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高一____经济生活导学案[1]
高一经济生活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课题: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目标导航:(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二)能力目标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教材导读:(一)基础问题填空1.商品是用于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2.货币是从_____________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货币在执行________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货币在执行_________职能时,必须有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4.纸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纸币是_________________(或某些地区)发行的,_____________使用的______________。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限度。(二)知识点拨1货币的本质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联结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这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商品和货币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必然出现一般等价物──贵金属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要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需要掌握以下观点。(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4)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都是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但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生时间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第二,特征不同。货币价值比较大,用较少的物品能进行较大量的交换;易于分割,分割之后既不会减少价值,又给交换带来方便;易于保存,不会因为保存时间的长短而使价值发生变化;便于携带,以便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交易。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但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第三,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例题:货币的本质是()A.商品B.贵金属C.一般等价物D.价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货币本质的再认再现能力。货币是特殊的商品,但这不是货币的本质;贵金属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成为货币,这也不是货币的本质;任何商品都有价值,货币的本质并不是因为它具有价值。正确答案为C。2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这部分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是: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商品价值就是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要准确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价值尺度职能(1)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2)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3)价值尺度与价格的关系。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货币产生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对货币来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而对商品价值而言,就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4)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5)货币充当价值尺度,自身必须确定一个计量单位,即货币单位。2.流通手段(1)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2)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3)初期的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初期的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可用公式表示为: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可用公式表示为:商品—货币—商品。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第一,前者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后者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第二,前者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了,后者则是在货币产生后才出现的;第三,前者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后者买和卖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分离的。(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3.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例题:下列有关货币职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是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②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③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产生时就具有的两种基本职能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货币职能的分析比较能力。随着商品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是货币的支付手段,因此,①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三)纸币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人们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人们接触到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因此,只有掌握纸币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要准确理解纸币的基本职能,需要掌握以下知识。(1)纸币的含义。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2)纸币与铸币相比的优点。第一,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第二,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第三,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这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例题:下列对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由于生产出的商品供不应求,致使物价上涨,纸币贬值B.由于生产出的商品供大于求,必须大量发行纸币C.由于纸币的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所需的数量D.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的数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解。通货指的是流通中的价值符号──纸币,明确这一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物价上涨也不等同于通货膨胀,影响物价的因素很多,这样A选项错误,B、C选项都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为D。(三)例题导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例1:(05年广东,9)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例2关于商品和货币两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②先有商品,后才有货币③商品和货币都是一个历史范畴④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④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必须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例3:“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对“使用”应这样理解()A.纸币可以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上流通B.纸币可以作为价值尺度C.纸币可以作为流通手段D.纸币可以作为贮藏手段(四)随堂练习1.商品交换的本质是(C)A.物与物相交换的关系B.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C.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D.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关系2.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D)A.每个生产者的具体劳动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交换关系C.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3.从货币的产生看,一般等价物是货币生产过程中的必然现象,这是因为(B)A.扩大的物物交换,使商品交换越来越困难B.它能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C.一般等价物具有固定性D.一般等价物能充当交换的媒介4.金银充当货币后,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这表明(B)A.金银作为货币,就不再是商品B.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仍然是商品C.金银天然具有作为货币的社会属性D、金钱作为货币,其本质是商品交换的媒介5.“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A)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②买和卖两种行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进行③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这是因为(A)A.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表明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的数量关系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大小C.现实货币放在商品上容易被偷走D.用观念上货币来说明商品的价值表明可以讨价还价7.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是(C)A.代表商品的价格B.价值不变的商品C.现实的货币D.观念的货币8.货币之所以能度量一切商品的价值是因为(C)A.货币可以表现为商品的价格B.货币是财富的象征.人们乐于接受C.货币本身商品,具有使用价值D.货币本身有价值,具有价值尺度职能9.“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C)A.纸币只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其基本职能B.流通中的纸币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是受客观经济规律支配的D.纸币的面值是不固定的10.通常在一定时间内,在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发行量(B)A.与待销售的商品量成反比B.与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与人民币自身价值成反比11、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表现的?(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交换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关系。(2)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职能表现出来的,即通过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表现出来的(五)强化作业1.商品里的商品有标价,如一支钢笔标价为6元。在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职能。()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世界货币2.关于货币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纸币是货币符号C.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D.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3.下列选项中,属于商品的是()A.原始森林B.自产自用的粮食C.商店里卖的电器D.援助灾区的物资4.价值是指()A.凝结在商品中的具体劳动B.凝结在产品中的具体劳动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D.凝结在产品中的无差别劳动5.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这是因为()A.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B.纸币过多或过少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下跌C.纸币是货币符号,只有使用价值但无价值D.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为限度6.假设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那么,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为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
本文标题:高一____经济生活导学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69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