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
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学习指导】这篇学习资料“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由三一刀客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收集,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下载吧。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第一篇】“在展厅里,我仿佛走进了历史长河,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精炼的文字反映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为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而自豪,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努力学习,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10月21日,喀什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生布威麦热那姆古丽·依斯马依力由衷地说。在开学之际,喀什大学党委宣传部组织刚入校的新生到新建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参观,接受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新疆地方史教育,让学生重温历史,增强爱党爱国情怀。当天,我校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和人文学院的13个班500多名学生走进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喀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于10月9日落成,分为两层四个展厅,展陈面积约2300平方米,总的主题思想是:凝聚中华情,共圆中国梦。其中,1号厅主题为《真理的力量》,2号厅主题为《领航新时代》,3号厅主题为《伟大的变革》,4号厅主题为《共圆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体现新疆特色、符合喀什大学实际的原则,立足南疆,辐射全疆,把思政教育的普遍性与新疆思政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把平台建设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集实践教学、互动体验、资源共享、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着力提升大学思政教育课的吸引力、亲和力,是我校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在参观中,新生们有序进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依次参观了四个展厅。看到感兴趣的地方,有的同学或停下脚步详细了解,或在展厅里自拍留影,大部分学生则在讲解员周围,认真听讲解员讲述党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及在中国共产党治理下新疆的发展等内容。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我校2020级新生感到收获很大。不少同学表示,基地各个展厅主题鲜明,图文并茂,很多内容曾经听过或在书本上学过,重温这些内容,巩固了知识,也受到了教育,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今后,将不负韶华,好好学习,在求知中厚植爱国情怀,用优异成绩报效祖国。讲解员鲜雪艳说:“我很荣幸能够为刚入学的2020级新生承担讲解任务。在为新生做好服务的同时,我自己也收获了很多。为了做好讲解,我先学习了展厅内容,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个人素养,增强了交际能力。在工作中,我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希望我的讲解,可以提升新同学的思想认识以及他们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据介绍,10月21日至26日,我校新泉校区的新生将分批参观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后期还将安排高台校区的新生前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学习。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第二篇】在“凝聚中华情,共圆中国梦”的主题思想下,支部党员依次参观了《真理的力量》《领航新时代》《伟大的变革》《共圆中国梦》四个展厅,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丰富经验,重温党的入党誓词,通过一系列珍贵的照片和影视资料,真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治理下新疆的发展和变化,真切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根植在祖国的每一片沃土之上。在党的百年非凡伟大历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就在今年1月4日,祖辈父辈三代守卫神圣国土、捍卫祖国尊严的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在喀什大学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支部党员来到他解救儿童的湖边英雄纪念广场,向时代楷模致敬,这也时刻提醒着我们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成就来之不易。参观结束后,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学史知史懂史,担当作为、务求实效,在对口援疆工作中以优异的成绩向我们党的百年华诞献礼。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思政基地,追忆革命先烈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学习革命先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扎根群众,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红色养分,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听党话,跟党走,牢记党员的职责义务,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进工作作风,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换的背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往一直寄托在课程体系中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学分不低,可是发挥的作用却有限。其主要问题是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内容抽象空洞、言之无物、脱离实际等,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疲沓、无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陷于孤岛化、边缘化、空泛化的地步。如何打破思政课程的瓶颈是当前面临的巨大课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常问学生这样的问题:你将来毕业想做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将近有一半的学生说还没有考虑过或者不知道。很多大三、大四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明确的人生规划。这也说明我们的大学思政教育还存在着缺陷,学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没有明确的取向,甚至迷茫。还有部分学生在价值观上急功近利,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目标,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一味强调索取,忽视对社会的贡献,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这表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还处在较低的水平,这与党和国家对青年高素质的思想要求相差甚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认清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就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必须有个大的改善和转变。2016年11月19日,“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2016)学术年会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讨会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在会上围绕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和设计。会上专家认为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建设,局限于狭义的思政课,没有从育人的本质出发,应该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这样一个广义的、内涵更加丰富的领域延伸。就学校教育育人阐述了基本思路:第一,学校教育应该是360度的,只是教育的方式、内容、途径有所差别;第二,教书育人要落到实处,要以课堂为主战场;第三,从“思政课程”单一的表现形式转向“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形成了。二、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课程思政”顾名思义,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知识、经验或活动过程中,这一过程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冯契提出的“化理性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基于此,“课程思政”是指高校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换也绝不是简单的文字顺序调换,其理念以及内涵完全不同。“思政课程”是以课程为主概念,是专门从事思政教育的课程,在大学教育中主要是指综合与通识教育模块中的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而“课程思政”则是以思政为主概念,是以课程为主要形式进行的思政教育。这个课程其实就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包含广泛,可以指所有大学的教育课程,既包括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通识教育以及所有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过程,也是教书育人最重要的途径;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是育人的基本实现形式,也是学校最具效能的实现形式,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因此,课程思政真正的意义上说是一种课程观念,而不是指具体某一种课程,即以高校思政教育贯穿所有的课程教育中,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和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相结合,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的大框架,构成360度的德育教育大熔炉。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政治思想会议上所指出的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教育和文化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融通,既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结合了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的大思政的教育目标。三、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我们在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首先,课程思政绝不能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那样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的枯燥面目出现,一定要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课程思政”虽然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但是如果仍然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面目出现的话,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抗,就会成为另一种“思政课程”。所以,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进行思政教育的课程一定要结合各自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特点,分别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合于课程教育内容之中,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其次,课程思政的内容绝不仅仅是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而应该包含诸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世界传统文化等丰富广泛的内容。如上海科技大学近几年开出的系列课程《中华文明通论》、《世界文明通论》、《科技文明通论》,以一种跨时间、跨空间的维度,对文明及文明现象进行了详细论述,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还有上海师范大学开设的“天下系列”课程,讲述天下—国—家—自我的观念,以扬弃传统文化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课程都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其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必将提升。再次,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增强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同感。高校应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这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保障。提升教师素养,一是要加强专业、学科本身的使命和责任意识教育,强化专业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充分认识,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加强育人意识培养,深化专业课教师对自身以及学科育人职责的认识,强化其内在价值认同,引导教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自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培养一批学高、身正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第三篇】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今,新一代人已经成长,应当肩负起祖国大任。我们已步入大学、更应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在昨天我们就参观了校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首先回顾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艰辛又辉煌即创业历程,在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帮助下,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1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完成了酝酿、等名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建立起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八周年,九十八年
本文标题:参观思政基地的观后感范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40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