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个人所得税法及纳税筹划
第六章个人所得税法及纳税筹划个人所得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个人所得税征收与缴纳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2011年6月30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是以自然人取得的各类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征税对象包括个人和具有自然人性质的企业。注意:1、个人所得税最早诞生于英国。2、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模式有三种:分类征收制(目前我国采用)综合征收制混合征收制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第二节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第四节税收优惠第五节征收管理及纳税筹划中国公民、个体工商业户在中国有所得的外籍人员(包括无国籍人员)香港、澳门、台湾同胞一、纳税义务人第一节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注意: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的分类依据住所和居住时间两个标准,分为:(一)居民纳税义务人(无限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有限纳税义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1年的个人。注意1、习惯性居住:指个人因学习、工作、探亲等原因消除之后,没有理由在其他地方继续居留时,所要回到的地方,而不是指实际居住或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居住地。2、纳税年度: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3、“满一年”与“临时离境”临时离境: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即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一次不超过30日或者多次累计不超过90日的离境。计算居住天数时,对临时离境应视同在华居住,不扣减其在华居住的天数。4、现行税法中关于“中国境内”的概念,是指中国大陆地区,目前还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二、征税范围主要有11项:1、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4、劳务报酬所得5、稿酬所得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8、财产租赁所得9、财产转让所得10、偶然所得11、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注意:1、4、5、7、9项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储蓄存款在1999年10月31日前孳生的利息所得,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储蓄存款利息自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第二节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一、税率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一、税率(一)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工资、薪金所得项目适用。(二)五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项目适用。(三)比例税率:20%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其他所得项目适用。注意1、稿酬所得按应纳税额减征30%。2、劳务报酬所得有加成征税规定(三级超额累进税率,详见表11-3)(1)每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50000元的部分,按照应纳税额加征五成,即税率30%。(2)每次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按照应纳税额加征十成,即税率40%。二、应纳税所得额的规定(一)每次收入的确定(二)费用减除标准(三)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四)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税法规定费用减除标准(一)每次收入的确定《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义务人的征税方法有三种:按年计征按月计征按次计征(一)每次收入的确定注意:1、劳务报酬所得根据不同劳务项目特点,分别规定为:(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取得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2、稿酬所得以每次出版、发表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具体可细分为:(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作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稿酬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额-税法规定费用减除标准(二)费用减除标准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月收入额-3500元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3、对企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3500元/月×12月4、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1)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800元(2)每次收入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1-20%)(五)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转让财产的收入额-财产原值-合理费用(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每次收入额(三)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和标准现行税法对外籍人员和在境外工作的中国公民的工资、薪金所得增加了附加减除费用的照顾。1、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2、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在减除3500元费用的基础上,再减除1300元。(即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减除4800元费用)3、华侨和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参照上述附加减除费用标准执行。(四)应纳税所得额的其他规定1、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2、个人的所得(不含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用于资助非关联的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研究开发经费,经主管税务机关确定,可以全额在下月(工资、薪金所得)或下次(按次计征的所得)或当年(按年计征的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时,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不足抵扣的,不得结转抵扣。3、个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第三节应纳税额的计算依照税法规定的适用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各项所得的应纳税额,应该分别计算。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二、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三、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四、其他特殊问题五、例题一、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月收入额-3500元或4800元)×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1、例2教材P378二、劳务报酬所得(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800元)×20%(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但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每次收入额×(1-20%)×20%(三)每次收入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每次收入额(1-2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例5教材P381三、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一)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800元)×20%×(1-30%)(二)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1-30%)=每次收入额×(1-20%)×20%×(1-30%)例7教材P382四、其他特殊问题1、财产租赁所得适用20%的比例税率。但对个人按市场价格出租的居民住房取得的所得,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例8、9、10教材P383~P3862、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3、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纳税义务人共同取得同一项所得的,可以对每个人分得的收入分别减除费用,并计算各自应纳的税款。(教材P392)4、个人兼职取得的收入应按照“劳务报酬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在减除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教材P395)5、房屋产权无偿赠与,对当事双方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情形有三个方面。(教材P399)6、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教材P400)对个人在上交所、深交所转让从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和转让市场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所得,继续免征个人所得税。7、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所得不超过800元(含800元)的,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取得单张有奖发票所得超过800元的,应全额按照《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偶然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教材P402)8、企业为股东个人购买汽车、企业资金为个人购房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办法。(P403)9、自2014年1月1日起个人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缴付的年金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P404)五、例题例1、刘某取得一笔劳务报酬收入12000元,他请支付单位从中拿出4000元捐赠给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请计算刘某最后得到的实际报酬。解:(1)未考虑捐赠因素,应纳税所得额12000×(1-20%)=9600(元)(2)公益、救济性捐赠扣除限额为9600×30%=2880(元)<4000元所以计算个人所得税税额时税前扣除额为2880元。(3)考虑捐赠因素后,应纳税所得额=9600-2880=6720(元)(4)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6720×20%=1344(元)(5)刘某最后得到的实际报酬为12000-4000-1344=6656(元)例2、丁某承揽一项房屋装饰工程,工程两个月完工。房主第一个月支付给丁某46000元,第二个月支付13000元。请计算丁某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解:应纳税所得额=(46000+13000)×(1-20%)=47200(元)应纳税额=47200×30%-2000=12160(元)[应纳税额=20000×20%+(47200-20000)×30%=12160(元)]例3、国内某作家的小说在一家日报上连载了两个月,第一个月月末报社支付稿酬8000元;第二个月月末,报社支付稿酬9000元。请计算该作家两个月所获得稿酬应纳的个人所得税额解:应纳税所得额=(8000+9000)×(1-20%)=13600(元)应纳税额=13600×20%×(1-30%)=1904(元)例4、国内某作家的一篇小说先在某晚报上连载了四个月,每月取得稿酬4200元,然后送交出版社出版,一次取得稿酬37000元。请计算该作家应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解:(1)小说连载稿酬应纳税所得额4200×4×(1-20%)=13440(元)应纳税额=13440×20%×(1-30%)=1881.6(元)(2)小说出版稿酬应纳税所得额为37000×(1-20%)=29600(元)应纳税额=29600×20%×(1-30%)=4144(元)(3)该作家汇总应纳个人所得税额为1881.6+4144=6025.6(元)第四节税收优惠一、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共有三十一项二、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第五节征收管理及纳税筹划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办法有两种:自行申报纳税代扣代缴一、自行申报纳税二、代扣代缴纳税三、核定征收四、个人财产对外转移提交税收证明或者完税凭证的规定五、个人所得税的管理:十方面六、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一、自行申报纳税(一)自行申报纳税的纳税义务人(二)自行申报纳税的内容(三)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期限(四)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方式(五)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地点(六)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管理(四)自行申报纳税的申报方式1、纳税人可以采取数据电文、邮寄等方式申报,也可直接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或者采取符合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其他方式(如委托机构或他人代办)申报。2、纳税人采取邮寄方式申报的,以邮政部门挂号信函收据作为申报凭据,以寄出的邮戳日
本文标题:个人所得税法及纳税筹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00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