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23年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汇编8篇】
1/202023年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汇编8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2023年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汇编8篇】”,供您参考阅读参考下载。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第一篇】我有幸被选中参加《xx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班学习,这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各位专家教授的授课精髓为指导,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化方向发展。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2/201、积极学习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2、聆听请教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3、反思提升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能力。4、学以致用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3/20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所以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希望能在专家和各位老师的指导下,使我在知识与技能应用,思路与方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第二篇】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和技能成为必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4/20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制定本学习计划。1、遵守纪律,完成任务。2、讲求实效,学以致用。3、全面提高,提升质量。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5/20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6、深入开展校本课题研究。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培训心得渗透在具体的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团队优势,开展集体备课,集体研讨,互相学习提高教学实效。立足学校实际,解决当前教学中的难题,以研促教。学以致用。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由于自己底子薄,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但是作为教师又岂能不学?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来做。、1、10.10前加入工作坊,了解研修安排。2、10.11——10.26制定研修计划,开展网上研修学习。3、10.27——11.11完成1份教学设计和1份课件制作。6/20积极参与版块讨论。4、11.12——12.16在教育教学过程反复实践。5、12.17——12.23进行学习反思和再提高。6、12.24——12.30总结研修心得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第三篇】1、利用网上学习交互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都是教师事前安排好的,学生大多处于被动地参与。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优化整合,可以更好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交互式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自主权、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实践活动。例如: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一)”:教师抓住一年级的孩子爱玩且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及感性认识为主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大胆设计在一整套电脑游戏中。由第一关“比一比”“比比积木大小和面的多少”进入学习要点,初步形成对体积面积的感性认识;随后进入“找一找”,让孩子在配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中进行复习巩固;最后又设计“闯关”游戏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等。整堂课富有吸引力,实现人机交互,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刺激多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7/20有这样一个案例,在进行“毫米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将儿童熟知的“龟兔赛跑”动画片稍作修改后作为导入,让孩子们想一想“小蜗牛、小乌龟和小白兔都跑了500(注:分别为500毫米、500厘米、500米),为什么大家都说小白兔跑的最多,而小蜗牛跑的最少?”可爱的动物卡通、动听的音乐强烈的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引出的问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了孩子在整堂课中都积极动手、动脑,以探究原委的好奇心。最后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大胆创新,将其设置成动画“粗心的猪八戒”。通过师生互动,帮“猪八戒”找出他的错误。整堂可看、可听、可说、可操作,脑、眼、耳、口、手并用,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让一节抽象的概念“活”起来。3.利用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申办奥运现场直播的收视率……通过覆盖面广泛、富有教育意义和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再如,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上完《年、月、日》的知识之后,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这时,教师大可不必按传统教学习惯,帮学生搜罗一大堆年历、日历甚至美工书籍之类资料。只需要8/20指导孩子们“轻轻点击鼠标”,你会发现,几天后他们交上来的作品,页面之美观、内容之充实、想象之丰富都是那样的出乎你的预料。1、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限制教育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上,学生只记结果而不研究结果如何得来;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这些传统的习惯极大地影响者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具体表征为:(1)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2)课程实施基本以课堂、教师、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课程管理统得过死,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的多样化要求。2.现代信息技术过度滥用,束缚教师课堂设计能力。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需要一个较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教师和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欠熟练,同时,缺乏专家和相关理论指导,缺乏合适的网络课件或工具平台,会使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本身难以系统化,显得零敲碎打。若教师自制课件,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反而耽误自身的教学任务,影响学生学习效果。9/20为了“赶上”教学改革步伐,有的教师上课,不论什么类型什么内容的课,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一堂课从头到尾,不写一个粉笔字,全用电化设备打出来,似乎这才有新意,才符合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精神。而教师一节课的主要任务只有不断点击鼠标,挖空心思的让学生围绕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运行流程转。更有甚者,一些公开课、观摩课,几乎演变成了各种电教实力、电教手段的大比拼,而教育教学的.灵魂――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人文素养却荡然无存。1.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优化整合。同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有这样两份设计迥异的案例。第一位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声情并茂地说:“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通过不断的启发,让学生找出它们“轴对称”的共同特点。这精美的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申了学生们的审美感。第二位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安排在网络教室进行。电脑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小段中国传统喜庆场面,其背景用一个巨大的红双喜衬托。教师让学生回忆手工课上剪“红双喜”的方法过程,揭示“轴对称图形”;然后请学生进入电脑资源库,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作用;即时训练时,教师请学生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轴对称性,完10/20成电脑中没有画完的画;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或运用手工剪纸、或展示自己的绘画特长、或选用电脑绘画技术等,利用轴对称图形绘一幅你自己认为最美的画;最后课堂总结时,由师生共同进入“聊天室”“聊一聊、议一议”,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所感。乍看第一节课运用了多媒体展示,激发了学习兴趣。然而,仔细揣摩两节课,不难发现第一节课的教师仅把电脑作为一个展示图形的工具,学生还是没有摆脱“跟随着老师学习”的传统模式。第二位教师则真正懂得充分利用网络的广阔性和互动性,“找图形”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发表自己的主见。
本文标题:2023年小学个人信息技术研修计划方案【汇编8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085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