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县级财政收入预算是通过向各部门及各乡分配任务来实现的
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地方财政状况和税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___中原一县地方财政调查报告摘要由于多次耳闻地方财政的一些问题,为了了解这些问题的真实性并找出背后原因,我选择了河南省的一个县作为调查对象,对其财政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该县是我国中部地区的典型代表,也代表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状况。调查单位涉及县委、县政府、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财贸委员会、统计局、银行、乡政府与企业等方方面面的单位。调查中发现了很多不被人知的或需要中央重视的地方财政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做了剖析。调查经历了无数的挫折碰壁,万分艰辛,然而我知难而进,以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精神取得了调查的最终成功。此次调查倾注着我的心血和莘莘学子对国家经济的关注之情。由于专业水平及时间有限,此文有待于完善。本文完稿,我对地方财政的分析也划上了句号,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继续研究。“生命之树常青,而理论是灰色的”。希望地方财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能及时得到有关部门关注并加以解决。关键字:地方财政,税改费,制度变迁,税收支出,农业,基金,银行,企业。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1西华县位于河南省中部,经济情况同河南省各县类同,可以说是全国大多数经济状况一般的县的典型。全县人口8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6.6万人。2000年全县GDP为530928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310万元,非农产业276539万元。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97元。1西华县财政现状简介1.12000年财政收入完成情况2000年全县地方固定收入预算为10896万元,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该县被省批准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由于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收入预算调整为12147万元,年底完成12197.8万元,比1999年增长19.8%。其中县本级收入预算3363.3万元,调整为2824.6万元,年底实际完成2755.3万元,比1999年下降14.4%,乡镇级收入预算7532.7万元,调整为9322.3万元,年底实际完成9442.5万完,比1999年增长35.6%。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1.工商各税:全年完成2453.6万元,占预算的99.9%,比上年下降了33.3%。2.农业四税:全年完成7752.8万元,为预算的100.7%,比上年增长147.5%.3.企业所得税:全年完成321.7万元,为预算的101.8%,比上年下降20.1%。4.罚没及行政性收费:全年完成1378.5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32%。5.计划亏损补贴:全年实际退库2.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0%。6.专项收入:全年完成100.8万元,占预算的96.8%,比上年下降21%。7.其他收入:全年完成9.8万元,年初预算为零。8.基金收入:全年完成183.4万元,为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75.8%。上划中央收入:年初预算2212.5万元,调整为1875万元,年底完成1812.2万元,占预算的96.7%,比上年下降9.1%(县本级完成993万元,乡镇级完成819.2万元)。2000年全县全口径财政收入预算年初安排13108.5万元,税费改革后,调整为14022万元,年底完成14010万元,占预算的99.9%,比上年增长15.1%(县本级完成3748.3万元,乡镇级完成10261.7万元)。1.2财政支出完成情况2000年,根据年初预算财务,全县共安排支出14477.9万元。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业税收入,取消了屠宰税和生产环节的农业特产税,从而引起了支出结构的变化,调整后的预算支出为16429.1万元,加上上级追加的1571.2万元,全县支出任务为18000.3万元。执行结果,全县财政支出完成17462.4万元,占支出任务的97%,比上年增长11.5%,年底由于资金调度紧张,尚有应支未支的专款和上级专项追加537.9万元结转下年;乡镇级支出任务8103.9万元,全年实际支出8243.9万元,为支出任务的101.7%,比上年增长28.4%,主要支出项目分类完成情况是:1.行政事业费支出:全年完成14238.9万元,占支出任务的99.7%,比上年增长32.2%,结转下年37.4万元。2.专款支出:全年完成2980.2万元,占支出任务的86.4%,比上年增长2.9%,结转下年470.5万元。3.基金支出:全年完成243.3万元,占支出任务的89%,比上年下降76%,结转下年30万元。1.3预算平衡情况: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2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西华县财力:2000年全县固定收入实现财力12197.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062万元,动用上年结余584万元,调入资金404万元,合计全县财力总收入19247.8万元,减去上解支出623万元,西华县实得财力18624.8万元(扣除上级专项追加,罚没及行政性收费、基金等3319.7万元,全县可用于经常性支出财力15273.9万元)。全县实际支出17462.4万元,(县本级支出9218.5万元,乡镇级支出8243.9万元)。年底滚存结余1162.4万元,扣除结转项目537.9万元,滚存净结余624.5万元。由以上数据并结合实地询问,可得出不少问题及结论,令人深思。2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有少部分值得怀疑2.1乡级对县级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县级财政收入预算是通过向各部门及各乡分配任务来实现的。而由于税收部门直属省管辖,与县级是合作关系而非绝对上下级关系,县级税收部门透明度还比较高。而能否完成上级任务则是评价乡级领导政绩的至关重要的方面,于是依照上级心思来办事几乎成了乡领导所要做到的唯一方面,乡级部门的普遍做法则是不考虑实际情况地完成任务,上级要多少税收额,我就上缴多少税收额,追求表面数字的对号,保证各项税收额与上级所需相对应,所谓“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各乡上缴上级部门的税款是对上了,但各乡自己具体的财政收支状况则是各乡自已的事了,上级是不会去查帐的。政府部门的人都是比较重视人际关系的,没有哪一个县级领导愿意得罪人而使自己工作无法开展的。其实上级对下级的这种作法也是了解的,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县级财政也能顺利完成,于国家、个人都有利,何乐而不为呢。那么各乡自己的财政是怎样完成的呢?2000年西华乡镇企业统计实现净利润28487万元,缴纳税金3510万元,而事实上西华县乡镇企业几乎无一盈利,多数处于半停产、倒闭状态,效益好的企业根本没有,所以以上统计数据是根本不可能的。那么所上缴县的企业税金。(1800万左右)从哪来呢?在乡级地方只有乡镇企业和农业两大收入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所需缴纳的大部分税金,只能从农业里提留和摊派。中国的农民,勤劳而任劳任怨的中国农民,托起了中国的财政。农民,永远是各种不合理政策的坚强支撑者!2.2县级GDP和人均GDP存在夸大虚报现象我们在调查中走访了很多农户,据农民介绍,农业收入一亩地一年为1000元左右,除去投入支出,农业净收入最好的情况是800元/亩/年。除去91元/亩/年的税,可望得到纯收入700元/亩/,而西华县全县共有乡村人口76.6人,耕地面积73.3千公顷,那么平均每人有1.435亩,那么农民从农业中得到的纯收入大约是1000元/年(1.435×700)。而据西华县所上报统计资料2000年农业总产值为184331万元,平均每亩产值为1677元(18433÷(7.33×15)),大大超出1000元/亩的数量,另外西华县1999年上报农民纯收入为1988元,2000年为2097元,此数量要远高于河南省一般水平。在我们所调查的近二十户农户中,无一承认纯收入有如此之高都说实际人均纯收入仅为1000元/年。农民收入人为夸大的后果,导致了农民负担不能得到应有重视,农业得不到足够的财政支持,而且还背上了越来越沉重的工业转嫁的税收包袱。3有关农业的结论99年全县人口80.8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3.1万人,2000年全县人口8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76.6万人,可看出农村人口仍在增长,而城镇人口在减少,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3为454987万元,农村人均GDP为6335元。而城镇人均GDP为11168元,可看出城镇的人均GDP为农村的将近年2倍。在西华县财委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主任告诉我,每年全县财力总收入13000万到13500万,其中仅靠农业的收入就为8500万-9500万,靠工业的收入为800-1000万,从商业财贸系统如糖烟酒、食品等行业得到的收入大约为1500万,从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为1500万到2000万。我们已知西华县2000年GDP农业为250310万元,非农产业为276539万元。而2000的农业四税总额为7752.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82.8%,占收入总额的55.3%,工商各税才2453.6万元。可见,GDP比重较少的农业却承担了绝大部分的财政负担,国家的税收主要依赖于农业,而工业的负担要远轻于农业,可见,自‘剪刀差’政策取消后,国家仍在实行着扶植工业的政策,而农业并不被当做“幼植产业”,农业仍遭受着工业沉重的压剥。这对一个工业现代化已基本实现、而农业现代化则遥遥无期的国家来说,这种怪现象不能不令人深思。从收入分配来看,较少的农业总产值实际上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民的分配,而非农产业的总产值实际上为较少的城镇居民所得,这样势必造成贫富差距的扩大。在缩小贫富差距已提到战略高度的今天,这种问题不能不重视并加以解决。从财政支出来看,支农支出为545万,仅占财政支出的3%,可见,最需要发展的农业并没有获得财政支持。从县乡级财政的收支来看,2000年县本级收入完成2755.3万元,乡镇级收入完成9442.5万元,县本级全年实际支出9218.5万元,乡镇级实际支出8243.9万元。乡镇级承担大部分的地方财政收入,而乡镇能的支出要少于上级,可见,越到上级,财政越充裕,而财政负担多由乡镇级来承担。乡镇级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因此可推断,地方乃至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无疑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4财政收支制度地方财政收支制度在以前称作提留制,现在则试行“税改费制”。现在就对这两种制度进行分析。4.1提留制目前农村正实行着一场革命——税费改革。安徽全省已作为试点省,另外其余各省每省有两个试点县,河南西华县也碰巧成为了试点县,但长久以来全国及现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仍实行的是提留制。提留制的典型特点是“以支定收”。每年全县根据下年需要支出的行政管理费,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等定支出预算,再由支出预算来定工商各税和农业四税的预算以及县本级和各乡的财政收入预算。各乡再根据所要上缴税款及自己所需支出定自己的收入预算。对农民来说,提留制即所谓的“缴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但是提留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提留制严重破坏了税法。针对企业主要是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及印花税等,而问题就出在所得税。实际情况是西华县的国营企业无一盈利,多数处于半停产及倒闭状态,乡镇企业也大多数效益不佳,按照税法,企业不盈利是不应当交所得税的,而提留制的特点是“以支定收”,企业所得税的数额实际上并不是由企业经营状况决定的,而是由政府下达指令来规定数额的。这样政府就严重破坏了税法,干预了企业的经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也使经营效益欠佳的企业在上缴了超额的所得税后,经营更加困难而无喘息之力,企业效益的进一步变差也会使地方财政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国税局和地税局虽说现在已是省垂直单位,属于省厅直接管辖,但为了完成税收任务,对此状况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国有企业的负责人一般并不对企业的经营真正负责,一方面为了完成上级行政部门的任务,保住乌纱帽;另一方面也为了获得政绩而便于升迁,企业通常会按照上级的指令来上缴所得税。有的企业负责人为了政绩还打肿脸充胖子多缴利税。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及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4其次提留制造成了乡级地方财政的困难。县级财政收入任务会下达到各部门、各乡
本文标题:县级财政收入预算是通过向各部门及各乡分配任务来实现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