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税法》课程2教材:2012年《注册会计师—税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主讲:屈中标QQ:389160287TEL:139501849492232第一节税收概述(了解)税法的概念(熟悉)税法的功能(了解)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了解)42一、税收概述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一)税收的内涵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利,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3.国家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二)税收的外延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的形式特征。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二、税法的概念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具有义务性法规和综合性法规的特点。【例题·单选题】以下关于税法概念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是()。A.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B.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C.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决定税法属于权力性法规D.税法属于综合性法规【答案】C52三、税法的功能1.税法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法律保障。2.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3.税法对维护经济秩序有重要的作用。4.税法能有效地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5.税法是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可靠保证。四、税法的地位及其与其他法律的关系税法的地位由税收的重要地位决定。税法属于国家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部门法。62第二节税法的原则(熟悉)税收法律关系(掌握)税法的构成要素(掌握)72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定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实质课税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2.税收公平原则。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4.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821、法律优位。税法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税收行政法规优于税收行政规章。2、法律不溯及以往。指新法实施以前的行为不适用于新法。3、新法优于旧法。新旧法对同一事物冲突用新法。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同一事项,两部法律规定有冲突时用。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例如2003年4月审查A企业税收发现A企业在1999年生产卷烟少计算消费税50万元。在进行查补税款时适用以前规定的从价征收的办法而不是复合计税办法。而在计算滞纳金和进行征收管理时是适用2001年5月1日颁布的税收征管法而不是2001年以前的税收征管法。6、程序优于实体。这个主要是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也就是说纳税人通过税务行政复议或税务行政诉讼寻求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之一,是必须事先履行税务行政执法机关认定的纳税义务,而不管这项纳税义务实际上是否完全发生。否则,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纳税人的申诉不予受理。实际上是为了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比如甲对税务机关的核定征收有异议,则只有及时缴纳了税款,才可以提请复议或者诉讼,否则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不予受理。税法的适用原则法律优位法律不溯及以往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实体从旧,程序从新程序优于实体92【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新法优于旧法原则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B.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这体现了税收法定原则C.税法的原则反映税收活动的根本属性,包括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D.税法适用原则中的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答案】ABCD102二、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权利、义务不对等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属地兼属人的原则确定)客体即征税对象内容是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由税收法律事实来决定,税收法律事实分为税收法律事件和税收法律行为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对权利主体双方是平等的,对权利享有者的保护就是对义务承担者的制约112【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2010年)A.税法是引起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并不平等,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C.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国家税务机关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之一D.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两方面构成【答案】C【解析】选项A: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但税法本身并不能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选项B: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平等,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选项D:税收法律关系在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方面构成的。122三、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是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总称。1.总则。主要包括立法依据、立法目的、适用原则等。2.纳税义务人。又称“纳税主体”,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有两种基本形式: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而出生的,有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包括本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法人是自然人的对称,我国法人主要有四种:机关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社团法人。与纳税人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是代扣代缴义务人和代收代缴义务人。3.征税对象。征税对象又叫课税对象、征税客体,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是征纳税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客体或标的物,是区别一种税与另一种税的重要标志。税基又叫计税依据,是据以计算征税对象应纳税款的直接数量依据,它解决对征税对象课税的计算问题,是对课税对象的量的规定。4.税目。指各个税种所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反映征税的具体范围,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税目体现征税的广度。5.税率。指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132142税率类别具体形式应用的税种比例税率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等定额税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我国目前没有采用)超额累进税率把征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等级规定一个税率,税率依次提高,将纳税人的征税对象依所属等级同时适用几个税率分别计算,再将计算结果相加后得出应纳税款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和个体、承包项目全率累进税率(我国目前没有采用)超率累进税率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划分若干级距,分别规定相应的差别税率,相对率每超过一个级距的,对超过的部分就按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征税土地增值税152【例题•多选题】中国现行税制中采用的累进税率有()。A.全额累进税率B.超率累进税率C.超额累进税率D.超倍累进税率【答案】BC162【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进税率表:级数课税对象级距税率11500元以下(含)3%21500-4500元(含)10%34500-9000元(含)20%假定甲、乙、丙三人的征税对象数额状况分别为甲1500元、乙1501元、丙5000元。按照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按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甲应纳税=1500×3%=45(元)甲应纳税=1500×3%=45(元)乙应纳税=1501×10%=150.1(元)乙应纳税=1500×3%+1×10%=45.1(元)丙应纳税=5000×20%=1000(元)丙应纳税=1500×3%+(4500-1500)×10%+(5000-4500)×20%=445(元)出现问题:乙比甲征税对象数额增加1元,税额却增加150.1-45=105.1元,税负变化极不合理172【特别提示】为了简化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需要将“速算扣除数”设计在超额累进税率表中。所谓速算扣除数,是按照全额累进计算的税额与按照超额累进计算的税额相减而得的差数,事先计算出来附在税率表中,随税率表一同颁布。速算扣除数=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结合上述例题,我们也可知上述税率表的速算扣除数第一级为0,第二级为150.1-45.1=105(元),第三级为1000-445=555(元),有了速算扣除数,再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额时,可以简化计算:按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按全额累进方法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本例丙应纳税=5000×20%-555=445(元)超额累进税率表的形式:182【例题·计算题】给定一个累进税率表:级数课税对象级距税率11500元以下(含)3%21500-4500元(含)10%34500-9000元(含)20%超额累进税率表的形式:级数课税对象级距税率速算扣除数11500元以下(含)3%021500-4500元(含)10%10534500-9000元(含)20%555192【例题•计算题】李某2012年3月取得薪金6000元,如何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500元以下的税率3%;超过1500元不超过4500元的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105)【答案】首先计算李某的应纳税所得额:6000-3500=2500(元);然后可以用两种方法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第一种方法是按照上表中超额累进税率定义的分解计算法:1500×3%+(2500-1500)×10%=45+100=145(元)。第二种方法是按照教材个人所得税一章规定的简易计算法:2500×10%-105(速算扣除数)=145(元)。2026.纳税环节。指征税对象在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要掌握生产、批发、零售、进出口、收入取得、费用支出等各个环节上的税种分布。7.纳税期限。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缴纳税款的期限。有三组概念: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纳税期限、缴库期限。8.纳税地点。纳税人(包括代征、代扣、代缴义务人)的具体纳税地点。各税种纳税地点的规定都易出客观题。9.减税免税。指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采取减少征税或免予征税的特殊规定。各章节的减税免税规定往往存在大量要点。10.罚则。指对违反税法的行为采取的处罚措施。印花税、征管法等章节都有违章处罚措施。11.附则。主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规定此项税法的解释权,二是规定税法的生效时间。后续章节没有特别表述,可作一般了解。212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税收立法(熟悉)税法的实施(了解)222一、税收立法(一)税收立法概述(了解)税收立法是指有关权机关依据一定的程序,遵循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技术,制定、公布、修改、补充和废止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活动。【例题·多选题】税收立法包括有权机关的下列活动()。A.制定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B.公布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C.修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D.废止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答案】ABCD(二)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了解)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公平原则3.民主决策的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法律的稳定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232(三)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熟悉)1.税收立法机关我国制定税收法规的机关不同,其法律级次也不同:(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2)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规定及条例。(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4)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地方性法规。(5)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的税收部门规章。(
本文标题:1第一章税法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34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