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综合/其它 > 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1第二章课程教案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5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一节汇率及其标价方法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汇率概念、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掌握汇率的种类;熟悉影响国际储备总量的因素,熟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的特点,了解美元标价法,三、汇率的变动形式。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第一节汇率及其标价方法一、汇率及其标价方法二、汇率的种类(重点)(一)外汇汇率的概念(重点)三、汇率的变动形式(二)汇率的标价方法(难点)教学基本内容:1.外汇汇率是—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或:用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2.直接标价法(应付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或者说,以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付多少本国货币(应付标价法)。或,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外国货币价格。3.间接标价法(应收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表示的汇率。或者说,以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应收多少外国货币(应收标价法)。或,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4.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划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买入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买入外汇所标明的汇率即买入价;卖出汇率;银行向同业或客户卖出外汇所标明的汇率,即卖出价;直接标价法:前一个数字是银行买进外汇价,后一数字是银行卖出外汇价。间接标价法:前一个数字是银行卖出外汇价,后一数字是银行买进外汇价。归结起来:前一个数字是买进标准货币价,后一数字是卖出标准货币价。5.按交割期限划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按银行汇兑方式划分为电汇汇率、信汇汇率和票汇汇率;6.根据制定汇率的方法分为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基本汇率是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的实际价值对比,制订出的汇率就是基本汇率。根据基本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其他汇率分类。7.其他汇率分类汇率变动的形式有三种说法,但其实际含义是一致的,例如,升值与贬值;上浮与下浮;高估与低估。2教学方法及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二、教学手段电子课件讨论、作业和思考题:1.什么是外汇汇率?汇率有哪些标价方法?2.为什么信汇与票汇汇率低于电汇汇率?3.为什么银行买入外币现钞的价格低于买入现汇的价格?4.在不同的标价法下,对买入价和卖出价的理解有什么差别?5.在一对汇率中,一种货币升值另一种货币必然贬值,那么,它们的升值幅度和贬值幅度是否相等?为什么?参考资料:1.《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国际金融》,钱荣堃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国际金融实务》,黄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杂志:《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请课后参考上述所列参考资料的相应章节。备注:3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6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节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以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理解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汇率;了解制约汇率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第二节汇率决定的基础和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外汇汇率二、纸币制度下的汇率决定(重点、难点)三、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重点)四、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重点)教学基本内容:1.金本位制度下,由两种货币的铸币平价决定其汇率,而且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超过黄金输送点。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决定汇率的基础是黄金平价。2.纸币流通下的浮动汇率制应当是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纸币所实现的购买力,即能够买到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价值。3.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1)确认l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l盎司黄金官价为35美元;(2)各会员国的货币规定含金量,以黄金平价确定其与美元的汇率;(3)规定市场汇率波动不超过黄金平价的±1%,由各国政府负责维持;(4)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美元,可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4.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素有:宏观经济形势、宏观调控政策与利率差异、国际收支状况、主要经济数据、市场预期、重大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因素。5.一般而言,如果本币贬值,则以外币计算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高,出口增加;同时,进口商品的本币价格提高,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进口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反之则相反。但须注意马歇尔·勒纳条件和J曲线效应两个问题。6.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可分为:对一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对国内经济的影响、对国际经济的影响。7.制约汇率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主要受四个基本条件制约:1)一国对外开放的程度;2)一国商品生产是否多样化;3)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程度;4)货币的兑换性。4教学方法及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二、教学手段1.电子课件2.适当板书补充讨论、作业和思考题:1.试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的影响。2.汇率决定的基础是什么?3.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主要有哪些内容?参考资料:1.《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国际金融》,钱荣堃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国际金融实务》,黄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杂志:《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请课后参考上述所列参考资料的相应章节。备注:5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7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节西方汇率理论评介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充分熟悉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论、利率平价理论、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与资产组合理论的核心观点;了解这些理论的局限性。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一、国际借贷说二、购买力平价论三、利率平价理论四、货币主义的汇率理论五、资产组合理论教学基本内容:1.国际借贷说的基本观点是,一国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对比。因为,国际间的商品劳务进出口、资本输出入以及其他形式的国际收支活动会引起国际借贷的发生,国际借贷又引起外汇供求的变动,进而引起外汇汇率的变动。该学说在金本位制度下是成立的,是对汇率变动原因的解释,但它并没有回答汇率由何决定这个问题,忽视了汇率变动的物质基础(两国货币所代表的价值对比关系),也无法解释在纸币流通制度下由通货数量增减而引起的汇率变动等问题。2.购买力平价论的核心观点: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该理论是建立在自由贸易原则下的“一价定律”。3.利率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通过利率同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之间的关系来说明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的原因。该学说认为远期差价是由两国利差决定的,(远期汇率的升水、贴水率约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异)并且高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定贴水,低利率货币在远期市场上必为升水,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远期差价约等于两国利差,即利率平价(interestparity)成立。4.货币主义汇率理论是一种从中短期的角度分析汇率决定与汇率变动的理论,强调货币市场和货币存量的供求情况对汇率决定的影响。认为汇率的决定由各国货币存量的供求引起。汇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均衡而非商品市场的均衡;汇率的变化由两国货币供求关系的相应变化而引起;从长期来看,承认购买力平价理论,即过多的货币供应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必然使该国货币汇率下浮,从短期看,两国金融资产的供求情况,即人们自愿持有或放弃这些金融资产的情况决定汇率;国民收入与本币汇率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汇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调合理预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5.资产组合理论核心观点:认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各国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使一国居民既可持有本国货币和各种证券作为资产,又可持有外国的各种资产。一旦利率、货币供给量以及居民愿意持有的资产种类等发生变化,居民原有的资产组合就会失衡,进而引起各国资产之间的替换,促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国际间的资产替换和资本流动,又势必会影响外汇供求,导致汇率的变动。6教学方法及手段:一、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2.课堂提问;3.课堂讨论;二、教学手段1.电子课件2.适当板书补充讨论、作业和思考题:1.汇率理论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对该理论的评价如何?3.试述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公式表达及其缺陷。4.若英国伦敦市场的利息率(年利)为7.5%,美国纽约市场年利率为5%,伦敦市场美元即期汇率为GBPl=USD1.4600,试用利率平价理论计算:(1)3个月英镑对美元的远期汇率;(2)远期外汇升水折年率。参考资料:1.《国际金融新编》,姜波克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国际金融》,钱荣堃编著,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3.《国际金融实务》,黄志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4.杂志:《国际金融研究》、《金融研究》请课后参考上述所列参考资料的相应章节。备注:7授课时间第周周第节课次8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其他□课时安排2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四节汇率制度第五节汇率政策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浮动汇率制的概念、优缺点及其各种浮动汇率制的表现形式;掌握联系汇率制的概念、特点及自我维护机制。熟悉固定汇率制的概念及其优缺点。了解汇率制度。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及疑点):第四节汇率制度第五节汇率政策一、固定汇率制度(本节简单提一下,以自学为主。)二、浮动汇率制度(重点)三、联系汇率制(重点、难点)教学基本内容:1.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币与外币的汇率确定与调整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故亦称汇率安排。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汇率的原则和依据;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方法;3)管理汇率的法令、制度和政策;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2.固定汇率制是两国货币的比价基本固定,并把两国货币汇率的波动范围规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主要优点是: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缺点:1)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2)固定汇率制有牺牲内部平衡之虞;3)容易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与混乱。3.浮动汇率制是指指一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不加以固定,也不规定汇率波动的界限,而听任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自发决定本币对外币的汇率。或说,由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主要优点:1)汇率能发挥其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2)可以兼顾内外平衡;3)减少对储备的需要,并使逆差国避免外汇储备的流失。主要缺点:1)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加剧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与混乱。4.联系汇率制度是一种货币发行局制度。根据货币发行局制度的规定,基础货币的流量和存量都必须得到外汇储备的十足支持。换言之,基础货币的任何变动必须与外汇储备的相应变动一致。主要特点:将汇率制度与货币发行制度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互相制约。5.港元联系汇率制的内容:1)发钞银行按1:7.8的比率向金融管理局交存美元,作为港钞发行准备;2)回笼港币时,发钞银行将“负债证明书”交回外汇基金,按7.8:1的比率换回美元;3)其他商业银行需要或退回港钞,也按上述比率向发钞银行兑换。6.联系汇率制的自我维护机制:联系汇率与市场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并存,是香港联系汇率制度最重要的机理。一方面,政府通过对发钞银行的汇率控制,维持着整个港币体系对美元汇率的稳定联系;另一方面,通过银行与公众的市场行为和套利活动,使市场汇率一定程度地反映现实资金供求状况。
本文标题:第二章外汇汇率与汇率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798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