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警系统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警系统研究姓名:滕丽丽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逯宇铎20060601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警系统研究作者:滕丽丽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参考文献(33条)1.杨晓丽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变及效果分析[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5(1)2.王自力反金融危机--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9983.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1997(04)4.王慧敏基于西方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预警1998(03)5.石俊志金融危机生成机理与防范20016.郑祥芝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1999(01)7.刘志强国外预警金融危机的方法评介2000(07)8.王慧敏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19949.邵稳重.毛晖英美日金融预警制度比较199710.王慧敏基于西方理性预期的宏观经济预警1998(03)11.楼顺天.施阳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神经网络199812.顾海兵经济预警分析199813.张鸣.张艳.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研究前沿200414.杜栋.庞庆华现在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200515.王学萌.张继忠.王蓉灰色系统分析及应用计算程序16.杨柳勇.沈国良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分析[期刊论文]-统计研究2002(3)17.丁明智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剖析[期刊论文]-软科学2005(3)18.谢小青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工资的影响[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5(16)19.刘辉群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绩效: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学位论文]硕士200320.陈国宏.郑绍濂.桑赓陶查看详情2000(05)21.宋丰景关于国际资本流入对就业影响的探讨--我国引进外资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22.SHHymerTheInternationalOperationsofNationalFirms:AStudy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197623.JHDunningTheNatureofTransnationalCorporationsandTheirActivities199324.BuckleyPJ.CassonMTheFutureof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197625.JHDunningLocationofEconomicActivities,andtheMNS:ASearchforanEclecticApproach197726.RVemon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ProductCycle196627.VemonRInternationalInvestmentandInternationalProductionintheProductCycle1996(04)28.梁志成论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型关系--对芒德尔贸易与投资替代模型的重新思考[期刊论文]-经济评论2001(2)29.BergstenCF.ThomasHorst.TheodoreHMAmericanMultinationalsandAmericanInterests197830.Lipsey.MYWeissForeignProductionandExportsinManufacturingIndustries198?(02)31.GCHutbauer.DLakdawalla.AMalaniDeterminants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ItsConcentrationtoTrade199432.LeeHonggueGlobalization,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CompetitiveStrategiesofKoreanElectronicsCompanies199533.刘辉群FDI与中国对外贸易绩效: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学位论文]硕士2003相似文献(4条)1.学位论文梅鹏远外商直接投资撤离对我国的影响及预警机制的建立2009跨国公司不断向世界各国投资,迅速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扩大,撤资问题也越来越频繁,对跨国公司撤资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撤资作为一种经济现象,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商投资规模增长十分迅速,随着我国引资规模的迅速扩大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趋势,我国在不断引入大量外国直接投资的同时,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也日益频繁,并对我国的就业,外贸,国际收支,产业发展等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从我国政府的视角以在华跨国公司撤资现象为核心,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理论与现实分析相结合、对比分析、案例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国外对跨国公司撤资现象的经典理论为出发点,结合跨国公司在我国撤资的实际情况,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方面的大量资料,系统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撤资现象和原因。虽然撤资的决定权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撤资的决定并不能简单地被改变。但跨国公司的撤资建议和决定并不是不可避免、事先确定的过程,面临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阻力,一些跨国公司可能放弃撤资的决定。因此本文建立一套监测预警系统对跨国公司撤资进行监测分析,并对其撤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由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防范或引导撤资。2.学位论文马智祥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汇率政策选择2008自2005年7月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已三年有余。至2008年6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66%;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走高,至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比2005年7月末余额数(7327.33亿美元)增长了146.86%。三年来,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日益市场化;隔日汇率中间价的波幅逐渐放开;外贸出口迎着人民币升值压力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继续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但与此同时,人民币快速升值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与出口退税率下降、成本上升、外部需求疲软等因素,从需求和成本两方面挤压出口企业的盈利空间。尤其是沿海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遭受冲击最大,这类企业的关停倒闭势必引发会失业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升值预期的进一步强化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持续走高,而升值过快必然会引发“热钱”的大规模流入和流出,从而引致我国资产价格的巨幅波动,加大金融危机发生的风险。另外,肇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金融危机。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军覆没,超过20家次贷供应商宣布破产、遭受巨额损失或寻求被收购,全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陷入空前未有的恐慌,呈现出下滑走势和低迷状态。作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一极,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也深深的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自然不可能置身于世外。事实上,自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遭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渐显现,尤以股市为甚。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原有汇率政策运行的外部环境。为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危机中积极探寻对策,对症下药,化危为机,在应对中趋利避害,在逆境中强身健体,变挑战为动力,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和企业整体竞争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本文其内在思路为:先对相关概念和文献进行厘定和综述,并对中国汇率政策历史进行回顾,然后找出汇率政策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结合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部冲击,最终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方式,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对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力求通过翔实可靠的数据和实证分析达到论证的目的。第一章主要对汇率政策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并对一些重要的文献进行了梳理阐述。之所以要对汇率政策相关概念进行厘定,是因为时至今日该概念仍无权威的、明确的表述,为了相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其进行厘定、界定非常必要。而对汇率政策目标、内外部均衡和金融危机传染理论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则是为了下一步阐释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如何探寻切合实际的汇率政策作以理论铺垫。本文的第二章则对我国的汇率政策的历史变迁进行了简要回顾,并着重对2005年汇改以来的现实情况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旨在对中国汇率政策的由来、发展作以脉络上的把握。在本文的第三章中,重点对现行汇率政策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一部分通过翔实的数据揭示了中国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并存、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存有冲突的现实;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货币篮子的计量分析,论证了美元仍在我国货币篮子中占有很大比重;第三部分选取2005年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和外汇储备变化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论证了外汇储备的持续攀升构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强大外部压力。随后,在第四章中,本文对我国汇率政策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压力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交待了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根源及其对美国经济、全球经济的深远影响,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方面论证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冲击。在本文的最后一章中,结合第三、四章所阐述的汇率政策问题及缺陷、次贷危机冲击造成的外部环境变化,提出了5条中国汇率政策选择对策及建议:一是调整汇率政策导向;二是坚持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调整双结合;三是进一步调整外汇储备管理思路,降低外汇储备增速;四是改进外汇管理体制,坚持“严进宽出”和“严进严出”的思路;五是进一步强化对汇率变动趋势的监测,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3.学位论文潘华军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分析及其调节对策2008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各国内外经济融为一体,研究国际收支相关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日显重要.一国国际收支的平衡状况及其结构不仅反映了一国对外经济交易的全貌,而且充分反映了一国内部经济发展阶段、资源利用情况、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一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当今研究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效应以及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方法往往成为制定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和目标之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了长达十几年的双顺差现象,外汇储备连年增长,2007年底突破了15000亿美元大关,位居世界第一,这在全球国际收支实践中是非常罕见的.持续的双顺差问题备受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当局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我国特殊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成因、影响、可维持性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调节对策.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持续存在,内部原因主要体现在我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因素以及我国的政策和体制因素,外部原因主要体现在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国际投机资本因素、人民币汇率因素以及国际间产业结构调整因素等几个方面.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存在必然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本文认为双顺差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声誉、缓解我国就业矛盾和扩大内需、加强抗击经济全球化风险的能力、维护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促使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其负面影响更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双顺差结构的持续存在,对人民币汇率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大了升值压力,加剧了贸易纠纷和摩擦,对货币供给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引起了明显的通胀压力,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复杂性,加大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难度,随着外汇储备规模的不断扩大,持有成本和风险也不断增加.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在我国已经持续十几年,那么在长期是否可维持?本文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维持基础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均存在不少问题,在长期亟待转变,其维持基础相当脆弱,在长期具有不可维持性.通过对双顺差结构形成的成本和代价的分析也得出了不可维持的结论,认为双顺差结构导致了内部和外部经济的失衡、促使中央银行面临巨大的对冲压力,而且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存在着不可持续性.国际收支双顺差结构的持续存在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是显
本文标题: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预警系统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0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