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培训)1309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肖鸿晶副院长教授主要内容一、问题的引入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及汇率变化的原因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四、当前人民币汇率变动趋势及其对经济的影响一、问题的引入汇率是两种货币的相对比价。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影响经济的因素很多。我国货币是人民币。汇率是一个国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对宏观经济调控的经济杠杆,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明显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利用汇率发展本国的经济。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综合性指标参加国际社会经济活动,它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起着连接作用。国家的宏观经济行为受汇率的变化影响,因此汇率作为经济问题受到世界各国重视。问题一:人民币会大幅升值吗?1、人民日报:人民币不存在大幅升值基础自2012年4月16日中国央行扩大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区间由0.5%扩大至1%以来,人民币汇率在更大的空间中表现活跃。围绕人民币出现的这一上升趋势,专家认为,人民币目前不存在大幅升值基础,未来升幅将放缓,更多地将呈现双向波动趋势。2、美国财长盖特纳再次呼吁人民币升值美国财长盖特纳(TimothyGeithner)2012年5月3日再次呼吁中国令人民币升值。他在为期两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指出,人民币升值将给予中国政府在管理未来经济增长和通胀上更多的灵活性。从近几年的状况上来看,压迫人民币出现升值,是美国的一条重要的金融战略。问题二:出口导向政策能继续弥补由投资来拉动增长和造成的需求不足吗?吴敬琏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2012创新中国高峰论坛上的演讲: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用了另外一个办法来弥补它的缺陷,这个办法就是用出口的需求来弥补由于这种增长模式所造成的内需不足、消费需求不足。这样一种办法在一段时间里面取得了效果,特别是在1994年的外汇改革以后,用出口导向政策弥补由投资来拉动增长和造成的需求不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到了本世纪的初期,这个起弥补作用的出口导向政策所造成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明显。其实它正面的作用在消退,而负面的作用在积累,于是在近年来这个问题就变得越来越突出了,不管从微观经济方面,还是在宏观经济方面,所积累的问题就变成了我们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强大的阻力,比如资源的耗尽,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三:中国的GDP何时将超越美国?关于2020年左右中国的经济规模,国内外各界人士作出的预测不胜枚举,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在二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其实力大致与美国和欧洲持平”(《大棋局》,布热津斯基,1997)。这里所说的“实力”中自然包括经济实力,特别是经济规模。2011年2月14日美国媒体当天报道指出,最新民调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相信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中国,认为是美国的只有30%多。2030年左右,中国的GDP就将超越美国。问题四:2013年中国的经济走势如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到2.6%。201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经济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法是描述与预测的方法,它研究或回答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问题。规范分析法研究“应该是什么”、“应该怎样解决”的问题。规范分析法是一种主观评价的方法,带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利用实证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是实证经济学,利用规范分析法进行研究的是规范经济学。主观性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及汇率变化的原因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对于调节国民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币汇率体制从计划经济时代的高估配给汇率制,到转轨经济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再到单一的浮动汇率制,再从事实上的钉住美元汇率到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虽然步履维艰,但每一次演变都顺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制度比技术更重要。例如:两兄弟分家1、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演变建国以来,在“统收统支”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一直实行单一汇率体制。国家通过“以收定支、以出定进”的指令性计划和行政办法保持外汇收支平衡。此时的汇率呈以下特点:币值高估,有价无市,计划配给。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以贬值为总体趋势,兑美元汇率由1981年的1:1.53一路降到1995年的1:8.28,总共贬值5.41倍。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见图1)第一次1981年:1美元=1.53元下调至2.80元第二次1985年:1美元=2.80元下调至3.20元第三次1986年7月:1美元=3.20元下调至3.70元第四次1989年12月:1美元=3.72元下调至4.72元第五次1994年1月1日:1美元=5.80元下调至8.70元(之后稳定在1:8.28左右)第六次2005年7月21日:1美元=8.28元上调至8.11元(之后人民币逐步升值,2012年10月12日汇率:1美元=6.2578人民币元;2013年9月2日汇率:1美元=6.1702人民币元)从1994年汇改以来到2012年10月12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逾32%。图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汇价变动图2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表11993-1994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1994年的汇率体制改革还包括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等措施,简化了用汇手续,有利于调动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始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新阶段。从此,人民币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调控工具,开始逐步发挥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1995至2004年期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与GDP之比一直保持在4%以内,表明人民币汇率总体上反映了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基本接近其合理均衡水平。1994年汇改至1996年,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5%,较好地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特征。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出于对亚洲地区经济负责任的态度,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对美元维持在8.2765人民币/美元的水平,并持续到2005年。这一阶段,人民币有效汇率走势与美元基本一致。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发布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从原来的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8.11元人民币。同时,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仍沿用1994年以来在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浮动幅度。汇改七年多来,人民银行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不断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体制运行平稳,人民币汇率弹性明显增强,有效汇率稳步上升。汇改至2012年的10月12日(1美元兑6.2578人民币元),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幅逾32%。图3显示,2005年7月汇改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明显摆脱了以往钉住美元的格局,充分体现了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特征。图3人民币与美元名义有效汇率走势分道扬镳(2000年为基期)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逐步推进,汇率弹性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兑各币种汇率的波动加大。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具体包括:一是大力推进外汇市场建设。通过引入国际通行的询价交易方式,改进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方式,促进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的发展,大力发展银行间人民币远期、掉期市场。二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自2007年5月21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3‰扩大至5‰。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日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预计央行应该会加快汇率改革的步伐,在岁末年初的时候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具体看来,应该在年底由1%扩大到2.5%,明年扩大到5%,到2015年扩大到10%。三是改进外汇管理,逐步实行外汇流出入均衡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二)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原因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开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宏观经济的内外平衡。近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逐步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和法制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我国外贸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跨境资金不断涌入,国际收支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快速攀升,为人民币汇率的中长期走势提供了支持。(1)国际收支持续顺差的格局是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因素从理论和实践看,最有说服力的均衡汇率应该对应着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或动态平衡。近年来人民币真正的升值预期源头是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格局。一般而言,如果一国存在巨额的国际收支顺差(通常用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则可能存在较大的本币升值预期。当顺差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升值预期则可能减弱甚至消失。当然,一国货币的升值预期与诸多复杂因素有关,如政治稳定、经济增长以及生产率提高等等,但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是最直接、最显著的。国际收支状况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第一,经常项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随着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第二,资本项目对中国汇率的影响。一国外汇储备的减少意味着该国外汇市场上需求大于供给,本国货币有贬值压力,储备的增加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全部对外经济交往的综合记录,包括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和净误差与遗漏四个主要项目。经常账户的交易反映了一国实体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体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收益和经常转移四部分。资本与金融账户主要涉及一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动的交易,根据投资方式具体可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表21982-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亿美元)1982至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特点表2列出了1982至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项目的变化情况,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特点一.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特点二.货物贸易构成经常账户顺差增长的主导因素特点三.直接投资净流入构成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主要来源(2)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是人民币走强的基础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7%,其中2003~2007年均超过10%。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劳动生产率快速增长表3显示,1978~2007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较快。1978年的劳动生产率为908元/人(按1978年不变价,下同),2007年已达7098元/人,年均增长率为7.45%。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密不可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较快,大量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学习新的谋生技能并接受新的理念,中国社会的总体人口素质有所提高。表31978~2007年中国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竞争力的提高,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化直接相关。总之,一国经济起飞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粗放式经营,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是较高的通货膨胀率,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使国内的一般价格水平上升,从而本国的币值下降,即本币的贬值。这与中国在1981—199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
本文标题: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培训)130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60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