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
第三章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主要国际收支理论•第一节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第二节弹性分析法•第三节乘数分析法•第四节吸收分析法•第五节货币分析法•第六节比较与评价第一节价格-现金流动机制•1752年由大卫·休谟提出,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受到广泛推崇和运用•制度前提–固定汇率制度–各国货币规定含金量,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黄金是最终清偿手段,执行国际货币职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作用过程–BOP(-)→黄金输出→Ms↓→P↓→出口↑,进口↓→BOP改善→黄金输出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BOP(+)→黄金输入→Ms↑→P↑→出口↓,进口↑→BOP改善→黄金输入放缓,直至国际收支平衡•相互衔接的四个机制–物价水平与进出口数量–国际收支与黄金数量–黄金准备与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与物价水平金本位制度下的应用•黄金输送点:指汇价波动而引起黄金从一国输出或输入的界限。•汇率波动的最高界限是铸币平价加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出点(GoldExportPoint)•汇率波动的最低界限是铸币平价减运金费用,即黄金输入点(GoldImportPoint)。•(间标法)黄金输送点A:黄金输出点:当汇价铸币平价+黄金运费1英镑=$4.8665+0.02=4.8865黄金输出点若:1英镑=$4.89954.8865美国人用$换英镑支付英镑货款不划算,直接输出黄金黄金输入点B:黄金输入点:当汇价铸币平价—黄金运费1英镑=$4.8665-0.02=4.8465若:1英镑=$4.83654.8465英国人用英镑换$不划算,直接输出黄金•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入点主要评价•政策意义重大–强调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机制,无需贸易政策或货币政策干预–有效消除人们对黄金和外汇无限流失的恐惧•存在理论与现实相脱离的局限性–多数国家实行关税、贸易管制等保护主义政策,无法保证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前提–各国普遍采取货币冲销政策或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不是牺牲内部稳定等待国际收支自动平衡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一、弹性论(ElasticityApproach)由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JoanRobinson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强调国际收支调节中的相对价格效应。针对汇率战,提出本币贬值未必能够改善国际收支弹性论的逻辑•收入不变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国际收支调整的作用•基本机制•汇率变动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本国生产的贸易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影响一国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一、前提条件1.收入不变(Y);2.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商品劳务贸易收支等同于国际收支;3.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和Pm不变);4.贸易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5.其他条件不变,只考察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6.初始状态为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一、前提条件根据这些假设前提,弹性论认为:汇率变动是通过国内外产品之间,以及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与非贸易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变动,来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作用于国际收支。例如:中美贸易中e=5时,出口1亿条裤子(Px:10元/条)进口5架飞机(Pm:4000万美元/架)e=10时,出口1.5亿条裤子进口4架飞机贸易收支平衡!0.1亿美元的贸易逆差!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二、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本币贬值(e上升)——在绝对价格不变条件下,本国商品劳务的相对价格下降——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单位商品劳务的进口支出增加——贸易收支变化不确定TB=X•Px−M•(ePm)TB=X↑•Px−M↓•(e↑Pm)(本币升值(e下降)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如何?)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二、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结论: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取决于e、X、M的变动幅度对比,即取决于进出口数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亦即取决于进出口弹性。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假设下,进出口数量和贸易收支的变动将完全取决于进出口的需求价格弹性。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对出口额的影响dx=1PxSx(e1)Sx(e2)DxQxdx1PxSx(e1)Sx(e2)DxQxdx1PxSx(e1)Sx(e2)DxQx推导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对进口额的影响dm=0PmSm(e1),Sm(e2)DmQmdm0PmSm(e1),Sm(e2)Dm(e2)Dm(e1)Qm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以本币贬值1%为例:2、进口数量(M)会减少ηm%(ηm为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因进口数量减少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ηm%ePmM;1、出口数量(X)会增加ηx%(ηx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在本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变动为+ηx%PxX;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以本币贬值1%为例:综合进出口支出变动:收入+ηx%PxX支出-ηm%ePmM支出+1%ePmM3、因本币贬值,进口的本币价格上升1%,从而引起的进口支出变动为+1%ePmM.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即△TB=+ηx%PxX-(-ηm%ePmM+1%ePmM)当△TB0时,本币贬值将会改善贸易收支,假设本币贬值前贸易收支是平衡的,即TB=X•Px−M•(ePm)=0,就可以得到:第二节弹性分析法三、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ernerCondition)ηx+ηm1此即马歇尔-勒纳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带来贸易收支或经常账户改善的必要条件。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四、J曲线效应(JCurve)弹性大小是不变的吗?弹性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弹性大小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通常来说,时间越长,数量对价格变化所作出的调整就越充分,或者说,短期弹性往往小于长期弹性。第二节弹性分析法四、J曲线效应(JCurve)TBt0J曲线效应货币合同阶段(Currency-ContractPeriod)价格不变,数量不变;传导阶段(Pass-ThroughPeriod)价格变化,数量不变;数量调整阶段(QuantityAdjustmentPeriod):数量和价格都变化。主要评价•积极意义–在汇率战频繁发生时期明确指出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必须满足相应条件,对于各国的政策选择和汇率体系稳定是及时而有益的•主要局限性–局部均衡分析受到广泛质疑,它仅局限于分析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市场的影响,而忽视了对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的影响。–无限供给弹性等假设脱离实际–实证分析表明,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效应还会受到J曲线效应、贸易条件等其他因素的制约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一、前提条件1.汇率不变(e);2.利率不变,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将国际收支等同于贸易收支;3.国内外商品劳务的价格不变(Px和Pm不变)。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二、基本精神机制:进口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化,从而影响进口支出。(注重的是收入效应)关键:认为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总量失衡意义:正式将国际收支上升到宏观经济目标的范畴,是对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的发展与完善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三、对外贸易乘数C=C0+c•YM=M0+m•Y0011MXGICmcYmc11就是对外贸易乘数第三节乘数分析法四、贸易收支的收入分析B=X-(M0+m•Y)0001MXGICmcmMXB上式表面: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国际收支。第三节乘数分析法五、哈伯格条件(HarbergerCondition)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ηx+ηm1+m第三节乘数分析法六、国外回响效应(ForeignRepercussion)总弹性:ηx+ηm1+m+m*思考:收入论的局限性开放经济间溢出效应和回馈效应第四节吸收法•1952年有詹姆士·爱得华·米德和S·亚历山大提出,从国民收入和总需求的角度,系统研究货币贬值政策效应的宏观均衡分析。核心观点该理论建立的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分析,他把经济活动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最重要的分析指标是总供给、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总量。☉吸收分析法的表现形式:贸易差额B=国民收入Y-总吸收A即一国的国际收支差额就是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总收入等于总吸收。国际收支顺差意味着总收入大于总吸收。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就是要增加收入,即通常说的支出转移政策;或减少支出,即通常说的支出减少政策,简称吸收政策。转换政策和吸收政策的相互配合运用,是一国经济实现内外部平衡的主要条件。第四节吸收分析法一、主张采用收入水平和支出行为来分析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Y=C+I+G+(X-M)二、国民收入和支出与国际收支的关系将(X-M)用B来表示,将(C+I+G)称为吸收,反映本国居民的支出,用A表示:B=Y-A第四节吸收分析法三、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将吸收分为诱发性吸收和自主性吸收:A=D+aY,a为边际吸收倾向则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就取决于本币贬值后△B是否大于0:△B=△Y-△A=(1-a)△Y-△D第四节吸收分析法贬值如何影响△Y: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贬值如何影响吸收△D: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幻觉效应其他效应三、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几大效应•限制资源效应收入效应————出口和进口替代产品的需求增加(国内产品)——闲置资源投入到生产•贸易条件效应贸易条件:一国出口商品物价与进口商品物价之比。•贸易条件指数(N)=出口价格指数(Px)/进口价格指数(Pm)×100•贬值一般会导致贸易条件恶化,指数小于100即为恶化贸易条件•资源配置效应•贬值——生产效率低的非贸易部门降低规模——高生产率的出口部门扩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几大效应•现金余额效应是最重要的一种吸收效应。•货币持有者总想将自己的实际资产的一部分,以货币形式占有•贬值导致的国内物价的上升,使得他们实际占有的货币余额下降,会减少支出变卖其他资产维持既有的货币余额水平,提升利率,投资和消费,进而减少吸收水平•货币错觉•贬值导致通胀•人们重在注视物价而忽视货币收入,尽管货币收入也可能按比例上升,但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减少需求和消费。这亦有利于改善贸易差额。几大效应(续)•收入再分配效应•这种效应一般有以下四个表现:第一,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提高,使物价转变为企业家的利润;第二,物价上涨使收入从某些集团转移到其他集团手中;第三,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的一个更大部分转变为政府的税收;第四,在收入从高边际吸收倾向朝低边际吸收倾向移动的状况下。•其他效应这些效应很多,对国际收支的改善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如对物价上升的预期,在短期内会导致吸收的增加,不利于外贸差额的改善。评价吸收分析法是建立在宏观的、一般均衡的基础上的,比微观的、局部的弹性分析法有所进步,并强调了政策配合的意义四、吸收论的缺陷(思考)•因果的逻辑关系•没有考虑国际间的经济联系(未考虑相对价格在调整中的作用)•充分就业假定条件下的分析,忽略资源运用效率•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生产要素转移机制平滑不切实际案例分析:东南亚国家货币贬值•吸收分析法告诉我们,闲置资源的存在是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重要条件。•但近年来东南亚国家资本短缺的“瓶颈”效应是导致货币贬值国际收支效应失灵的重要原因。•在金融危机时,伴随汇率的下跌,导致生产衰退和工人失业,但与汇率下跌同时出现的是资本大量外流,劳动力资源闲置与资本短缺同时并存,资本的短缺限制了闲置资源的利用,不能形成新的生产力来增加国民收入;•同时本应紧缩由消费与投资形成的总吸收却难以缩减,很难保证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因此,尽管货币贬值也不能达到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第五节货币分析法一、货币论与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的区别弹性论、乘数论和吸收论强调的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固定汇率制下的汇率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5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