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精编5篇】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精编5篇】这篇文章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精编5篇】”相关的知识。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案是教学的根本基础。感谢您的参考希望它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所促进!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篇【第一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P44~46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目标⑴在认识几个几的基础上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⑵在与相同加数连加的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写比较简便。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节假日你们喜不喜欢去公园玩?那今天,你愿意跟老师去公园看看?公园里可真热闹啊,你看到什么了?(出示情景图)我们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哦,原来他们在用小棒摆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摆了什么啊?(出示摆图形的课件)二、初步感知1、这些小朋友们用这些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图案来,真了不起。现在请你观察下,他们摆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数一数。2、他们摆了几个这样相同的图案呢?一共用了几根小棒呢?1汇报:怎样列式?板书(雨伞:4+4+4+4三角形:3+3+3+3+3+3五角星:5+5+5)这么多数加在一起写的时候感觉怎么样?那如果摆了100个这样的图案这算式会怎样?有没有好办法能让她变得简短些?讨论下2学生讨论,板书有代表性的想法。6个3:你是数了数这里面3的个数,她用了一句话,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3说一说你能用这种方法说说另外两个算式的意思吗?生:4个43个53、引出乘法刚才啊,小朋友开动脑筋,想办法让这么长的加法算式变短了,那你知道数学家们是怎么样想的吗?板书:6x3这种表示方法叫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三、探究新知1、感知乘法看来很多小朋友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乘法的知识了,那看到这个乘法算式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x:乘号教师小结:3表示加数36表示3的个数,数数共有6个3相加。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是6x3。2、学习乘法的读、写1x:这个乘号像什么?(加号斜过来)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这样的加法得来的,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弯,创造了另外的符号——乘号。乘号在读的时候,我们读:乘谁来读读这个算式。26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6x3,也可以这样写:板书3x6怎么读那么这两个算式在这里都表示6个3相加。我们看看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感觉怎么样?如果有100个3相加,只要怎么就可以啦?那上面的加法算式你能把他改成乘法吗?解释下好吗?也可以?3想一想,写一写刚才我们都顾着来看这些小朋友拼图案了,那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吧!玩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请生在本上列式,再汇报:4+4+4+4+4=5x4或4x52+2+2+2+2+2=6x2或2x63+3+3+3=4x3或3x4a、请生读读、(先读加法算式,再读乘法算式)四、巩固练习刚才小朋友们发挥了聪明才智把这么多长的连加算式用非常简便的乘法来表示。真棒!掌声鼓励一下。哇,刚才小朋友用什么来鼓掌的?我们每个人有几个手指头?106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手指头?板书:6个106x10或10x61、那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几只眼睛?我们班有一共有几只眼睛?2、请生闭上眼睛师拍手让学生说说3、再让学生练习(课件)4、出示判断题(课件)五、课堂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到游乐园里去玩了圈,你有什么收获?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乘法,知道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而且特别简便!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篇【第二篇】【设计理念】本课基于《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目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符号产生的必要性,进而通过再创造的数学活动引出乘法运算,在理解与运用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感悟符号的简洁性、抽象性与统一性,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P1-3。【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内容在编排上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以具体情境为背景,生成相同加数相加的式子,从而引出乘法运算;其次是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预设的学习路径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根据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沿着“借助直观、展示过程、启迪思维”的教学程序展开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再创造的学习过程,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及区别,理解乘法的意义。2、经历观察、分类、尝试、抽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3、在初步认识乘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符号意识,感悟符号化思想。【教学过程】一、观察中发现问题1.生成算式: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列算式。2.观察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们有什么发现?二、分类中提出问题1.算式分类:让学生将算式按照加数是否相同进行分类。2.提出问题,点明本课的学习任务。【设计意图:以明快而简洁的节奏点明学习任务,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通过分类得出加数相同的算式,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三、尝试中分析问题1.尝试创造。出示情境:怎样准确而快速地表示出“20个3相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谁的办法好。学生尝试用符号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再创造。2.有序展示。预设方法一:3+3+3+??3预设方法二:20个3相加预设方法三:20×3四、抽象中解决问题1.方法比较:引导学生对生成的各种方法进行比较与评价。2.符号统一:通过观察与比较让学生明白数学符号统一的必要性。3.强化抽象:让写出“20×3”的学生阐述“是怎么想的”。4.揭示课题:在解决加数相同的加法计算时,咱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课题)5.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本课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再创造,努力让学生经历“×”这一符号产生的过程,体验符号的意义与价值,感悟符号表达的简洁性与统一性,进而发展符号意识。】五、沟通中整体建构1.看图写出算式。2.看图提出问题。3.看式想象图形。【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在“生活情境——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数学模型”之间穿梭与转换,从而建构整体化、系统化的知识图式与结构。】六、总结中拓展延伸1.总结:今天这节课咱们只是初步地认识了“乘法”这个新朋友,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多留心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和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2.延伸。板书设计:乘法6+6=122×6=122个6相加8+8+8+8=324×8=324个8相加??×3=6020个3相加20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篇【第三篇】教学内容:P45——P46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知道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情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教具准备:20~30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1、在游乐园里你看到了什么?游乐园里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数?可以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两个两个的数2+2+2+2+2+2=12四个四个的数4+4+4+4+4=20三个三个的数3+3+3+3=122、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其他学生汇报算式和结果。可能:椅子:三个三个的数3+3+3=9气球:一个一个的数1+1+1+1+1=5……二、拼摆图形1、摆图形游戏你会用小棒摆什么图形?拿出准备好的小棒,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几棵相同的小树,几把相同的小伞,几间相同的房子,几座相同的亭子……想摆什么就摆什么。2、交流汇报1摆好后,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2小组内活动: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图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并把计算的算式写在纸上。3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3、突出矛盾1观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每个等式中的加数都相同)说出每个算式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2以板书3+3+3+3+3+3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果有更的3相加,如10个3,100个3,甚至更多,谁愿意来写这个算式呢?3算几个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用另个的方法——乘法。(板书:乘法)3+3+3+3+3+3=18为例,教学生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①这个连加算式表示什么?(6个3连加的和是18)②指出:求6个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在6和3中间写上“X”,“X”叫乘号,并说明乘号的写法。③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乘法算式,6×3=18读作:六乘三等于十八④用乘法算6个3连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写加数3,写作:3×6=18,读作:三乘六等于十八。4、试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5、小结: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三、练习巩固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2、小火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3、荡秋千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4、游戏1拍手游戏。老师每次拍4下,拍3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2拍臂游戏。老师每次拍5下,拍4次。(由学生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找朋友(把意思相同的题用线连起来)7+7+76+6+61+1+1+1+19+9+9+9+96×31×59×57×33×65×9四、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篇【第四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3.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师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乘法的意义。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教法与学法:教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式法。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主题图、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①(出示主题图1)一天,白兔和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白兔是2只2只在一起的,鸡是3只3只在一起的。)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回答。③谁能用算式表示白兔一共有几只?2+2+2=6(只)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只),这里又有几个3相加,得多少?(板书:4个3相加得12)⑤请小朋友仔细
本文标题:初步认识乘法教案【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1822615 .html