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投融资/租赁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分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分析姓名:张恒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康增奎2007050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分析作者:张恒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潘伟光对若干国家对外投资政策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1,(5)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跨国发展已成为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环节.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鼓励本国企业进行跨国扩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企业走出去将是大势所趋.本文拟对若干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进行考察分析,以获取有益于我国企业跨国发展的政策启示.2.学位论文刘萃我国“双顺差”问题研究2007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格局,即呈现一种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不平衡结构。这种不平衡的状况并不利于我国长期的结构调整和稳定的增长,它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和政策决策层的热切关注。为了探索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现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学者们认为国内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差异、资源优势、产业竞争力、经济增长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对外融资结构和水平等因素是导致我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的原因。此外,学者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就外经贸政策对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有显著影响达成了共识,但是对外经贸政策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具体影响却研究较少。本文立足我国国情,在贸易投资一体化程度加深的大环境中,从我国外经贸政策的角度分析引起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进行政策调整的建议。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我国国际收支的反常态现象及其影响。我国国际收支的反常态现象是指,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同时出现了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流出的盈余状态。1994年至今,我国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这当中只有1998年因为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了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逆差。与此同时,伴随着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增加,外汇储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从直观层面看,双顺差反映了我国国际收支自主性交易失衡;从更深的层面分析,双顺差实质上意味着宏观经济平衡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由此给宏观经济的平衡发展带来了~些负面的影响,如贸易摩擦不断,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升值、外商直接投资威胁经济安全等。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双顺差的积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产生了冲击。克鲁格曼(1999)提出了的开放经济面临的“三难选择”,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下述三个目标只能达到两个,不能同时实现:第一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第二是汇率的稳定性;第三是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我国已于1998年基本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正逐步开放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外汇储备为代表的国际收支余额正以显著的速度递增,货币发行量不是依据国内经济情形供给,而是被外汇占款压迫性加快发行。这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对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起了助推作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我国的外贸政策对经常项目顺差的影响。贸易顺差是经常项目顺差的来源。而对外贸易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因素一是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二是对外经济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对贸易数量扩张的作用是直接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政策的使用对贸易量有着强烈的、可预期的影响。选取我国贸易政策体系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加工贸易政策、与贸易有关的引进外资政策,分析其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可以看出,在我国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的作用下,我国出口规模迅速扩张而进口发展相对滞后,其直接结果是经常项目长期、巨额的顺差。第三部分侧重于对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政策原因进行分析。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主要来源于直接投资账户,而直接投资账户中对外投资额很少,外商直接投资额却连年增加,这一直接投资差额是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的直接原因。从这一直接原因出发,文章从我国外资政策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影响两个方面,分析这个项目产生顺差的原因。分析发现,税收政策等积极的引资政策在短期内为直接投资账户带来了巨额的顺差。而对外投资政策从一开始的体制设计、运作到现在仍然是以限制资本流动和外汇流出为目标,围绕着扩大出口来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可以说,我国的外资政策是基于“引进来”的思路设计的,缺乏一整套促使企业真正“走出去”的政策、体制,“引进来”和“走出去”明显处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导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失衡。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外经贸政策的理论渊源。各种贸易、投资方面的理论为我国外经贸政策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考察我国这些年来外经贸政策发展脉络及主导思想可以看出,我国的外经贸政策主要是以贸易—经济增长理论、两缺口理论以及邓宁的投资理论为指导的。传统理论认为,出口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进口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到“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的约束,因此应该积极利用外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发展中国家缺乏对外投资的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对外投资的充分必要条件,因此,我国还没有进入对外投资的阶段。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我国过分强调出口的作用而忽视了进口,导致经常项目出现了巨额顺差;大规模的引进外资而限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导致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失衡。第五部分是在认真审视有关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适用性的基础上,对我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首先,出口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受到学者们的质疑,或者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是有条件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如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技术进步、促进制度创新等)一直为人们所忽略。其次,从目前宏观资本供给层面来看,“两缺口”理论并不足以解释我国大量引进外资的现实。再次,现阶段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并不具有独占性的技术优势,但他们不仅进行了对外直接投资,还向发达国家投资。他们对外投资的动机正是为了直接地从某些国家和地区吸收包括技术在内的多种资源优势。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寻找所有权优势和区位优势也可以构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从这个方面来说,生产折衷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对经典理论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调整我国的外经贸政策,是化解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关键。具体来说,应该从调整进口政策和出口政策两方面消化经常项目顺差,从改善引进外资政策和对外投资政策两方面平衡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期刊论文孙元媛美国对外投资政策概述-技术与市场2008,(10)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背景下,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也不断扩展,对美国经济本身乃至世界经济都将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笔者从探讨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入手,分析其对经济的相关影响,从而给我国政府提出一些建议.4.学位论文黎欣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研究1997对外直接投资(外向国际直接投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它主要是指伴有企业经营控制权的生产要素或一揽子资源的移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于1979年,并在这十多年中得到初步的发展.该文旨在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对外直接投资一般理论研究.分析开放经济下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母国经济实绩的影响并提出对外直接投资的母国利益假说,进而探讨它对母国另一主要对外经济活动方式—国际贸易的影响,指出两种机制的相互配合具有加强经济绩效的作用;(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证研究.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般状况作具体分析之后,详述它的发展对中国宏观经济实绩三方面(资源获取与配置、世界市场占有率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探讨形成目前状况(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经济绩效欠佳)的原因;(3)中国开放经济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构想.首先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开放经济的新主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战略和分类战略(地区战略、行业战略和组织协调战略),以及制定及实施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总方针和具体政策安排.5.学位论文张芳芳中韩两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比较分析2009自从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OFDI)已取得了显著进展。虽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正逐步加大,但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与我国经济大国和开放大国的地位不相称。而韩国正是通过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技术、不断模仿创新并获得成功的后发国家,因此,将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相应的与我国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同,从而可以使我国借鉴韩国四十年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通过利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将中国和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分别进行实证分析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并得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在理论上,一方面可以丰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另一方面,可以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提供理论依据。在实践上,一方面可以使我国正确认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否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另一方面,将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与韩国的相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方面与韩国还存在许多差距,而且可以认识到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本文首先对中韩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进行比较,首先介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例如比较优势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等;接着介绍了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依据,包括比较优势理论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文章的第二部分,本文开始对中韩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进行比较,包括对外投资政策、投资主体、投资行业、投资区位的比较。文章的第三部分,是本文论证的重点,在这部分本文对中韩两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进行了协整关系检验,首先本文比较了中韩两国的产业结构状况;其次本文介绍了分析方法和数据来源;接下来本文对时间序列进行了单位根检验;最后一节是回归分析和结论,包括计算结果和分析结论两部分;通过这一部分的论证发现,韩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其国内产业结构的提升,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却不能促进其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得出了加快对外直接投资改善我国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创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依据,健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结合不同区域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调整政策。6.期刊论文田剑英.TIANJian-ying论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策略-学术交流2005,(3)现阶段我国企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策略是目前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基本内容.基本策略主要包括:要做到国内、国外生产与流通有机结合,使国际直接投资与资源供给协调发展;克服和规避各种贸易障碍和壁垒,赢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开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的投资市场;最大化利用发达国家技术集聚地的外溢效应;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东道国的对外投资政策,正确选择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挥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的优势.7.学位论文吴暑震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分析和改善研究2002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尽管中国的对外投资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条件不甚理想,制约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逻辑证明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所应具备的经济基础条件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优势、企业所有权优势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认为制度因素对海外投资扩张的宏观和微观条件构成了最大的约束,必须调整我国的有关政策来推动对外直接投资条件的改善。本文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利益和增强企业微观竞争优势的角度切入,对我国对外投资政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8.期刊论文陈本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基于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一种解释-管理学家2009,(4)文章首先阐述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基本内容,然后,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对外
本文标题: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1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