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宏观经济学-第6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2课程体系第一章导论(1)第二章公共部门与收入分配(2)第三章国民经济总量的核算(2)第四章消费理论(1)第五章投资理论(2)第六章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分析(2)第七章货币与金融体系(1)第八章货币需求理论(1)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1)第十章宏观财政政策的理论与实践(2)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中的汇率和货币第十二章宏观经济的一般均衡(2)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政策效应(2)第十四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2)第六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4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二节乘数理论•第三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5一、萨伊定律•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假设前提: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也是暂的;–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6二、市场自动均衡说自动均衡说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自由竟争、自由放任、自动调节的经济,经济活动本身可以通过各种自动调节的机制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均衡,实现充分就业。–(1)商品市场上可以利用价格机制调节;–(2)资本市场上可以利用利息率机制调节;–(3)劳动市场上可以通过工资率调节,实现充分就业。7三、有效需求与实际总支出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对于收入与就业问题作出了一种新的解释,建立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1、储蓄与投资的不同动机•2、收入达到均衡时未必实现充分就业•3、总需求与总供给取决于不同的因素8三、有效需求与实际总支出•有效需求:商品的总供给价格与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总供给价格:生产者生产所有产品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卖价。•总需求价格:社会对产品所能支付的最高卖价。•均衡的国民收入: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总需求就是总支出•总产出就是总供给、总收入。9三、有效需求与实际总支出有效需求原理•在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条件下,当一国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有效需求在决定该国国民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效需求与均衡的国民收入同向变动,有多大的有效需求,就会有多大的国民收入。•经济中的总有效需求决定国民经济中的总产出水平,这就是有效需求原理。10三、有效需求与实际总支出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经济中,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并不一定等于达到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在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总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这一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它是产生生产过剩、失业和经济萧条的主要原因。11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1、假设条件–一国不存在总供给的限制,并忽略GDP与NDP之间的区别。–两部门经济。不存在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只有家庭和企业。消费和储蓄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发生在企业部门。–消费为线性函数–实际投资支出为常数122、国民收入均衡•和总支出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均衡是指一种不再变动的情况。•当一个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时,就可说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两部门均衡的条件是:•这里C和I代表的是意愿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Y=C+I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13YAE=C+IAE=C+IY100100支出等于收入支出决定收入收入=100支出=100100IU0IU0(a)支出等于收入的450线(b)支出决定收入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总供给Y是横轴,无法与纵轴C+I相交。我的每个点都表示Y=C+I3、收入—支出分析法14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3、收入—支出分析法C+I总收入Y总支出(C+I)oY*45oE•总产出=GDP=Yd•AE=C+I=C0+cYd+I0•均衡的国民收入在E点,此时的总支出为有效需求。如果不在E点,经济中的内生变量会自动推动总产出和总收入向E点移动。154、储蓄投资分析法•均衡产出或收入的条件AE=Y,也可以用I=S表示。计划支出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投资,既AE=C+I•生产创造的收入等于计划消费加计划储蓄,既Y=C+S,于是可得:•注意:这里投资等于储蓄,是指经济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而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则是指实际发生的投资始终等于储蓄。I=S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164、储蓄投资分析法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oS,IS曲线IYY0•总支出=C+I,•总收入=C+S•均衡条件:C+I=C+S,即I=S17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bYaCICYbIaY1五、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分析OC+IYE100160500800CC+I设消费函数为C=1000+0.8Y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0线相交决定收入五、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分析OS,IYE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收入-100500800SI消费函数为C=1000+0.8Y则储蓄函数为S=-1000+0.2Y60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均衡收入五、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均衡分析20主题内容•第一节宏观均衡的基本模型第二节乘数理论•第三节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21一、乘数定义•乘数–即倍数,指影响国民收入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之间的关系。比如:由投资量变化(△I)而引起国民收入变化(△Y)的倍数,即投资乘数。KI=△Y/△I–最早为就业乘数,由卡恩[英]提出,后凯恩斯提出投资乘数。还包括:税收乘数、财政支出乘数和出口乘数。22二、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投资乘数Y=C+IC=a+bY)(11IabY')(IIYIYk23二、投资乘数三部门经济投资乘数Y=C+I+GC=a+b(Y-T)T=T0I=I0,G=G0)(11000bTGIabY')(IIYIYk24二、投资乘数•乘数效应示意图C+△I总收入Y总支出(C+I)oY’C+I45o△IY△Y1IY25二、投资乘数投资增量(△I)AD增量(△AD)NI增量(△Y)消费增量(△C)第一轮100100100△I80第二轮8080△I*b64第三轮6464△I*b251…………总计500500△Y400△Y=△I+△Ib+△Ib2+△Ib3+△Ib4+…...假设:b=0.8=MPC投资引起收入增加的连锁反映过程26二、投资乘数•投资乘数(multiplier),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MPSMPCK11127三、乘数理论1、乘数原理的含义•乘数原理(PrincipleofMultiplier)是凯恩斯收入决定理论和就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时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乘数可以发挥作用。•乘数原理可以表述如下:若一国增加一笔投资(以△I表示),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以△Y表示)并不仅限于原来增加的这笔投资,它会引起进一步的支出增加,使国民收入增量成倍数增加,最终的国民收入增加量可以是原来这笔投资增加量的若干倍,即△Y=K△I,式中的K就称为投资乘数。28三、乘数理论2、乘数发挥作用的一些说明•乘数发挥作用的前提是经济中存在着失业及社会闲置资源。如无可利用的社会闲置资源——劳动力、存货、设备等,则乘数不仅无效,而且会引起通货膨胀;•如果因制度原因生产率上不去,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那么乘数也无法发挥作用;•乘数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即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也会成倍减少。29讨论:节约悖论讨论:节约悖论•悖论:前提正确,推理过程正确,结论却不可思议。•传统经济学VS凯恩斯经济学:何为美德,何为罪恶?30讨论:节约悖论传统经济学对节俭的看法•传统经济学认为,储蓄增加会使投资增加,而投资增加又会使收入增加;相反,储蓄的减少或消费的增加会使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因此,传统经济学认为,储蓄即节俭是一种美德。31讨论:节约悖论节俭在现代经济学中的作用•消费增加会使销售量增加I增加Y成倍增加。相反•消费减少会使销售量下降I下降Y成倍下降。•现代经济学认为必要的消费是经济增长所必需的。32讨论:节约悖论为什么传统的“美德”会变成“罪恶”•(1)对个人有益的事情对社会可能是愚蠢的事情;•(2)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充分就业条件下,因此,节俭或较少的浪费意味着较多的投资,所以节俭是美德;现代经济学认为,经济一般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存在资源过剩现象,因此,消费或较多的浪费意味着可以刺激较多的投资,所以,节俭是罪恶。•西方经济学家通常把这种传统的美德变成了现代的罪恶的解释称作“节俭悖论”。33四、其他乘数11kGbbbkT1)1(1tbbkT1kTrbb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固定税)税收乘数(比例税)转移支付乘数34四、其他乘数Y=C+I+GC=a+b(Y-T)T=T0I=I0,G=G0)(11000bTGIabY')(GGYGYkbkG11乘数推导1:政府支出乘数35四、其他乘数')(TTYTYkbbkT1乘数推导2:税收乘数(固定税):T=T0Y=C+I+GC=a+b(Y-T)T=T0I=I0,G=G0)(11000bTGIabY36四、其他乘数')(TTYTYk)1(1tbbkT乘数推导3:税收乘数(比例税):T=T0+tYY=C+I+GC=a+b(-T)T=T0+tYI=I0,G=G0)()1(11000bTGIatbY37四、其他乘数Y=C+I+GC=a+b(Y-T+Tr)T=T0,Tr=Tr0I=I0,G=G0)(110000bTrbTGIabY')(TrTrYTrYkbbkTr1乘数推导4:政府转移支付乘数38五、平衡预算乘数•因为平衡预算为T=G,•又,••如果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增加相同的一个量,即△G=△T,那么由此而增加的国民收入为:•△Y=c11GYc1cTYc1cTc11G39五、平衡预算乘数•∵△G=△T•∴△Y=△Gו以Kb代表平衡预算乘数,则Gc1c11GYKb•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的经济意义是:在政府支出和纯税收相等时,政府支出增加多少,国民收入则增加多少。40五、平衡预算乘数乘数推导5:政府平衡预算乘数TbbGbTkGkYTG111TGTGY平衡预算1TYGYkTG41六、对外贸易乘数1、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当一国贸易中的净出口差额出现一个增量时,其对国民国民收入所产生的增量影响之间的倍数关系。MYKM-XX42六、对外贸易乘数2、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指新增的单位国民收入增量中,用于购买进口产品的比重。•进口函数表达式:M=M0+mYYMm43六、对外贸易乘数3、不考虑比例税的贸易乘数(四部门)•进口随Y增加而增加:M=M0+mY•Y=C0+cY+I+G+X-M0-mYmc1MXGICY00mc11XYKXmc11MYKM44六、对外贸易乘数4、考虑比例税的贸易乘数进口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Y=C0+c(Y-Tx0-tY+R0)+I0+G0+X0-M0-mY=C0+cY-cTx0-ctY+cR0+I0+G0+X0-M0
本文标题:宏观经济学-第6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6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