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XXXX新题分类汇编:收入与分配(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课标文综10.C1[2011·江苏卷]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课标文综10.C1[2011·江苏卷]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从题干中图所示,可以看出,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正方向变化,故①表述不符合题意;适度的收入差距能提高效率,但是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效率会降低,故②④表述符合题意,③表述不符合题意。课标文综17.C1[2011·山东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增幅”是山东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①提高经济效率,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④增加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课标文综17.C1[2011·山东卷]A【解析】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①正确;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②正确;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国家为稳定社会秩序,对某种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但国家调控是宏观的,不可能对所有的农产品都这样做,③说法错误,排除;货币发行量是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能随意发行,排除④。课标文综38.(1)D2、C2、B1(2)E2(3)P1、P2[2011·安徽卷]《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纲要》)描绘了安徽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某校时政学习小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目标解读在讨论《纲要》中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同学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安徽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部分)指标,2010年预计,2015年目标,年均增长(%)财政民生支出(亿元),1096,240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5788,力争31576,>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5285,力争10570,>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151.5,9500,18(1)同学们围绕表中目标纷纷发表意见,请你谈谈提出上述目标的经济学依据。★观点评说同学乙说:“除了重视经济发展和关注民生,安徽的发展还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进程。许多与百姓利益攸关的事要靠他们自我管理,这样才能共创幸福美好家园。”(2)请你运用民主管理意义的知识评说同学乙观点的合理性。★感悟反思(3)结合材料,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角度谈谈本次探究活动对我们的启示。课标文综38.[2011·安徽卷]【答案】(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考生若从统筹城乡发展,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等方面作答亦可)(2)基层民主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增强和提高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3)重视保障民生和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推进基层民主启示我们要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同学们关注安徽发展启示我们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1)D2、C2、B1[2011·安徽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发展观、财政的作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设问考查确立上述目标的依据,而表格集中反映了安徽省重视财政民生支出、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长。扩大消费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生产发展,解决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有利于扩大消费;增加财政的民生支出是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财政具有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据此即可组织答案。(2)E2[2011·安徽卷]【解析】本题考查坚持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把握。联系设问,本题具体考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让百姓自我管理的合理性,因此,答案的组织既要从基层民主自治的地位、发展的意义作答,又要分析对人民群众的意义。(3)P1、P2[2011·安徽卷]【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考查解读、整合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解答的关键在于信息的提取与恰当理论的选用。材料一表明,同学们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安徽省在发展中关注民生;材料二表明安徽重视推进基层民主。同学们关注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启示我们要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关注民生、重视基层民主是重视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启示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推进基层民主是调整上层建筑的体现,这启示我们要改革上层建筑使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大纲文综38.G3、C2、N3[2011·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昔日的农奴和奴隶享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政治权利。西藏自治区不仅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而且享有广泛的自治权。1965年以来,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有效地维护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权益,促进了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材料二民主改革50多年来,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跨越,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据统计,1959年至2010年,西藏生产总值由1.74亿元增长到507.46亿元。2010年西藏的经济增长率为12.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1959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为2019亿元,平均增长近12%。“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对西藏的财政补助达到2124亿元。(1)结合材料一,说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央财政支持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3)运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大纲文综38.G3、C2、N3[2011·全国卷]【答案】(1)根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作用:使西藏自治区充分享有广泛的自治权,保障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能够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内部事务,提高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2)加快西藏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3)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反作用于生产活动。西藏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促进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推动了生产发展。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维护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调动了其积极性。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促进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推动了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解析】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运用财政的作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民族区域自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角度切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此问题实际分为两个小问,首先回答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然后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回归课本,结合材料围绕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国情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来回答第一小问,然后从保障西藏自治区享有广泛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等角度组织答案。回答时一定要将课本基础知识与材料结合,不可相互脱节。第(2)问属于影响意义类试题,回答时要运用财政的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进行分析,围绕财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科教文卫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组织答案。第(3)问要注意把握知识限定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这一原理”,答题方向在于分析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因此组织答案需要将此原理细分,先呈现原理内容,然后用材料语言进行论证。结合材料和课本基础知识,此题要围绕社会关系的调整和变革对生产实践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组织答案。课标文综31.C2[2011·福建卷]通货膨胀率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课标文综31.C2[2011·福建卷]B【解析】本题以“十一五”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跌幅度曲线图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CPI涨幅超过3%通常作为通货膨胀的警戒线,在A点时,CPI涨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宜实施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从B点到C点,市场出现通货膨胀,宜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B项正确。从C点到D点,CPI涨幅不断下滑,市场出现通货紧缩,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宜扩大财政赤字,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在E点时,市场出现通货膨胀预期,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的观点不对。课标文综33.C2[2011·福建卷]“拉弗曲线”(见下图)描述了税率和税收的关系。它给我们的启示是()①税收政策必须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A点是我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最佳税率选择③确定税率应充分考虑企业产品的价值和竞争力④税率超过了一定的范围将导致税收收入的下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④D.③④课标文综33.C2[2011·福建卷]C【解析】“拉弗曲线”反映的是税率高低与政府税收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政府提高税率,自然会使税收增加,但如果税率太高,纳税人增加收入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进而减少投资和工作时间,这将导致税基的减少,政府的税收不但不会增加,反而有可能减少。相反减税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热情和企业的投资动力,虽然税率下降,但税基的大幅度增加很可能增加政府的税收。所以税率的制定必须综合考虑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税收具有强制性
本文标题:XXXX新题分类汇编:收入与分配(高考真题+模拟新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24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