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作者:周思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刊名:金卡工程英文刊名:CARDSWORLD年,卷(期):2009,13(3)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4条)1.王秀玲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分析[期刊论文]-上海房地2007(04)2.徐茵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2008(07)3.封晴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8(09)4.刘嫒本轮房地产业调控失效原因及对策2007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封晴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商场现代化2008,(25)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为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房地产行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依籁较大,也受到紧缩货币政策较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发展现有的融资模式,并对房地产融资方式进行创新,来确保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发展.2.期刊论文刘巍.王若阳银根紧缩、银根放松与放而不松——大萧条前后中关货币政策效果比较研究-阅江学刊2009,1(1)对比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功能,在经济发达的美国,货币政策只能刹车不能启动,符合货币理论的逻辑,而在经济落后的近代中国,货币供给既能刹车又能启动,现代货币理论对此无法解释.货币政策无法启动经济的前提是需求约束型经济(美国),而在供给约束型经济(中国)中,货币政策是可以启动经济的.在两种经济状态下,紧缩银根都可以使经济增长减速或刹车.3.期刊论文戴小文从紧货币政策下的民间信贷发展趋势研究-西南金融2008,(11)自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有由发展过快向过热转变的迹象,其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尤其是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异常活跃为代表.随着各种国际热钱的进入,以及前期信用扩张的积累加快了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消费指数连续创出新高,流动性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突显.为避免经济过热,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7次调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以缓解流动性压力.由于紧缩银根,众多中小企业出现了巨大的信贷资金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借贷异军突起.本文着重分析了紧缩货币政策下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4.期刊论文封晴.FengQing银根紧缩政策下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创新-财经科学2008,(5)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持续加大,流动性过剩问题趋于明显,为了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政府采取了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作为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行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依赖较大,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有所加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展现有的融资模式,并对房地产融资渠道进行扩展和创新,积极探索运用多种融资方式,来确保房地产企业的持续发展.5.学位论文王帮举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调控研究2008流动性过剩是这几年国内外理论和实务界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前几年主要表现在银行体系的存款资金严重过剩,金融机构存差持续扩大,超额准备金率居高不下,货币市场利率在低位运行,金融机构的过度放贷行为难以抑制,银行不断进行信贷扩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过热,尤其是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在空置率高居之下仍保持了较快增速;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价格空前高涨;房地产价格依然保持持续上升,股票价格2006年底起出现大幅上涨。面对这些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水平、发行央行票据以对冲流动性、取消强制结售汇制度、限制银行房地产贷款等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然而这些政策是否真正破解了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进入2008年后,股市房市纷纷下跌,到2008年9月上证综合指数已经跌回了7年前的牛熊分界线,深圳房市也吹响了下跌的号角。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也变得岌岌可危了,长三角、珠三角等工业发达地区一大批的工业企业面临资金极其困难的窘境,大批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已经或接近倒闭,中国从一个资金充裕的时代恍惚又回到了资金短缺的年代。现在谈论流动性的声音越来越少,是不是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已经不存在了?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是否真的就意味着流动性过剩的终结?过剩的资金到底流向了何方?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现状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中国当前采取的货币政策是否取到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的作用?如果没有?应该采取怎么样的政策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破解流动性过剩?本文全面解读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流动性过剩概念及其衡量指标的不同解释,在分析流动性过剩现状及政府出台的各种治理措施效果的实证分析基础上,力求在治理流动性过剩对策上有所创新并最终找到治本之策。文章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相关研究文献、论文框架和新意思与不足;第二部分首先从流动性、流动性过剩的概念入手,接着阐述国内外学者关于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指标研究,为进一步分析我国流动性过剩所采取的政策效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接着深入分析和比较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具体表现:M2/GDP持续上升、“存贷差”持续扩大、“贷存比”不断下降、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货币市场利率偏低等。第三部分对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主要从国际因素、国内宏观经济、银行、个人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建立新的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力求从中可以找到治本之策。在分析产生该现象原因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对经济造成的现实和潜在的危害。第四部分对目前政府已经采取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对策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得出货币政策治理流动性过剩失效或者说是效果不显著的结论,并具体深入分析了货币政策失效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回顾日本八、九十年代货币政策,汲取日本失败的教训,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有极好的借鉴意义。第六部分提出了积极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改善社会保障,刺激消费,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步伐,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等措施,指出将原来的“以堵为主的治理措施改为“以疏为主”的政策措施才有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流动性过剩的现状。6.学位论文王万峰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研究——基于经济转型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视角2006我们通常研究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可以分为货币(利率)传导和银行信贷传导。货币传导通过市场渠道进行传导,银行信贷传导通过机构来发挥作用。货币传导理论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之上,银行信贷传导理论的假设前提则反之。中国是一个特殊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发展进程目前尚不具备货币传导或利率传导的基本前提条件,尽管货币供应量已成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在实际宏观调控操作以及货币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货币当局最关注的仍然是信贷总量。而商业银行的行为取向直接决定了信贷总量的变化。因此,本文应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的理论及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等相关理论,通过系统回顾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转型时期(1984-2005年)不同阶段的信贷行为,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法来分析其不同的行为特征对货币政策传导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结论以及政策建议,旨在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实效,更好发挥央行宏观调控作用,起到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文献价值。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章是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以及有关文献综述。一是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途径分为两大理论:建立在完美市场假说上的货币传导途径和建立在非完美市场假说上的银行信贷传导途径。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二是系统回顾了中西方学者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作用的研究。第二章论证了信贷传导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一是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金融环境来看,不具备货币传导或利率传导的基本前提条件,分析了金融市场发展落后、融资渠道单一、信用配给作用明显、微观基础不适应等。二是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的效应明显超过货币渠道或利率渠道。第三、四、五章重点阐述了经济转型时期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第三章是中国转型经济初期(1984-1991年)的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一是回顾转型经济初期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二是分析该时段商业银行信贷行为的特征,包括受地方政府影响很大、具有行为守成倾向、产权不明晰影响深远等。三是对“紧缩银根”到“紧中有活”的货币政策以及财政银行的“双紧”政策与治理整顿的实施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第四章是商业银行强调利润最大化以及极力扩张规模时期(1992-1999年)的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一是回顾历史背景。二是分析信贷行为特征。主要是商业银行市场属性得以增强,资产规模与不良资产规模同步激增,与央行目标开始出现不一致,四大专业银行占据垄断地位,模糊经营性信贷与政策性信贷的行为的界限,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乏力,信贷结构性集中等。三是分析了高度垄断、信贷集中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对整顿金融秩序与“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实行“适当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回顾。第五章是风险和资本双约束下(2000年至今),日趋理性的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一是介绍经济金融环境。二是分析信贷行为特征。主要有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信贷业务比重偏大,贷款结构单一,信贷投向集中,信贷失控的现象屡有发生,经营目标继续调整,不良贷款不断冲高,贷存比逐年下降,存贷差不断扩大,短期贷款比重不断下降以及资本约束硬化的影响等。三是分析了不良贷款和存差带来的几点影响,回顾了扩大内需为主,兼顾防范信贷风险的货币信贷政策,以及加强宏观调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货币政策。第六章是关于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提出了政策建议,一是对商业银行进行诱导和补偿;二是深化商业银行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发展和完善货币市场体系;四是建立监管、货币政策良性协调机制;五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六是央行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科学性和窗口指导力度。关于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总的来看,本文既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发展变化的历史回顾,又描述了其逻辑演进的过程。本论文的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挑战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商业银行行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研究是近年来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作为一名央行职员,笔者也密切关注这一研究领域,在参阅大量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成此文。与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本文的选题及研究角度具有创新性。近年来,虽然有关货币政策的研究文章不少,但真正研究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行为主体,以及其行为取向对货币政策传导影响方面的文章相当缺乏。本文则重点研究了传导链条中的行为主体,分析了行为主体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二、本文系统地总结了转型经济中国有商业银行的特征,采用了从表象到实质、从微观到宏观的创新性分析视角。论文分析了商业银行特征的内涵、表现以及经济金融背景,并创新性地将转轨经济中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商业银行特征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变化密切联系起来。三、论文提出的政策措施及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希望这些建议和措施能够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有针对地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7.期刊论文杨桂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探讨——基于货币政策工具制度缺陷的制约分析-华北金融2008,(2)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本身存在的制度缺陷是近年来紧缩银根货币政策失效的重要原因.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必须发展完善货币市场,取消准备金利率,加快利率市场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8.期刊论文曹珊金融危机下的民间融资——发展中小企业的另一种融资选择-理论月刊2010,(1)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我国经济的增速明显放缓.08年我国采取了紧缩型的货币政策,各大银行也纷纷紧缩银根,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本文标题: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32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