或溶解,其溶解作用对地下水的溶解组分贡献显著,而碳酸盐矿物溶解对岩溶水水化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辛安泉域地区地面表层矿物的组成来看,主要以硅酸盐为主,而地表水和孔隙水的'87Sr/'86Sr值基本在0.712左右,与前者相近,这表明地表水和孔隙水的化学组分主要来自于表层矿物的溶解。同时也说明,在混合线上方的岩溶水水样之所以具有较高的'87Sr/'86Sr值是因为具有地表水或孔隙水的补给来源,因此岩溶水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其它水源的渗漏补给。除此以外,矿坑排水的'87Sr/'86Sr值相对而言较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矿坑水中的Sr的来源不局限于碳酸盐岩和硅酸岩两类矿物,还有其它的来源。本文的创新点体现在:采用水化学—同位素联用方法,系统分析了泉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4.期刊论文宋献方.刘鑫.夏军.张学成.于静洁.张应华.SONGXianfang.LIUXin.XIAJun.ZHANGXuecheng.YUJingjie.ZHANGYinghua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岔巴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09,17(1)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6月、8月两次对地表水、地下水采样,分析8D、818O、电导率(EC)和pH的变化,研究了岔巴沟流域的地表水一地下水转化关系.河水的氢氧同位素和EC沿河道变化大;主河道河水的δ值沿程富集,而EC在6月份时逐渐增加而8月份则先减小后增大;地下水δ值变幅较小而EC变化大.结果表明,旱季,河水接受以泉水为主要排泄形式的地下水补给,流量很小,在部分河段甚至干涸,仅在中游部分河段,由于河道两侧地下水位下降,基流或降雨径流对地下水形成一定的补给,但在其它河段没有明显的补给;雨季,降雨径流的退水过程快,洪水补给地下水的时间短且局限在河道两侧,洪峰过后,地表径流源于基岩裂隙泉以及各支沟淤地坝拦蓄的降雨径流,中游河水接受基岩裂隙泉水及各支流的补给量增加,而下游支流及泉水流量小,对地表径流量的贡献小,地表水沿程经历强烈蒸发,仅河道附近的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淤地坝减少地下水排泄,增加地下水的转化量以及淤积层、地表径流的矿化度,但尚未明显影响地下水水质.5.期刊论文屈君霞.喻生波疏勒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相互转化关系-甘肃科技2007,23(4)文章在分析疏勒河干流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疏勒河干流不同地带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分析结果认为:(1)祁连山区,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化以地下水向河流排泄为主;(2)南盆地,在山前洪积扇出山河水入渗转化为地下水;溢出带地下水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在农灌区引河水通过田间入渗补给地下水;(3)北盆地双塔灌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引水灌溉入渗补给,沿途蒸发排泄并向地势低洼地带排泄.6.学位论文徐海洋平原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蓄2007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是一种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特点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究竟如何实现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始终未能很好地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有:1)流域上游往往有引用地表水的便利条件,因而更多的是利用地表水,而忽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从而导致地下水位抬高而引发盐碱化;2)在流域中下游,则由于地表水的引用受到上游制约,而不得不依靠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位的大幅度下降,而引发地下水漏斗甚至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的发生;3)由于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在硬件设施上往往需要两套系统,其投入相对较大,运行调度复杂,而使得实际生产中难以真正实现联合运用。这些问题的解决一方面要靠政策法规和行政手段以及经济手段等来调动不同地区开展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探讨不同地区如何科学而合理地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运用,从而实现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本文结合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的实例,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从技术层面探讨了不同水平年引黄水和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利用比例,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系统分析总结国内外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方面的相关资料,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2.针对地下水库建设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了研究。3.建立了地表水库和地下含水层联合运用系统的确定性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的具体特点相应地提出了求解思路和方法。4.针对河南省濮阳渠村引黄灌区,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通过优化计算,提出了不同水平年条件下的引黄水地下水联合运用调度方案。7.期刊论文袁德奎.李小宝.兰鹏程.YUANDe-kui.LIXiao-bao.LANPeng-cheng一种新的海滩地下水和地表水耦合计算方法-海洋通报2009,28(6)海滩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质量和动量交换对于近岸海域的泥沙输运、盐水入侵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扩散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描述地下水和地表水运动的控制方程的有限差分离散格式进行重新组织,构造了一种新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耦合计算方法.作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分界面的海滩动边界在该模型中可以被隐式的模拟,无需特别处理.通过与解析解和实验数据的比较,证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斜坡海滩的
本文标题:阜新市经济转型期水资源评价与开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90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