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ppt1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2019/9/271第十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介绍凯恩斯主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本章研究的主要问题: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乘数模型2019/9/272几个通用的假定(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2019/9/273一、假定经济中存在着生产能力的闲置•生产能力闲置的两层含义•1、劳动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失业•2、厂房机器等资本品没有充分利用——存在着开工率不足2019/9/274二、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即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中总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凯恩斯定律——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适应于短期分析。2019/9/275三、在既定的的价格水平上,总供给是无限的•总供给曲线平行于横轴。在总产量曲线上的点,都有实现均衡的可能。•经济含义是:由于存在着资源闲置,在固定的价格水平下,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如图)2019/9/276••PPYOAS2019/9/277四、由于总供给无限,所以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单方面决定—称为总需求分析•均衡的分析由总需求的大小来决定。ADASYPP0OY*2019/9/278•通用前提假定的情况只有在大萧条时才会出现,所以凯恩斯经济学有时被称为萧条经济学。2019/9/279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1、假设所分析的经济关系中不存在政府,也不存在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这就是所谓的两部门经济。•2、假定不论需求为多少,经济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这就是说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和收入的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这在西方经济学中有时被称为凯恩斯定律。2019/9/2710•凯恩斯定律被认为适用于短期分析,即分析的是短期中的收入和就业的如何决定。因为在短期中,价格不易变动,或者说具有粘性,当社会需求变动时,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此外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这样,GDP、NDP、NI、PI就相等。2019/9/2711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二部门中均衡产出表示为:•y=c+i(用小写字母实际指标)•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实际产出就等于计划支出(计划需求)加非计划存货投资。但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指与计划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因此,非计划存货投资等于零。2019/9/2712•支出等于收入45º线•直线上任一点均为AE=y•支出决定收入45ºAE45ºYEEY2019/9/2713三、投资等于储蓄•AE=c+i•Y=c+s•AE=y•c+i=c+s•i=s2019/9/2714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影响消费支出的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定–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定–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理论–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模型消费函数反映的是消费支出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2019/9/2715一、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理论的基本假设•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即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利率、工资和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潜在的国民收入(YF)是固定不变的。2019/9/2716二、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数学表达式•C=a+bYd•其中:C代表消费;a代表自发性消费(a0);Yd(或Y)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b代表边际消费倾向(0b1)。2019/9/2717边际消费倾向MPC(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量(C)同可支配收入增量(Y)的比值。(0b1)•MPC=C/Y•从几何意义上来说,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2019/9/2718平均消费倾向APC(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e)•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C)同可支配收入总量(Y)的比值。•APC=C/Y2019/9/2719MPC与APC的变化规律及关系•MPC递减•APC递减•APCMPC2019/9/272045°图和消费曲线OCY450AC0Y1C1Y2C2C3Y32019/9/2721例题•设消费函数为C=200+0.8Y,Y=1000,请问:自发性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各是多少?•答:–自发性消费量:200–MPC:0.8–APC:12019/9/2722案例1:中美边际消费倾向之比较据估算,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现在约为0.68,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约为0.48。也许这种估算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美国。为什么中美边际消费倾向有这种差别呢?2019/9/2723•一些人认为,这种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消费观念不同,美国人崇尚享受,今天敢花明天的钱,中国人有节俭的传统,一分钱要瓣成两半花。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消费观念属于伦理道德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不同的消费观来自不同的经济基础。还要用经济与制度因素来解释中美边际消费倾向的这种差别。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经济总体上是稳定的;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覆盖面广而且水平较高。而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2019/9/2724消费曲线的平移•在微观经济学中曾经介绍过“需求量的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和“消费曲线的平移”的区别:–沿着消费曲线的移动是反映消费量和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消费曲线的平移是指除国民收入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变化对消费量的影响。2019/9/2725影响消费曲线移动的因素•财富(wealth);•对未来价格和收入的预期;•价格水平变动(实际收入与货币幻觉);•收入分配;•税收;•利率。2019/9/2726消费曲线平移动图示OCY450C1a1C2a2C3a32019/9/2727三、储蓄函数•储蓄:没有用于消费的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储蓄函数的推导;–设消费函数C=a+bY–因为S=Y-C–所以S=-a+(1-b)Y–其中,(1-b)代表边际储蓄倾向2019/9/2728MPS与APS•边际储蓄倾向MPS(MarginalPropensitytoSave):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值。•MPS=S/Y•=(Y-C)/Y•=1-C/Y•=1-MPC=1-b•平均储蓄倾向APS(AveragePropensitytoSave):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值。•APS=S/Y=(Y-C)/Y=1-APC2019/9/2729储蓄曲线的推导OYC450aC=a+bYAOSY-aBS=-a+(1-b)Y2019/9/2730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c=a+by•s=-a+(1—b)y•c+s=a+by+-a+(1—b)y=y2019/9/2731•当收入为Y0时,即消费支出等于收入,储蓄为0。在A点左方,消费曲线C位于45º线之上,表明消费大于收入,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轴下方;在A点往右,消费曲线位于45º线之下,因此储蓄曲线S位于横轴上方。•c,s45ºc=(y)s=(y)Ay0d-dOy2019/9/2732•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的任意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第三,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恒等于1。2019/9/2733案例2:老百姓为什么喜爱储蓄高储蓄率往往是高GDP增长的后果。道理很简单,普通老百姓收入增长后,会小心地“奖励”一下自己,但不愿大量花钱。日本在上世纪70年代GDP增长很快,在那个时期的储蓄存款率也是很高的。到了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变缓,储蓄存款率也随着下降了。中国目前还是处在高GDP增长期间,较高的储蓄存款率其实是正常的。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资渠道是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不光老百姓缺少投资渠道,近来很多企业也因缺少投资欲望而把资金存入银行。在中国,企业存款增加后,广义货币M2(定活期存款为主)就会随着增长。2019/9/2734中国是个高储蓄率的国家,老百姓把收入的40%放在银行里。根据央行数据,截止到2011年底,金融机构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5.2万亿元。但是,一个典型的城镇三口之家,也就是大约10多万元存款。这个平均家庭存款数,购买房子不足,供养车不够,不断上涨的医疗费和教育费也让普通家庭不敢轻易花费银行存款。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在平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形成的。2019/9/2735老百姓储蓄多是对养老风险和医疗风险没有信心。美国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景气,美国人储蓄较多。随着经济改善和各种社会保险机制的建立,大多数美国人对未来的担忧没有了。2005年,美国人的储蓄率是负数,说明他们不光不存钱,而且开始花过去的存款。不过,美国人并没有过度担心。储蓄是个复杂的现象,需要把居民存款余额放到更大的图像里去看。美国的老百姓只想花费,不愿储蓄,而中国的情况稍稍不同,老百姓感到银行里有储蓄,心里才能获得一些安全感。2019/9/2736•目前,我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而培养一个孩子上到大学需要19.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钱不敢花就不难解了。消费低并不是“节约的习惯”,而是未来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2019/9/2737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四、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2019/9/2738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提出的,认为消费者会受到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前者称为棘轮效应,后者称为示范效应。•理论核心: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的下降而减少消费。2019/9/2739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提出的,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一生能够平稳地生活,因此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生活的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C=aWR+cYL•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财富的比例;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即每年消费掉的工作收入的比例。•人口的年龄分布会影响社会消费水平。2019/9/2740三、永久性收入假说•消费者的收入取决于永久性收入。•永久性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计到的长期收入。•政策启示:政府想通过减税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效果不理想,因为减税而增加的收入,并不是永久收入,居民不会立即用于消费。2019/9/2741第四节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方法•利用消费函数,即(C+I)分析法;•利用储蓄函数,即I=S分析法•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均衡条件•利用消费函数得:Y=AE=C+I•利用储蓄函数得:I=S2019/9/2742一、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利用消费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C+I0–C=a+by•解联立方程得均衡国民收入为:bIay102019/9/2743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消费函数)OYAE450aC=a+bYa+I0AE=(a+I0)+bYYE2019/9/2744二、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数学法(利用储蓄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S=-a+(1-b)Y–I=I0•解方程组得:bIay102019/9/2745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的图示法(利用储蓄函数)OYS/I-aS=-a+(1-b)YI=I0YE2019/9/
本文标题:ppt13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20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