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实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实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湖心亭看雪》教案1一、导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鸟鱼都有思恋故旧的情感,那么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本课的学习目标是:1、读懂文意;2、感情痴情;3、品读画卷。(师板书课题,并出示本课的目标)二、读懂文意——完成目标1。1、一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句读。(师提示学生注意“强、更、芥”的读音)2、一生再读课文,注意读时的感情处理。3、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4、学生自读课文,据课下注释理解文中意思,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询问。5、学生质疑,师生一起答疑解惑。6、学生齐读课文,一生概括文章所写内容。师做点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三、悟痴情——完成目标2。1、如果让你用文中的一个字对张岱作一个恰当的评价,你会选用哪一个字?(痴)2、舟子语中的“痴”是什么意思?(结合“喃喃”的意思来理解)3、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表情来读“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自言自语、困惑不解)4、痴人必定有痴行,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其痴行”,一起品读“崇祯五年十二月······独往湖心亭看雪”句。张岱有哪些异常的举动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更定时,独往)5、那么张岱冷不冷?(品“拥”、“独”字——张岱不但身体冷,而且心里也是感到冷清的)6、但是张岱到了湖心亭之后,却感到了一点温暖和亮色,因为在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和他一样的痴人了,这两个痴人见了张岱之后非常的激动和高兴啊,来,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几句7、生齐读“到亭上······强饮三大白而别。”师指导学生反复读“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句,读出激动和欣喜,并让生翻译这个句子。8、“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呀”,那么,什么样的人参考资料,少熬夜!呢?假如你是金陵客,请将这句话说完整,“湖中想不到还有如此的人呀”(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等)9、那么张岱见到金陵客以后,是否也象金陵客一样满心激动欣喜呀?(通过品读“拉、强、别”等相关词句,体会张岱的“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10、张岱哀愁的原因是什么呢?(结合课下注释对张岱的介绍,来理解他的故国情结)那么你还可以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张岱的故国情结呢?(崇祯五年十二月;是金陵人,客此。)四、品画卷——完成目标2、3。1、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带着这种痴情去看雪的张岱,眼中的景又是怎样的呢?2、生齐读“雾凇······而已”句。并翻译出来。3、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文字简练、自然质朴、不事雕琢)这种写作手法是什么?(白描)4、什么是白描呢?(投影展示白描原是作画的一种技法,并展示齐白石的“虾图”并分析白描的留白效果)。后来,移用到文学创作中(投影展示文学作品中的白描,并体会其效果)5、再次齐读,边读边想象,师在黑板上简笔勾画。6、好,继续品读,哪些句子是总体描绘?总体描绘的景有什么特点?(广漠、空旷、寂寥、梦幻、朦胧等)7、哪些句子是特定镜头?试着品一品。(大与小、动与静、远与近、点与线、方与圆等)8、在如此广漠的天地之间,张岱为什么感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没有家,心没有归属感,内心漂泊无依)9、再读写景句,边读边想象,并试背写景句。五、总结本课。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可谓是“满纸真情言,一轴美画卷,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现在,我们品出“痴”的真意了吗?六、布置作业。以《读〈湖心亭看雪〉,品张岱的痴情》为题,写1篇文章,不少于400字。八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教案2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定拥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与余舟一芥()铺毡()对坐强()饮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①更定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参考资料,少熬夜!④拥毳衣炉火⑤独往湖心亭看雪⑥雾凇沆砀⑦焉得更有此人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⑨客此⑩及下船3.填空。①本文选自《》,作者字,号,山阴人,明亡后不仕。②大雪三日,。③是日更正,,,独往湖心亭看雪。④,,上下一白。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二)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到亭上()大喜曰()是金陵人客()此()拉余同饮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三、写作14.题目:雪后美景请写一段话,写出雪后美景,字数在300字左右。参考答案:一、1.ɡēnɡcuìzhēnsōnɡhànɡdànɡjièzhānqiánɡ2.①完了,结束②消失③撑,划④鸟兽的细毛⑤独自⑥水汽凝成的冰花白汽弥漫的样子⑦参考资料,少熬夜!哪能⑧指酒杯⑨客居⑩等到3.①陶庵梦忆张岱宗子陶庵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③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⑤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怀念故国的深情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二)9.余客客于客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三、14.(略)湖心亭看雪教案3《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并背诵全文。2、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3、赏析作者独特的情感,了解其熔叙事、写景、抒情与一炉的特色。4、感受作者遗失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态度。二、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三、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四、课题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要点学生朗读课文,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导学生把握“白描”这一描写手法;分析作品写景、叙事、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的写作特点。(一)导语:说到西湖,大家一定会信手拈来很多诗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抢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别为《钱塘湖春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们再欣赏冬天的西湖。(二)朗读,整体感知自由诵读,找出难读的字,疏通文意。参考资料,少熬夜!崇祯(chóngzhēn)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铺毡(zhān)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强(qiǎng)饮师配乐朗读。生模仿,自选对手,PK朗读。生点评后在齐读。(三)景物欣赏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样的雪景?(找出文中语言并赏析)--“雾凇……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从大处落笔“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描写雪后西湖全景,营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接着,作者落笔眼前,写西湖近景。“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与旷远莽苍的大自然对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2、(多媒体显示两幅图)哪一幅更像张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个素雅,一个浓墨重彩)(从直观视觉上感觉白描)引出白描(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的插图即白描释义)。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3、女生齐读第一段(四)研读赏析,品味情感1、时间:看雪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更定时分。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湖中人鸟声俱绝”作者为何偏偏选择这个时间去赏雪?说明他怎样的志趣?--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超凡脱俗的雅趣。2、人物:作者是一个人去赏雪吗?不是,还有舟子。为何用“独”呢?反映他怎样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3、心情:一个人凌晨去看雪,心情会怎样?--忧郁、惆怅,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简介)张岱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寻梦,寻梦,过去的生活如在梦中,如在画中,飘然而逝,现而有隐,作者只靠“梦亿”来寻求心灵的慰藉)4、本文写于明亡之时,却为何用明号纪年?--深深的故国情丝,淡淡的哀愁。5、本文不仅写了作者一个人夜晚去赏雪,第二段还记叙了什么?--偶遇金陵人。参考资料,少熬夜!作者为什么不把两个人名字写出来,而只是写“金陵人,客此”?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B、金陵,南京,明朝开国定都南京,暗示他对故国的思念。男生齐读第二段,读出惊喜和淡淡的哀愁。(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你认为柳宗元和张岱能成为精神上的朋友嘛?(六)小结:多媒体显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经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应该理解作者的那份痴心了吧!(七)作业:用白描手法写一处景物或描写一个身边的同学。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4一、检查预习1、请生交流收集的写西湖的诗句2、“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四景中,雪为最盛。3、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自序》二、疏通文意质疑、讨论、交流(详见学案)三、课文赏析(一)通读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感氛围2、自读课文,用心体会课文意境3、思读课文,找出叙事的句子,理清记叙要素4、理解关键句(1)崇祯五年十二月(2)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参考资料,少熬夜!(二)美读1、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并谈一谈如此读的理由。2、关键词句:“绝”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58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