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经济学基础杨洁人民邮电出版社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IS----LM模型2总需求与总供给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乘数原理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要达到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国民收入量和国民消费量必须相等。CYY=C45º但事实并非如此。习惯上人们把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消费,一部分用于储蓄。消费函数在E的左边,CY,超支;在E的右边,CY,储蓄。45Y=CEC=a+bYaCYa=自发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消费函数(consumptionfunction):是指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b=MPC即每增加一元收入时有多少用于消费bY=引致消费:一定收入情况下,引起的消费支出。储蓄函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变动而呈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函数(savingfunction):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①平均消费倾向APC:是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倾向=消费/收入APC=C/Y例: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C/Y=0.8消费倾向②边际消费倾向MPC:每一单位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MPC=C/Y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C/Y=94-80/120-100=0.7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收入消费MPCAPC1900091101.01210000100000.891.00311000108500.850.99412000116000.750.97513000122400.640.94614000128300.590.92715000133600.530.8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①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APS=S/Y②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S/Y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S=S/Y=26-20/120-100=0.3收入100元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APS=S/Y=0.2120-94=26100-80=20储蓄倾向收入消费储蓄MPSAPS190009110-110-0.012100001000000.110311000108501500.150.01412000116004000.250.03513000122407600.360.066140001283011700.410.087150001336016400.470.11储蓄倾向的感性认识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不消费即储蓄。APC+APS=1MPC+MPS=1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钱越多,越考虑存银行。“征富济贫”:对富人递增征税,救济穷人,提高整个国民的消费水平。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的。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1)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2)节俭的悖论。)(MXGICNXGICAD均衡的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如果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增加;如果总需求总供给,国民收入减少总需求函数(两部门)总需求AD=c+i=a+by+i=(a+i)+bY=自发总需求+bY自发总需求:总需求中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的自发消费与投资。ADY45°Y0EAD=YAD=C+IOC=a+bY均衡的国民收入(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Y=总需求AD=c+i,而c=a+bY.令AD=a+iY=AD/1-b联立求解得:Y=(a+i)/1-b即:均衡的国民收入乘数原理乘数:通常指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每增加一单位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投资变动量之比。乘数理论(multiplier):K乘数K:总需求增减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均衡收入为Y=(1000+i)/(1-0.8)i=600时,Y=8000i=700时,Y=85002)投资增加100,收入增加500。投资乘数5。3)解释: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要素收入100中,有80用于购买。乘数的作用条件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边际消费倾向稳定。乘数作用的双重性: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加;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乘数就越大,推动国民收入的增长就越多。边际消费倾向越低,乘数就越小。IS----LM模型2阿尔文·汉森和约翰·理查德·希克斯共同完成了这一模型。前者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创始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15年获博士学位,先后在明尼苏达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执教,1937后在哈佛大学任经济学教授。曾担任许多政府要职。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以C+I与450线交点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模型;最早提出了补偿型财政政策;与希克斯共同提出了这一模型。希克斯为英国经济学家,因其在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的首创性贡献,获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宏观经济学上的突出成就是完善了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提出了IS—LM模型。产品市场均衡:指产品市场上总需求等于总产出的状态。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即I=S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LM曲线: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货币市场均衡:指货币市场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状态。IS曲线IS:用来解释财政政策I:investment:投资S:save:储蓄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I=S。i与Y成反方向变动:i,投资I、储蓄S总需求Y。iYIS资本边际效率既定条件下,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两部门中产品市场均衡I=s,即投资=储蓄IS曲线的移动与财政政策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IS1IS2,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Y增加。iYIS1IS2IS3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IS1IS3,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Y减少。含义:与任一给定的利率相对应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IS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对应一个产品市场均衡状态。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值。当政府增加支出或实行膨胀性的财政政策时,总需求会增加,在原有的利率水平上国民收入会提高,因此IS曲线会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IS曲线是分析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变动的重要工具。IS曲线:对产品市场均衡的考察L货币需求=交易动机+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投机需求投机需求与Y成正比与i成反比i投机需求交易需求Y。货币需求LM曲线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L=M货币市场上,i与Y成同向变动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增加;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减少。iYLMLM:用来解释货币政策L:liquidity:货币需求M:money:货币供给(凯恩斯以前的)古典学派认为:投资与储蓄只与利率有关。凯恩斯认为,储蓄不仅决定于利率,更重要的是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M与L是货币的实际供给与需求。LM曲线:对货币市场均衡的考察LM曲线的移动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LM1LM2,货币供给量增加;Y增加。iYLM1LM2LM3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LM1LM3,货币供给量减少,Y减少。IS–LM模型把IS曲线与LM曲线放在同一图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决定了利率水平为i0,国民收入水平为Y0。OiYISLMEi0Y0IS-LM曲线变动的影响IS曲线变动: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财政政策,总需求增加,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增加。OiYIS0LME0i0Y0IS1E1i1Y1IS2E2i2Y2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自发总需求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自发总需求: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自发消费与投资需求LM曲线变动: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OiYISLM0E0i0Y0LM1E1i1Y1LM2E2i2Y2反之,则反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3AD-AS模型分析从总需求看,一国GDP是一定时期国内用于消费支出与投资支出的总和,即Y=C+I;由C+I=C+S得I=S从总供给看,国民收入等于一定时期内各个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等于各个生产要素应得的收入总和,所获收入不外乎两种用途,消费和储蓄,即Y=C+S;IS—LM模型坐落在r-Y坐标中。AD-AS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引入了价格因素。总需求曲线AD形状:向右下方倾斜。总需求数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PYAD1AD2AD3移动:增加开支:AD1→AD2。紧缩开支:AD1→AD3。总供给曲线(函数)总供给(AggregateSupply,AS)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总供给函数表明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YPASOYf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对总供给曲线的讨论(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总供给。(资源既定时曲线不变)(2)短期总供给曲线:资源接近充分利用状态。(3)长期总供给曲线: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无论价格水平怎样变化,总供给也不会增加。(资源既定时曲线不变)不同总供给曲线下的总需求变动(1)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横轴平行PYASAD0AD1Y0Y1AD2Y2P0结论:整个社会资源严重过剩增加总需求是可取的。总需求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较快,但价格水平不变。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总需求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同时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结论:通过增加总需求来增加国民收入,要以价格水平的上升为代价。YPASOAD0P0Y0E0AD1AD2P1P2Y1Y2E1E2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总需求增加或减少,只会引起价格水平上升或下降,国民收入水平始终不变。PYASAD0AD1YfAD2P0P1P2结论:整个社会资源达到极限,生产能力利用完毕,通过增加总需求只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升。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辨析1、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上升。2、货币供给减少,LM曲线向右移动。本课件配套教材:经济学基础杨洁、方欣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标题:第九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1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